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伴隨著我國的城鄉(xiāng)一體化的進程、村改居的推進,農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處事方式等也在發(fā)生變化,如何對農民進行思政教育已成為我們不可避免的、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眾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人民政治思想覺悟、確保意識形態(tài)領域話語權。另外,無論對城市還是鄉(xiāng)村,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在維護社會穩(wěn)定中的重要手段。所以說,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農村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之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成為人們一直關注的熱門話題。
一、突出針對性,避免盲目性
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一方面要適應形勢發(fā)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適應廣大農村干部群眾的思想實際,要選準干部群眾所關心的問題和現(xiàn)實中存在的問題為著力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一)開展國內外形勢教育,培育干部群眾的政治意識。該方面的教育可以讓農民及時了解國際和國內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情況,使農村干部和群眾對國家和民族命運有所了解。這樣,農村干群可以確定他們的目標,意識自己的責任,找到自己的定位。農民的思想和行動可以保持一致,起到促進農村振興,維護農村社會穩(wěn)定和農村經濟的發(fā)展的作用,進而實現(xiàn)農村發(fā)展的目標。
(二)突出政策法律教育,增強對干部群眾的自我約束力。農村干部群眾積極性如何調動、農村怎樣穩(wěn)定、合理利益如何訴求等,這些要靠政策、靠法律解決。從農村暴露的一些問題看,多數(shù)涉及到村鎮(zhèn)規(guī)劃、土地整合、房屋拆遷等事關農民切身利益的問題。(這些問題導致了群眾上訪,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農村社會的穩(wěn)定,也導致了干群關系緊張。究其重要原因,一些鄉(xiāng)村干部或者不懂法,或者對國家的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一知半解,或者在法律政策執(zhí)行上缺乏力度。因此,除了從農民群眾利益出發(fā),制定和完善惠民政策外,還應該把法律和法規(guī)向廣大農村黨員干部和群眾普及,并把該內容擺在農民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位置,抓宣傳、抓落實,提高干部、群眾的法制意識,做到懂法守法。
(三)進行崇尚科學、破除迷信教育,增強干部群眾的政治鑒別力。培養(yǎng)現(xiàn)代化的,適應市場經濟發(fā)展的新型農民,這是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務。鑒于目前農村封建迷信之風時有抬頭的實際情況,需要我們繼續(xù)加強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移風易俗,革除愚昧等方面的教育,以使農村廣大干部群眾明辨是與非、善與惡、美與丑、榮與辱的界限。宣傳正能量,用積極向上的思想文化占領農村的思想文化陣地。
(四)加強科學技術的普及教育,提高農村干部和群眾的科學鑒別力,掃除“科盲”。要振興鄉(xiāng)村,不僅經濟上要富裕,文化上也要富有,頭腦上也要脫貧,科學上也要小康。目前的確有些農村干部群眾,無論是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方面都有所欠缺。比如,對農村實用科技不熟悉,對農村社會管理不懂,對農村經濟發(fā)展常識缺乏等,不一而足。所有這些,需要要進一步加強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含量,以科學開啟農民心智,以科學引導農民發(fā)展。
(五)加強農村干部廉潔教育,確保農村社會風清氣正。目前,農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是農村干部的清正廉潔,因此要結合農村干部學習十九大報告,結合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學習新黨章,結合農村黨員干部的實際,著實推進“兩學一做”,有針對性地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理想信念的教育,使廣大農村干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經受住各種考驗,真正做到廉潔、清正、高效。
二、與時俱進,增強實效性
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靠思想政治工作者行之有效的方法深入到群眾中去,并轉化為強大的精神動力的,如果方法不當,即使再好的教育內容,也不能收到其應有的效力。農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從農村的實際出發(fā),探索適合農村特點的工作規(guī)律,尤其在當前新的歷史條件下,就更要用創(chuàng)新的思路和方法,推進農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向縱深發(fā)展。
(一)服務和圍繞農村中心工作。農村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偏離農村社會發(fā)展實際,思想政治工作是農村的發(fā)展思想保障。也是農村工作的生命線。這就要求在思想上,不能為思政而思政,而是必須促進農村發(fā)展,使思想政治教育與農村發(fā)展有機結合,防止“兩層皮”現(xiàn)象。把積極引導和帶領群眾團結致富奔小康作為當前最大的思想政治工作抓緊抓好;在具體方法上,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融入到農村各項工作之中,為農村發(fā)展提供思想動力,實現(xiàn)思想政治工作與振興農村結合最優(yōu)化。
(二)要把說服教育與人們所關注的現(xiàn)實問題相結合,寓大道理于解決實際問題當中?,F(xiàn)在人們的現(xiàn)實思想多元化和自主意識不斷增強,無論是大道理、小道理,單純講哪一方面,人們都不會滿意,也都解決不了問題。只講大道理.居高臨下,離現(xiàn)實生活太遠,很難收到好的效果,甚至會使群眾產生逆反心理,導致事與愿違;只講小道理,往往就事論事,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因此,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時,在方法上要注意以理論事,就事說理,以小道理引起大道理,也就是說大道理要講清、小道理要說明,這樣才能使人們信服.否則,非但問題解決不了,甚至會激化矛盾,造成不良后果。同時在工作中,要把為群眾辦實事,關心群眾生活,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著眼點,這樣做比單純的說教效果更好。
(三)要主動適應對象的不同特點開展教育。廣大農民的思想具有多樣性,道德覺悟具有層次性。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要講究思想教育的層次性,注意工作的漸進性,明確區(qū)分應當提倡的,必須做到的,允許存在和堅決反對的,做到既照頤多數(shù),又鼓勵先進,團結和引導不同覺悟程度的人們一起向上。
