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現(xiàn)代詩歌,作為“白話文學最初的時間領域”,打破舊詩詞格律的束縛同時,形式上也表現(xiàn)出靈活與自由。隨著中國現(xiàn)代詩歌不斷成熟,中國現(xiàn)代詩歌在英語國家的傳播與影響,成為當今學者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以尤金·奈達提出的功能對等為理論依據(jù),將運用統(tǒng)計分析法和文獻研究法,分析趙春彥教授和許景城教授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兩個英譯本,力圖總結出幾條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譯介方法,為其他同類文本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中國現(xiàn)代詩歌翻譯;功能對等;《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作者簡介】胡萍,成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成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2017年“法亞外語”研究項目。
引言
翻譯要達到交際的目的。但是文學翻譯,尤其是詩歌的翻譯一直以來對譯者都存在較大的挑戰(zhàn)性。那么,詩歌的翻譯是否有章可循?是注重“內(nèi)容”,還是注重“形式”?是否可以“內(nèi)容”與“形式”兼顧?針對以上問題,本文將以尤金·奈達提出的功能對等為理論依據(jù),分別從“內(nèi)容”與“形式”上剖析《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的兩個英譯本。試圖從兩個經(jīng)典譯本中,找到詩歌翻譯的特征及策略。本文將分為五個部分,首先,理論綜述將呈現(xiàn)還原“功能對等”理論;其次,將對《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原作語言及情感表達的特點進行分析;然后,對比趙彥春和許景城兩位教授的英譯本,探索其中所應用的翻譯策略與技巧;隨后,將兩個英譯本中所涉及的翻譯策略及技巧進行匯總,為其他同類文本提供借鑒和參考;最后,從整體對本文作出總結。旨在從翻譯策略的層面上,探討翻譯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問題。
一、理論綜述
“功能對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理論由美國著名的語言學家、翻譯大師尤金·奈達提出,在翻譯理論界產(chǎn)生過巨大的影響?!肮δ軐Φ取敝械膶Φ劝ㄋ膫€方面:(1)詞匯對等;(2)句法對等;(3)篇章對等;(4)文體對等。因此,在文學翻譯中,根據(jù)奈達的理論,譯者應以動態(tài)對等的四個方面作為翻譯的原則準確地在目的語中再現(xiàn)源語的文化內(nèi)涵。
《你是人間四月天》特點分析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為中國現(xiàn)代詩人林徽因所作。全詩共18行,分為5個小節(jié),每個小節(jié)3到4行。關于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學術界認為這是一首親子詩,是林徽因為紀念兒子的誕生所作,是一首生命的贊歌。
1.韻律與節(jié)奏。原詩總共18句,其中/an/韻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達11次。
如“天”,“煙”,“圓”,“蓮”等。語音及語音節(jié)奏的合理調(diào)配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會增強語言的指稱意義、渲染氣氛、營造意境。從該角度來看,原詩中的/an/韻是響亮級的寬韻,飽滿響亮的音韻給人以歡樂明快、靈動輕盈的感覺,傳達了作者對大地回春,生命復蘇之喜。
2.句型句式。林徽因除了是一位浪漫的詩人與作家之外,她還是一名建筑師。因此,她常常將一些建筑藝術上的技巧應用于詩歌的創(chuàng)作當中,讓讀者產(chǎn)生一種視覺上的觸動,同時又激發(fā)讀者的想象力。例如,原作中前兩節(jié)不斷出現(xiàn)“你是……”的判斷句結構,如“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煙”。但是第三節(jié)和第四節(jié)中,句式由“你是……”變成了“……你是”的倒裝句結構,如“那輕,那娉婷,你是”,“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運用歐化倒裝句,使全詩的句型多變,層次鮮明。
3.語言與修辭。詩歌中幾乎每一行都包含修辭手法。首先,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新生嬰兒比作“四月天”,“云煙”,“月圓”等一系列溫暖夢幻的意象。將新生嬰兒可愛純真的一面,比喻為早春里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使得孩子生動的形象具體可感,引發(fā)讀者聯(lián)想和想象。其次,運用排比句,如“你是...”共7處,不僅增強了全詩的節(jié)奏感和條理性,更體現(xiàn)了母親對于兒子來到世間的激動之情,感情洋溢。最后,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給“笑音”,“水光”等意象賦予生命,產(chǎn)生“點亮”,“浮動”等動作。表達詩人對此情此景的感動和溢于言表的興奮。
二、譯本分析
1.詞匯對等?!赌闶侨碎g的四月天》在用詞上,不僅趙譯和許譯在選詞上都有很多考究之處。
Example1
原文:笑音點亮了四面鳳
譯文1:Your giggle lights up wind from all around.
