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長河中,1978年12月18日,無疑是最為重要的時刻之一。一個推動中國歷史大轉折、開啟國家新命運的會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舉國期待中拉開帷幕。
當我們站在2018年這一時刻,回首改革開放40年的起點,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總計120個小時,那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短短一瞬,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上,意義深遠。這次會議之后,一個令中國天翻地覆的新詞匯——“改革開放”進入國人視野,一個偉大的時代也就此拉開帷幕。
1976年,三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重要的締造者相繼離世,同年10月,黨中央一舉粉碎了“四人幫”,但經(jīng)濟幾乎崩潰的中國又該何去何從?讓“兩個凡是”禁錮歷史手腳繼續(xù)沿著“左”的路線走,顯然不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猶如在陰沉的天空中撕開了一道裂口,賦予真理符合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客觀標準,讓國人看到了一片新的天空,嗅到了一股新鮮的空氣。
為統(tǒng)一全黨思想,1978年11月10日到12月15日,長達36天的時間,全體中央委員云集北京京西賓館,這就是著名的“中央工作會議”。11月13日,鄧小平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為題發(fā)表講話,正是這次會議,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定下了基調(diào)。講話中,鄧小平同志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fā),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江澤民同志說:“這篇講話,是在‘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后,中國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沖破禁錮,開辟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p>
十一屆三中全會現(xiàn)場
中央工作會議為中國改革開放做了重要鋪墊。當時,所有參會人員都沒走,留在北京稍事休息,等待一個重要歷史時刻的到來。1978年12月18日,一個推動中國歷史大轉折、開啟國家新命運的會議——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舉國期待中拉開帷幕。全會決定,從1979年起,全黨工作重點轉向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全會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確立正確的思想路線;全會決定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否定了“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提法;全會重新確立黨組織路線,健全黨規(guī)黨紀,健全民主集中制,反對個人崇拜,加強集體領導;全會平反一批重大冤假錯案,明辨了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全會提出要解決好國民經(jīng)濟重大比例嚴重失調(diào)的要求,推行農(nóng)村聯(lián)產(chǎn)計酬責任制;全會提出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任務。
一系列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轉變,標志著中國從此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從此開始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探索,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而指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偉大實踐的理論武器——鄧小平理論,也是在這次全會前后開始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無疑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坐標原點,正是它為中國指明了一個新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