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國際學校讀高中成為一股熱潮,不少人從公立學校轉(zhuǎn)入國際學校,以避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輕松學習的教育理念、中英雙語的融合培養(yǎng)是國際學校對外宣稱的優(yōu)勢,然而,你千方百計避開高考去了國際學校,卻依然要在那里吃苦,因為國際學校的壓力可真不是我們想象中那么輕。
苦練語言,死磕美國歷史
因為國內(nèi)家庭沒有英語成長環(huán)境,很多學生轉(zhuǎn)到國際學校之后,跟不上英語課堂,等待他們的是各種各樣的英語班、銜接班。
某國際學校的一位學霸說,剛到國際學校時他英語完全聽不懂,很懊惱,比懊惱更可怕的是巨大的壓力,因為身邊真的有因為聽不懂英語而被開除的同學……后來他每天堅持聽聽力,鼓起勇氣張開嘴巴說英語,1年之后才適應了。
一般國際學校一天的課程結(jié)束于下午3點50左右,看起來很輕松是吧?可實際上下課之后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一般在國際學校,學生必須選擇3門高階課,3門普階課,每門課7分,總分42分,還有老師對學生的內(nèi)部打分和拓展論文總計3分,45分才是滿分。在某國際學校上高一的王萌萌說:“我們10年級的課表分為單日和雙日,而每天的學習時間也差不多到12個小時,我總是特別擔心自己因為不積極,而落下自己的平時成績?!?/p>
另一位學生曾倩儀說:“在高二一年的奮斗記憶里不可或缺的元素便是美國歷史。我對這門課從來都很沒有自信,我不精通歷史,不懂各國地理,也不明白國際關(guān)系。美國歷史所占用的學習時間大到我一度覺得太劃不來,晚自習三個小時平均每天都要用一個半小時看美國歷史……”
這樣一個國際高中上下來,絕對不比公立學校輕松多少。
考試應接不暇,實踐做滿150小時
為了準備申請大學,國際學校學生要參加的考試相當多,托福、雅思、SAT……而這些考試大多是一年一度的統(tǒng)考,如果錯過第一年,就像錯過高考,需要第二年再去考,太晚的話會錯過申請時間。國際學校的學生們,在參加那么多活動的情況下,還要怎么保證學習成績?答案只能是背后下苦工了。
基本所有出國黨的語言考試安排都是高一考托福,高二考SAT,然后高三在申請季前再刷一下分數(shù)。所以如果詞匯量太低的話,根本就不可能達到要求。
一般高二開始SAT的備考,SAT可以看成類似于美國的高考,會考察學生閱讀、文法、數(shù)學以及寫作的技能,準備考試的過程其實和中考高考挺像。一位在上海讀國際學校的學生李向南說:“會有一本官方指南涵蓋考點,然后大家會狂刷歷年的真題以及專項訓練來提高自己的分數(shù),詞匯量要求基本是近一萬,而且中國大陸沒有設置考點,所以每隔幾個月整個十一年級的學生都會消失,飛出去參加SAT考試,考試都是在周六。”
此外,國際學校學生還要做滿150小時符合要求的社會實踐活動。李向南說:“真的很苦,但咬牙讀完感覺大家都太酷了!三年里干了這么多事,很有成就感!”
了解了國際學校學生的經(jīng)歷,更確定在學習這條路上,從來沒有捷徑,所有的成功都要用汗水去換取。所以,你憑什么會認為,一個有抱負、想突破的國際學校的學生,是生活懶散沒壓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