譯文2:Thine chortle is all around the breeze wheeing.
分析:原作中“笑音”一詞,描述了一幅新生嬰兒呱呱墜地的真實且生動的畫面。表達了詩人,因孩子的到來而感覺到生活的豐富多姿,感覺生活充滿了笑聲和希望。首先,許譯將“笑音”一詞譯作“chortle”,其本意有“歡笑”之意,但是大多時候,用作“開懷大笑”之意。因此,用“chortle”來形容新生嬰兒的笑聲,顯然失去了孩童的天真和可愛。其次,趙譯則將“笑音”譯作象聲詞“giggle”,表“咯咯笑”之意。用象聲詞來體現(xiàn)孩童不會經(jīng)過思考,自然而然發(fā)出的隨心所欲的純真笑聲,最合適不過了。
Example2
原文:雪化后那片鵝黃,你像
譯文1:Yellow like a gosling when snow thaws you look
譯文2:Thou art the light yellow after snow fades.
分析:原作中“鵝黃”一詞,愿意指像小鵝絨毛一般的淡黃色。許譯為“l(fā)ight yellow”,僅僅是對顏色的簡單呈現(xiàn),而缺少了對畫面感和美感的還原。趙譯為“yellow like a gosling”,將“鵝黃”一詞運用增譯的方法,解釋擴充,描述成“像小鵝一般”的黃色,形象地表現(xiàn)出畫面中生動鮮艷的顏色。
2.句法對等。
Example
原文:那輕,那娉婷,你是
譯文1:So light, so lithe, you are the bright fay
譯文2: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babe dainty?
分析:如前文所說,詩歌句型多變,由前兩節(jié)“你是...”變成“...你是”的倒裝句式,讀來層次分明。原作的句式結構是詩人有心為之,同樣地,譯作也應對句型結構的變化有所呈現(xiàn)。趙譯為“so light, so lithe, you are the bright fay.”同樣也運用倒裝的結構,呼應原作中的倒裝句式,保留了原作的氣勢和韻律節(jié)奏。許譯為“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babe dainty?”借用了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詩體,譯為一個反意疑問句,雖然從語氣上也起到了強調(diào)的作用,但是失去了原作中詩歌的形式美。因此,從這一層面上來說,趙譯的譯作,延續(xù)原作的句式,更能呈現(xiàn)詩歌的原貌與風格。
3.篇章對等。
Example
原文:你是夜夜的月圓
譯文1:You are the full moon night by night.
譯文2:Thou art the full moon round from night to night.
分析:原作中疊詞“夜夜”,不僅讀來朗朗上口,富有音樂美,而且“夜夜”一詞更加表現(xiàn)了詩人對孩子永無止境的愛,表達了一種永恒的感情。趙譯為“night by night”,延續(xù)原作中疊詞的效果。許譯為“from night to night”,將“夜夜的”這一形容詞成分,運用詞性轉換的方法,譯為狀語成分。一方面,拉長了字符的長度,一定程度上,字符空間上的拉長,仿佛也導致時間長度上的延長;另一方面,小品詞“to”體現(xiàn)了英國詩歌的抑揚格,同時也展現(xiàn)了母親對孩子連綿不斷的愛意,直到永遠。
4.文體對等。從中國詩歌的節(jié)奏來看,平聲與仄聲常常是結合起來反復出現(xiàn),尤其是格律詩。林徽因作為格律派的代表人物,極為重視格式的節(jié)奏和韻律。該詩一共5節(jié),每節(jié)3到4句,全詩的字數(shù)和句式都很整齊,但又處處蘊含著變化,使詩人溢于言表的興奮與激動之情得以完美的詮釋。趙譯本采用抑揚格,而正是這種抑揚格呈現(xiàn)出了原詩作節(jié)奏美的風韻。通過極好的押韻技巧,將原詩語言的節(jié)奏和作者情感及表達內(nèi)容有機結合,音樂美也就自然而然地散發(fā)出來。
三、總結
綜上,通過《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的兩個英譯本的分析可知,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翻譯雖難度較大,但也不是完全無章可循。首先,要掌握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特點。用白話文寫就,打破了舊詩詞的格律束縛,形式靈活,意象優(yōu)美。其次,結合功能對等理論,從詞匯,句法,篇章和文體等層面著手翻譯。力求還原原作的音律,形式和意象。
參考文獻:
[1]Nida,E.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M].
[2]Nida,E.A.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段春紅.《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及其英譯詩作的文體學分析[J].語文學刊,2015(8):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