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450000)紀婷
股骨頸骨折屬于常見病,易發(fā)于老年人中。股骨頸骨折的患病機制在于由于老年人骨質疏松,髖周肌肉逐漸衰退、外傷嚴重或者反應過慢等引起股骨頸骨斷裂,進而誘發(fā)此病[1]。本次研究將本院接受護理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共70例作為對象,詳細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于2015年8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護理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共70例作為對象。入選標準:經(jīng)關節(jié)影像學檢查明確為GardenⅢ或Ⅳ型股骨頸骨折者。排除標準:為病理性骨折、陳舊性股骨頸骨折、骨性關節(jié)炎、先天性髖關節(jié)畸形須關節(jié)置換者。按照選用假體的不同對入選患者實施分組。對照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齡62~74歲;觀察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齡61~75歲。兩組在一般資料比較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
附表 兩組患者VAS評分、SF-36評分(±s)
附表 兩組患者VAS評分、SF-36評分(±s)
組別 SF-36評分 VAS評分護理前(分) 護理后(分) t P 護理前(分) 護理后(分) t P對照組 65.646±4.53 79.65±3.64 3.643 0.024 7.58±2.56 3.42±1.51 5.065 0.000研究組 65.34±5.35 89.43±2.47 4.854 0.014 7.81±2.54 1.54±0.56 6.535 0.000 t 1.543 5.147 - - 1.433 6.432 - -P 0.242 0.000 - - 0.318 0.000 - -
1.2 方法 對照組30例進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40例實施護理管理,具體措施:①疼痛控制護理小組建立:首先建立疼痛控制小組,成員包括專科責任護理人員、麻醉師以及骨科醫(yī)師等,術后準確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其次依照評估的結果實施針對性的疼痛護理措施,開展有目的性與針對性的護理方案。②術前訪視: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病情發(fā)展情況等進行詳細的了解,其注意事項可以制作成冊,方便為日后的護理提供有效的參考。與此同時,護理人員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個性特點,針對患者的個體化差異,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2]。③術中護理: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除了要配合主治醫(yī)生的護理以外,還要注意巡回看護,注意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變化和身體指標變化,以便保證手術操作人員順利進行手術。如果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出現(xiàn)不安的心理情緒,護理人員可以握住患者的雙手,給予患者心理支撐,安撫患者的情緒[3]。
1.3 療效評定標準 ①使用髖關節(jié)Harris評分對患者療效進行評估,滿分為100分,90~100分,功能完全恢復正常,未存在疼痛感為優(yōu);80~89分,功能基本能夠恢復正常,無疼痛感為良;70~79分,功能存在輕度活動受限,有輕微疼痛感為中;低于70分,病情無改善或加重。②疼痛程度。本研究根據(jù)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價患者疼痛程度。VAS評分范圍0~10分。③觀察患者的生活質量,采用SF-36評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選取SPSS19.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其中計量資料用(±s)表示,展開t檢驗;計數(shù)資料(n,%)表示,展開x2檢驗;P<0.05表示對比差異顯著。
2.1 組間療效比較 術后1、6個月,觀察組的優(yōu)良率分別為72.50%、87.50%,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0.00%、66.67%。(P<0.05)。
2.2 兩組患者SF-36評分、VAS評分 護理前,兩組SF-36評分、VAS評分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兩個指標都明顯改善(P<0.05),研究組改善幅度更加明顯(P<0.05),詳細情況見附表。其中,研究組護理后SF-36評分(89.43±2.47)分,對照組(79.65±3.64)分,(P<0.05)。
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在應用手術復位內(nèi)固定、保守護理方式對其進行護理時,術后并發(fā)癥較大,很難取得理想效果。骨科醫(yī)護人員經(jīng)常會焦慮的問題就是圍術期疼痛,很多患者難以忍受,對其治療以及后續(xù)康復產(chǎn)生了嚴重的影響,導致術后有非常多的并發(fā)癥。本次研究中,術后1、6個月,觀察組的優(yōu)良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SF-36評分、VAS評分都明顯改善,研究組改善幅度更加明顯。
綜上所述,護理管理用于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中,有利于提高生活質量,降低疼痛程度,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