章春楷
【摘要】粵北地區(qū)是典型的巖溶地區(qū),巖溶發(fā)育地質(zhì)條件復雜,各種巖溶現(xiàn)象層出不窮,為了進一步探明和核查大型臨時工程地連墻基礎、沖孔樁設計入巖深度、主體建筑物地基處理及以上范圍地層分布,摸清地質(zhì)狀況,以便掌握關鍵部位地質(zhì)情況,為確定樁長和地下連續(xù)墻深度,提供計量指標,為巖溶處理提供地質(zhì)依據(jù),確保施工質(zhì)量和施工安全。【關鍵詞】巖溶地區(qū);超前鉆;不良地質(zhì);巖溶處理1、工程概況本工程位于清遠市某水利樞紐左岸,上游通往韶關,下游流向清遠。船閘工程分為新建二線船閘及重建一線船閘。新建二線船閘及重建一線船閘工程為某水利樞紐的改、擴建工程,本船閘屬Ⅲ級船閘,船閘上、下閘首及閘室均為2級建筑物,上、下游導航墻及靠船墩為3級建筑物,臨時建筑物為4級。新建二線船閘與一線船閘同位于左岸布置,二線船閘有效尺度采用220m×23m×4.5m,拆除重建一線船閘有效尺度采用140m×23m×4.5m,一、二線船閘上下游均共用引航道方案。2、地質(zhì)勘察概況工程地質(zhì)勘察報告,二線船閘閘室、閘首區(qū)完成34個鉆孔,其中26個鉆孔中遇到溶洞,遇洞率76.47%,線巖溶率約3.56%~46.86%,平均線巖溶率18.1%。溶洞洞高(鉆孔中鉛直高度)0.2m~17.2m,平均2.15m;溶洞頂板高程分布在-4.35~20.53m之間;溶洞底板高層分布在-18.13~18.19m之間;一般為全充填,可見少量半充填及空洞;充填物一般是卵石土為主,夾粘性土或砂性土,局部充填軟塑~流塑粘性土或砂性土。3、勘察工作布置勘探點在初勘、詳勘地質(zhì)資料的基礎上,結合主體建筑物、大型臨時工程、橋梁工程等構造物特點,以“一槽兩鉆、一樁一鉆”的原則進行超前鉆布置,共計436個鉆孔。4、超前鉆勘察成果超前鉆在2016年5月14日從二線船閘下游段開始施工,至2016年11月3日,全部完成二線船閘下游段的超前鉆施工,共計436個鉆孔,鉆孔深度為20.3~40.83m總計鉆孔深度13546.09m,其中有359個鉆孔遇到溶洞,遇洞率82.34%。探明溶洞共計461個,最大線巖溶率62.5%,平均線巖溶率16.71%。溶洞洞高(鉆孔中鉛直高度)0.2m~19.7m,平均洞高4.92m;溶洞洞高在3m~10m范圍內(nèi)的最多,占43.04%,其次是1m~3m的溶洞,占30.02%,小于1m的溶洞和大于10m的溶洞分別占13.91%和12.83%。溶洞頂板高程分布在-1.29m~24.65m之間;溶洞底板高程分布在-4.33-20.75m之間。5、結語通過對超前鉆的鉆探以及成果統(tǒng)計分析,二線船閘下游超前鉆的鉆探揭示的工程所在區(qū)的地質(zhì)情況復雜,巖溶發(fā)育非常強烈,與初設和施設階段的地質(zhì)勘察結果基本一致,為該地區(qū)其他工程地質(zhì)情況提供借鑒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