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凌彤
摘要:體育精神是高校校園文化內涵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xiàn)著不可或缺的價值,體育精神對人的意識形態(tài)引領、道德倫理涵育、良好性格和生活方式養(yǎng)成等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體育精神是在鍛煉過程中所形成的不畏艱險、排除困難、團隊協(xié)作的精神,體育精神需要在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課堂教學和在體育實踐中不斷培育和塑造。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精神
現(xiàn)代高校承擔著四種職能,即人才培養(yǎng)、社會服務、科技創(chuàng)新、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其中,人才培養(yǎng)是第一位的,即高校要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通過各種手段,綜合運用各種因素,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把學生培養(yǎng)成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在此過程中,體育作為一門學科,發(fā)揮著物質和精神雙方面的作用,物質作用即學生通過體育鍛煉全面強健自己的體魄,提升自己的體質;精神作用即體育作為一種有效載體,可以影響學生的思想,對學生的價值觀念、道德倫理、個體性格產生影響。
一、體育精神對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提升大學生思想境界
當前,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fā)展,各種社會思潮相互激蕩,社會思想文化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一些社會不良風氣也不可避免地擴散到大學校園中來,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價值觀念,青年學生的榮辱觀、義利觀、得失觀、是非觀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和影響。從大學生的組成結構來看,當前大學生大多是“90后”,他們是在我國改革開放持續(xù)深入和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物質生活比較豐富,成長過程一帆風順,他們思想多元,個性突出,崇尚自我,協(xié)作意識、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大局意識等相對較弱。而加強體育精神的培育,既可以讓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同時在教育引導大學生崇尚奮斗、熱愛集體、注重團結合作,摒棄極端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消費主義、拜金主義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1.2 有利于培育大學生的公平理念
公平和正義是人類自古以來的追求和遵循。體育精神的精髓就是公平,不論是體育競賽還是體育活動都是在秩序規(guī)則和道德評判下進行的。規(guī)則的制定是為了保證公平,任何組織或個人只要突破了規(guī)則就意味著是對公平的破壞和背叛。而道德評判體現(xiàn)的也是公平,最終也是為了維護公平,譬如10次參加環(huán)法大賽并實現(xiàn)七連冠的美國職業(yè)自行車運動員蘭斯?阿姆斯特朗,由于其服用“興奮劑”,最終他的所有榮譽也被剝奪,在道德上也受到人們的唾棄和譴責,這是對他漠視公平、踐踏公平的懲罰, 更是公平和正義的彰顯。在大學生中加強體育精神培育與傳播,大力倡導公平正義觀念和團結合作精神,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使學生本身在公平環(huán)境的熏陶和影響下,從而自覺崇尚公平,維護公平,成為公平正義的“踐行者”和“守護者”,這既是培養(yǎng)大學生公平正義理念的需要,更是提升大學生整體思想道德水平的需要。
1.3 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誠信意識
誠信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最為崇尚的傳統(tǒng)美德,孟子曰:“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其基本含義就是誠實無欺,講究信用。培養(yǎng)大學生的“誠信”意識,既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也是對體育精神所倡導的基本價值理念的有力回應。而誠信是一切道德行為的基礎和從事道德修養(yǎng)的前提,也是一個人為學和立業(yè)的根本。體育精神所蘊含的“誠信”在體育賽事中體現(xiàn)得最為明顯,體育領域對誠信的要求越來越高,約束也越來越嚴格。不論是運動員、裁判員還是教練員、管理者,一旦在體育賽事中違反誠信原則,都會受到嚴厲處罰。那些曾經(jīng)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得好成績的運動員,違反的是“誠信”原則,反映出的是他們的道德水準低下,歸根結底則是對體育精神的踐踏,因而一經(jīng)媒體曝光,就再也無法在公眾面前抬得起頭,無法再獲得公眾的認可。因此,在大學生中培育體育精神,通過正面宣傳,反面對比等方式教育學生懂得揚“善”懲“惡”,明白去“偽”存“真”,其實就是教育引導同學們講求誠信、崇尚誠信、維護誠信。
二、大學生體育精神培育途徑
1.1 要在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中培育學生的體育精神
校園體育文化氛圍是培育體育精神的重要載體,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能夠充分激發(fā)大學生體育鍛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實現(xiàn)體育運動對學生情感教育、身心錘煉的最終目的。而要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首先要突破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束縛,改變過去重視智育忽視體育的教育理念,進一步激發(fā)學校和學生充分認識體育鍛煉及其背后的體育精神的重要作用。其次,要將體育精神培育納入到整個校園文化建設體系。作為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體育文化活動開展與氛圍營造需要立足于整個校園文化事業(yè)建設,只有將體育精神培育真正納入校園文化建設體系,使其滲透至校園文化活動的各個部分,在潛移默化中將體育精神內化至每個個體的內心中,才能實現(xiàn)長效工作機制的建立。再次,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需要以有利的輿論宣傳為保證。要充分借助校報、展覽櫥窗、校園電臺廣播等傳統(tǒng)媒體,微信、微博、QQ空間等新媒體,通過對群體活動、運動健康知識、體育人物等的宣傳報道,開展線上線下的活動,營造濃郁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讓學生在網(wǎng)上、網(wǎng)下都能直觀而形象地感受到體育運動的魅力,進而主動參與到體育文化活動中。
1.2 要在體育實踐中塑造學生的體育精神
廣義上的實踐,是除第一課堂教學之外的所有第二課堂活動,如志愿者活動、社會實踐、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體育鍛煉與競賽等。這里主要講的是體育方面的實踐活動,即體育競賽的組織和開展、體育訓練項目的選擇和開展等。這些體育實踐既可以是集體項目,也可以是個人項目,既可以是趣味性的,也可以是競技性的。每一個體育實踐項目的組織和實施,無不蘊含著豐富的體育精神,如拔河、廣播操訓練和比賽,蘊含著協(xié)同、紀律要求,塑造的是學生的團結精神和規(guī)矩意識等;籃球、足球項目的實施則是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學生迎難而上的意識也能得到有效提高。在做好校園傳統(tǒng)體育運動項目之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校可以以俱樂部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攀巖、漂流、登山、高爾夫球、橄欖球等運動;學校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能夠鍛煉個人意志的體育運動,比如冬泳、滑雪等項目。每一個體育實踐項目總是在特定的條件下蘊含著特定的體育精神, 可以說,體育實踐承擔著彰顯體育精神和鍛煉學生體育精神的雙重功能。
三、總結
綜上所述,無論是體育理論知識的講授、體育技能的錘煉還是體育運動競賽,都應對其形式、內容進行適時的創(chuàng)新,使得每位學生都能樂在其中,受益終身,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在參加體育運動的過程中既可以掌握體育運動理論知識和體育運動技能所蘊含的體育精神, 也能使得自己的體格得以強健,人格得以完善,精神面貌得以煥然一新。
參考文獻:
[1]賈玉芝.論大學體育人文精神的價值及培養(yǎng)路[J].教育探索,2016(12):118-119.
[2]陶濤.體育精神回歸高校人才培養(yǎng)之研究[J].江蘇高教,2017(5):96-97.
[3]譚華.體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