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應急指揮車的功能需求,設計了一個車頂加固平臺,通過建模仿真,分析該平臺對整車使用過程中可靠性、安全性的影響。先用ANSYS建立整車模型,然后對車頂和車身進行數(shù)據(jù)加載分析。應力云圖結果表明,平臺的設計方案是可行的。
關鍵詞:車輛改裝;建模仿真;ANSYS
中圖分類號:TH122;TN914
0.引言:
地震等自然災害發(fā)生時,應急指揮車可以迅速到達災害現(xiàn)場,以圖像和語音的方式將現(xiàn)場情況反饋到指揮中心,有效提高指揮中心處理緊急事件的能力。目前其在人民防空、公安武警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文章通過對整車進行建模分析,驗證車輛關鍵部位的承載能力,論證車輛的安全性。
1.性能分析
選用一款硬派SUV作為載車平臺,改裝成應急機動指揮車。改裝過程中,車輛頂部架設一個特制的加固平臺,平臺上安裝衛(wèi)星天線、移動基站等設備。由于車頂經(jīng)過改裝處理,需驗證車頂?shù)闹爻休d性和抗風承載性[1][2]。
1.1承重承載性分析
先對車輛等效建模,然后用ANSYS軟件對車頂?shù)某兄爻休d性進行有限元分析[3][4]。分析車頂?shù)氖芰η闆r,驗證車頂?shù)某兄匦裕治鼋Y果如圖2所示。
由圖2知,車頂最大應力值發(fā)生在車頂與支架相接觸的區(qū)域[5],大小為σ1=129.68MPa。車頂結構件選用優(yōu)質結構鋼制成,材料的應力最大許用值為σmax=235MPa。可見,改裝后車頂區(qū)域應力最大值σ1在結構固定件的應力許用范圍內(nèi),車頂結構滿足承重性要求。
由圖3知,車頂?shù)淖畲髴儼l(fā)生在車頂與支架相接觸區(qū)域,最大應變值為5.8×10-4。根據(jù)胡克定律,車頂變形量為Δ=1.16×10-3mm??梢娮冃瘟糠浅P。粫绊戃囕v功能的正常使用。
由上述分析知,車輛改裝后車頂?shù)某兄爻休d性滿足安全性需求。
1.2.抗風承載性分析
車輛車頂加裝了衛(wèi)星天線,增大了整車的風阻面積,因此需要分析車輛的抗風承載性。
行駛過程中風載荷的計算公式為:
F=C·q·Kh·A
式中:C為風力系數(shù);q為基本風壓;Kh為高度系數(shù);A為迎風面積[6]。
室外溫度15℃,空氣密度ρ=1.25kg/m3,車輛行駛等效風速V=5Om/s條件下,取風力系數(shù)C=1.0,高度系數(shù)Kh=l.0,可以計算出此時車輛的迎風面受力F1(N)=4218.75N;衛(wèi)星迎風面受力F2(N)=609.38N。將上述兩個力加載到車輛模型中進行分析。
圖4是等效風速為50m/s時,整車等效模型Mises應力云圖。由分析結果知,車頂與支架的連接處應力最大,應力值為σ2=159.24MPa。材料的最大許用應力值為σmax=235MPa,可知改裝車輛能夠滿足八級大風下以100km/h的速度正常行駛。
圖5是等效風速為50m/s時,應急指揮車等效模型應變云圖,應急指揮車的最大應變發(fā)生在迎風區(qū)域,最大應變值為7.13×10-4。車體最大變形量為Δ=1.426×10-3mm。變形量非常小。
由上述分析知,改裝車輛的抗風承載性滿足需求。
2.結束語
改裝車輛建模,利用ANSYS軟件對車輛改裝的關鍵部位進行承重承載性分析和抗風承載性分析,以驗證改裝設計方案的可靠性、安全性。仿真結果表明,所提出的設計方案滿足車輛的功能需求,符合國家對于車輛改裝的安全性規(guī)定。
參考文獻:
[1].馬波.““動中通”衛(wèi)星通信指揮車”,警察技術[J],2015.03.07.
[2].王維平.“對應急通信指揮車工程設計若干問題的幾點思考”,警察技術[J],2010.03.07.
[3].周飛.“基于有限元的接觸網(wǎng)抗風性分析”,機械管理開發(fā)[J],2012.04.15.
[4].王忠.“基于ANSYS的電壓力鍋鍋體有限元分析與結構優(yōu)化設計”,機械設計與制造[J],2012.04.08.
[5].周雄新.“拉桿螺紋在偏載下的應力分析”,機械設計與制造[J],2012.06.08.
[6].張浩.“風載荷對油管傾倒力矩的計算方法”,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版)[J],2016.12.05.
作者簡介:
倪軍(1988—)男,漢,安徽合肥人,結構設計工程師,研究方向:機械電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