(四)要主動適應農村變革搞教育。農村社會發(fā)展實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基礎。要避免農村思想政治工作陷入被動性和盲目性.必須研究新形勢,找準影響農民情緒的外部及內部環(huán)境。要通過多種形式,組織農民和特別是農村黨員干部學習十九大報告、學習黨的農村政策、鄉(xiāng)村科技、經營管理以及衛(wèi)生保健、計劃生育、環(huán)境保護、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識,特別是先進實用的種植、養(yǎng)殖、農產品加工等技術,使他們牢固樹立起崇尚科學、破除迷信的思想觀念,增強識別各種反科學的歪理邪說的能力,同時也能增強生產致富的能力。
(五)要主動適應農民需求搞教育。當前,一些富裕起來的農民,常感覺空虛,無所事事,滋生了“小富即安”的思想;一些暫時沒有脫貧的農民,由于找不到致富門路,產生了失落感。這些導致了一些農民的信仰發(fā)生動搖,精神支柱、精神動力發(fā)生偏差,容易成為各種錯誤思潮的俘虜。為此,需要對農民進行國內國際形勢教育、政策教育、法治教育、環(huán)保教育等。主動適應廣大農民內在的精神需求,使思想政治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實現(xiàn)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四個轉變”
要使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須揚棄過去傳統(tǒng)的方法,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內容、方法、載體及教育觀念。
(一)從側重傳統(tǒng)向貼近現(xiàn)實轉變,實現(xiàn)內容結構的創(chuàng)新。一要多解決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農村的發(fā)展不平衡使農民產生了思想困惑:既然社會主義的本質是發(fā)展生產力,消除兩極分化,那為何貧富差距卻拉大呢?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正確引導,勢必會使農民產生疑慮情緒。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從實際出發(fā),引導農民辯證地看問題,以增強他們對黨和政府的信任感。二要多講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先進事跡。在新時期,我們周圍又涌現(xiàn)出一大批先進人物。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使先進典型身上的閃光點,及時地映射到群眾身上。三要多分析群眾耳聞目睹的典型事例。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將新時期涌現(xiàn)出來的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在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奉獻精神作為教育主題,因勢利導地將其灌輸?shù)饺罕姷乃枷胫?,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p>
(二)從集中教育向統(tǒng)分結合的教育轉變,實現(xiàn)組織形式的創(chuàng)新。第一,對重大是非問題應確定對農民進行集中教育。這是因為正確的理念不可能自發(fā)地在群眾中生產,必須從外面灌輸。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原理、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等,必須集中灌輸。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農民真正建立政治信仰,政治方向明確、政治覺悟不斷提高、正能量不斷增強。第二,我們對于影響農民思想穩(wěn)定性問題,采取統(tǒng)一教育與分散教育相結合的方式。黨和國家在某一方面的政策,解決某些問題并具有針對性的措施,農村社會現(xiàn)實中存在的特殊問題等,應對農民實行統(tǒng)一教育,這樣可以保證教育方向的準確性,也可以防止農民思想走偏。在此基礎上,分別討論,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統(tǒng)一農民思想,提高農民認識水平。采取統(tǒng)分結合的教育方式,既可保證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在方向上的正確,同時,也使個別群眾存在的不同認識得以糾正,從而進一步團結群眾。
(三)由單一格式向立體格局轉變,實現(xiàn)傳播載體的創(chuàng)新。一是多樣化的教材。要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形勢下收到實效,必須實現(xiàn)教材的多樣化,避免單一性。也就是說以書本為主,以音像教材、計算機軟件、現(xiàn)場教學、實物教學為輔。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所帶來的便利條件。二是多種形式的教學。主要對農民講政治課,也要重視演講、辯論、研討、參觀、拓展訓練、心理咨詢等形式的教育來進一步豐富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方式。三是多樣化的資源。有正確的輿論導向的同時以講解為主,輔以網絡及遠程教學、農村實用科技、農民素質提升、農村科普教學等。另外,也要提高廣電、報刊、手機微信、QQ等現(xiàn)代化媒體的利用率。同時,教師隊伍實行專職思政工作者與其他專家、學者、勞動模范、退伍軍人、黨政干部兼職教師相結合,形成強大的思政教育合力,以加大對廣大農民教育的力度。
(四)從粗放經營向精品戰(zhàn)略轉變,實現(xiàn)教育觀念的創(chuàng)新。一是教育內容要精煉:在農村思想政治教育中,內容要精簡、做法要因人而異,切忌搞一刀切。思政工作要考慮效用,更講究實用,少說空話、套話,要更簡潔,防止弄巧成拙。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精心設計教育內容,做到周密組織,環(huán)環(huán)相扣,真正使教育內容精益求精,務求實效。二是教育方法要精巧。要切實改變過去那種“政治教育三分鐘,再不通,龍卷風”的粗暴、野蠻的做法,采取更為靈活務實的教育方法:要尊重教育肘象的人格,做到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才能得人心、暖人心、穩(wěn)人心.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是教育隊伍要精干。我們應當按照干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zhèn)洹钡脑瓌t把那些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具有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有高度政治責任感和事業(yè)心的干部配備到思想政治工作戰(zhàn)線上來,使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作者簡介:
韓國宏,男(1968年—),本科學歷,天津市津南區(qū)農業(yè)機械發(fā)展服務中心。辦公室副主任,黨支部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