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娜 范麗
[摘要] 目的 分析針對性護理干預在糖尿病患者消化道息肉內鏡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100例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均行內鏡治療,觀察組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模式,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模式。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差異,然后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觀察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結果 觀察組臨床療效以及滿意度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針對性護理干預在行內鏡治療的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臨床療效,從而提高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糖尿??;消化道息肉;內鏡治療;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4(a)-0005-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endoscopic therapy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gastrointestinal polyps. Methods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gastrointestinal polyp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routine nursing model,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the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l, an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ory degree of the two groups was surveyed by the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satisfactory degre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endoscopic therapy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gastrointestinal polyps is better,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thus improving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to the clinical nursing, and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Diabetes; Gastrointestinal polyps; Endoscopic therapy; Clinical nursing
消化道息肉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主要是由于組織增生引起的病變,多位于胃腸和食管等部位,主要表現(xiàn)為腹脹腹痛,且容易引起消化道出血[1]。該病屬于癌前病變,癌變傾向與息肉大小、病理惡化程度以及形態(tài)有著密切的相關性,因此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盡早切除,避免息肉癌變。對于該病的治療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外科手術治療[2]。但是傳統(tǒng)開放手術容易造成多種并發(fā)癥,隨著內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發(fā)現(xiàn)其在消化道息肉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能夠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但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由于自身身體素質較差,術后容易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因此需要通過有效的干預措施來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因此,該文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100例作為觀察對象,主要針對性護理干預在糖尿病患者消化道息肉內鏡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展開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100例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50例患者中有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齡為26~72歲,平均為(46.8±8.3)歲。對照組50例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齡為23~75歲,平均為(45.3±7.5)歲。該次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入選標準:①經(jīng)影像學以及病理學檢查確診為消化道息肉;②患者及家屬均對該次研究知情并能配合隨訪調查。排除標準:合并消化道惡性腫瘤、淋巴結腫大、腹部手術史、過度肥胖、凝血功能障礙以及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內鏡治療。觀察組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模式,具體措施為:①術前護理:術前訪視做好與患者的溝通,了解患者的病情狀況和各項檢查結果,評價患者的心理狀況,并耐心解答患者的問題,同時告知手術采取的方案、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項,指導患者如何調節(jié)心理狀況,從而更好的配合手術操作。②術中護理措施:檢查手術儀器設備是否能夠正常運行。輸液時需要做好各種檢查,藥物的應用需要仔細核對。協(xié)助患者調整體位,持續(xù)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臨床表現(xiàn),給予對癥干預措施,積極配合醫(yī)師的手術操作,保障手術效果,叮囑患者保持體位。對不必要暴露的部位進行遮擋,保護患者的隱私。③術后護理:術后需要觀察患者有無腹痛、腹脹等臨床癥狀,可以通過排空氣體來緩解腹脹、腹部緊張等癥狀,若腹部疼痛逐漸加重且伴隨便血、面色發(fā)白、四肢冰冷、血壓下降等表現(xiàn)時需要及時報告醫(yī)生,并給予對癥處理措施。若患者出現(xiàn)劇烈腹痛,并伴隨腹部按壓痛、反跳痛、穿孔等問題,需要告知醫(yī)師并給予相應的治療措施。術后常規(guī)置留導管,需要做好導管的固定,避免導管脫落。注意引流管的通暢,定期更換引流管,避免管腔堵塞的出現(xiàn)。術后指導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有助于保障手術的效果。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模式。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差異,然后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觀察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觀察組臨床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觀察組滿意度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消化道息肉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良性腫瘤,其屬于一種癌前病變,且不同類型的消化道息肉癌變率都不相同,為了避免其進一步發(fā)展需要盡早進行治療。目前臨床對于胃息肉的治療主要是采取外科手術治療,傳統(tǒng)開腹手術雖然能夠有效清除患者的息肉組織,但是由于切口大,容易出現(xiàn)多種術后并發(fā)癥,影響了患者的預后情況。隨著內鏡技術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在消化道息肉的治療中表現(xiàn)出了較好的應用效果,具有微創(chuàng)、預后好、費用低、操作簡單的特點。但是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愈合能力較差,術后容易出現(xiàn)各種并發(fā)癥,因此需要做好圍手術期護理措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其護理重點在于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同時加強健康宣教以及與家屬的溝通,獲得患者與家屬的支持與理解,有助于減少醫(yī)療糾紛的重要措施。除了上述方法中提到的措施外,還需要加強疾病相關知識的教育,從而叮囑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與飲食習慣,從而避免復發(fā)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該次研究觀察中,觀察組臨床療效以及滿意度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針對性護理干預在行內鏡治療的糖尿病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臨床療效,從而提高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麗珍,陳萍,曾麗芬,等.糖尿病患者消化道息肉行內鏡治療的護理體會[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5,26(18):3443-3444.
[2] 都雯靜.優(yōu)質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消化道息肉內鏡治療效果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6, 19(8):117-119.
(收稿日期:2018-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