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義馬市義馬煤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醫(yī)院(472300)陳峰
股骨頸基底部到股骨小轉子水平的特殊骨折類型即為股骨轉子間骨折,加之股骨轉子間區(qū)域具有較多的血管及側支循環(huán),血運豐富,易產生不穩(wěn)定骨折[1]。而老年人群常伴骨質疏松癥狀,故老年人群已成為股骨轉子間骨折的主要人群。目前,臨床上多采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而固定方式的選擇將影響手術解剖效果及術后功能恢復情況[2]。其中近端防旋髓內釘、近端鎖定鋼板為常見的固定方式,且均有較好的效果?;诖耍狙芯繉ξ以?2例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進行治療,旨在探討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對老年股骨轉子間不穩(wěn)定骨折患者愈合時間及功能恢復的影響。具示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6月~2016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股骨轉子間不穩(wěn)定骨折患者納入研究,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46例。對照組:男26例,女20例;年齡60~85歲,平均年齡(74.28±7.28)歲;AO/ASIF分類:A1型20例,A2型18例,A3型8例。觀察組:男28例,女18例;年齡60~84歲,平均年齡(74.21±7.31)歲;AO/ASIF分類:A1型19例,A2型20例,A3型7例。統(tǒng)計學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行近端鎖定鋼板治療:在大轉子頂點2cm處做切口,充分顯露股骨大轉子及骨折部位,并行骨折斷端復位,之后使用拉力螺釘固定。鋼絲捆扎股骨干大骨塊,采用自體髂骨植骨處理骨缺損情況。復位滿意后,將解剖鋼板貼附于股骨大轉子與股骨干外側,采用克氏針或三抓固定器行臨時固定,確保鋼板復位效果。明確頸干角后在螺孔內固定鋼板近端,之后使用3枚導針行臨時固定,并鉆入股骨頭頸,至關節(jié)面下方2cm時停止。拔出克氏針后按照導針進入長度,在股骨頭頸部擰入3枚松質骨螺釘,使用X線機觀察螺釘位置,復位滿意后留置橡皮條引流。觀察組予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做一切口于大轉子頂點上2cm處近側,延伸至3~6cm,開口方向為大轉子尖端略偏前方,導針鉆入股骨大轉子前中1/3處,至股骨髓腔后套入保護套,并沿導針鉆入工作線,擴大股骨近端,將防旋髓內釘主針沿導針插入,保證大轉子尖端和主釘尾部平齊,在C型X線機透視下行牽引復位外展肢體,恢復頸干角,之后經定位器向股骨頭方向鉆入1枚螺紋導針,通過測定鉆入導針長度,選擇適當的螺旋刀片對股骨外側皮質實施擴孔,通過瞄準器上的遠端鎖釘擰入近端尾帽,縫合切口,并行橡皮條引流。兩組均行1年隨訪。
附表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對比(±s)
附表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對比(±s)
組別 術中出血量(ml) 手術時間(min) 愈合時間(d) Harris評分對照組(n=46) 145.48±10.97 73.29±3.29 66.29±1.39 81.36±7.21觀察組(n=46) 141.78±8.29 72.31±2.38 41.93±0.97 87.98±8.71 t 1.825 1.637 85.470 3.971 P>0.05 >0.05 <0.05 <0.05
1.3 評價指標 ①臨床相關指標:記錄兩組術中出血量、愈合時間及手術時間,并于術后1年采用Harris評分患者關節(jié)功能,且分數越高表示關節(jié)功能越好[3]。②并發(fā)癥:統(tǒng)計兩組術后并發(fā)癥(下肢靜脈血栓、切口感染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相關指標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及手術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觀察組比較,對照組術后1年Harris評分較低,愈合時間較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2.2 并發(fā)癥 觀察組下肢靜脈血栓2例,髖關節(jié)內翻1例,總發(fā)生率6.52%(3/46);對照組髖關節(jié)內翻3例,下肢靜脈血栓4例,大轉子疼痛不適1例,切口感染2例,總發(fā)生率21.74%(10/46),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390,P<0.05)。
骨質疏松是老年股骨轉子間不穩(wěn)定骨折發(fā)生的主要原因,而松質骨被過度壓縮將產生骨量缺損,造成在原有骨支撐的內側壁失去支撐,易發(fā)生髖內翻畸形。手術是治療該病的常用方法,但其治療及固定困難程度較大,且術后易產生內固定松動,延長骨折愈合時間。因此,選擇合適內固定方式提高內固定效果,降低斷裂及松動效果顯得尤為關鍵[4]。
本研究中,觀察組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Harris評分較高,且兩組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比較無明顯差異,表明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可有效縮短愈合時間,恢復關節(jié)功能。近端防旋髓內釘固定過程中無需鉆孔,可避免不必要的出血及骨丟失,加之在螺旋刀片打入過程中有擠壓松質骨的作用,可進一步提高骨質緊密度,增加螺旋刀片錨合力及固定的穩(wěn)定性,進而縮短術后愈合時間[5][6]。同時使用防旋髓內釘行復位固定具有較高的固定效果,可最大程度分散應力,加之主釘及滑動加壓螺釘形成軸向滑動,可進一步提高骨折端壓力,促進外側皮質突破降低,確保骨折端的穩(wěn)定性,進而保證術后功能恢復效果[7]。本研究中,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可有效提高手術安全性。近端防旋髓內釘固定無需剝離軟組織,可避免損傷骨膜,促進大轉子疼痛不適、切口感染及下肢靜脈血栓發(fā)生的風險性降低;而使用螺旋刀片可對松質骨實施有效擠壓,促進骨質緊密度增加,進而有效減少髖關節(jié)內翻發(fā)生,進一步提高手術安全性[8-12]。
綜上所述,近端防旋髓內釘治療可促進老年股骨轉子間不穩(wěn)定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有效恢復關節(jié)功能,提高手術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