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得好……因為別的我做不了,我也沒想過做別的。這就像發(fā)自內(nèi)心的渴望一樣。拍照時我能感到與真正的自我同在,與世界相連。
我對新花樣和強調(diào)自我的事物不感興趣,只對圖像感興趣。看到我認為能拍成照片的東西,我會很興奮。不管那是門把手、野外美景還是花朵,只要能拍照,對我來說都無所謂。這種感覺源自我內(nèi)心深處。從我第一次拿起相機,我就知道自己想成為一名攝影師。拍照時我會感到無比幸福。
是啊。這么說有點傻吧,但我真是為攝影而生的。只要不是在睡覺,攝影就是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清晨醒來時,我會觀察陽光如何透窗而入,雨水如何淅淅瀝瀝地落下。我會觀察各種圖案。哪怕最平凡的事物,在我的注視下都會變得動人起來。
如果不能攝影,我最后可能會繪畫。但我作畫水平太差,又不能從中獲得充分的滿足感——我的背倒是不會再酸了!
我就是個攝影師。你明白的,就是天天背著相機拍照片的人。
要說最喜歡哪種題材,大概是風光攝影吧。我不是傳統(tǒng)的風光攝影師,因為我討厭色彩,討厭金光萬丈。我喜歡2D的相片,不喜歡有3D感覺的。拍攝風景時我用f/2的光圈,而不是用f/22拍那種一銳到底的相片,這不是我眼中的世界。所以,我只說自己是個攝影師。
我不關(guān)心照片是用什么做的。可以在感光相紙上放幾片葉子,在陽光下沖洗成像,也可以用富士GFX拍照。只要出成片就可以。
正常情況下,一天會看1.7萬到2萬張。
《蘇格蘭,格倫科》“格倫科可能是我最喜歡的地方,尤其在天氣不好時,山巒若隱若現(xiàn),我會激動到手臂上的毛發(fā)豎起來。”
面對數(shù)量如此之多的圖片,你要做的是高效瀏覽。我的電腦屏幕上會同時出現(xiàn)100多張照片,我不停往下拉,快速做出決定。構(gòu)圖上佳、時機精準、善于用光的作品,比較能吸引我,而且我?guī)缀鯇λ锌催^的圖像都能過目不忘。
由于看得很快,你在攝影理念和構(gòu)圖方面多少得有些儲備。我們都會受其他攝影師和藝術(shù)家影響,這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你,幫你形成一種真正可靠的視覺經(jīng)驗。
是的。所以這份工作反而讓我更投入攝影了。我有幸能在一些重大報道中與天賦極高的攝影師合作。但圖片編輯當?shù)臅r間越長我就越會因無法拍照而感到沮喪。
我是Sarah Moon作品的忠實愛好者。她為1972年倍耐力年歷拍攝的照片令人目眩。她開創(chuàng)的拖曳拍法也是我所欣賞的。M81-1 Ray我也非常喜歡,還有Fox Talbot和Julia Margaret Cameron。
《英格蘭湖區(qū),兄弟湖(BrothersWater)》“我非常癡迷倒影。光線并不完美,但有什么光就用什么光,這樣會比較好。”
奇怪的是,我喜歡的攝影師大多是拍人像的,我卻一點也不喜歡讓自己的照片中出現(xiàn)人的身影。我也喜歡風光攝影師,但人像攝影師給我的觸動最大。
拍照時,我喜歡自己的作品,因為它們傳遞了我想表達的東西。但一拍完我就對它們沒感覺了。這種分裂很痛苦,我會用幾個月時間把自己真正喜歡的和不喜歡的作品分別挑出來。
對我來說,我和照片之間的聯(lián)系比較重要。幾年前拍的一些照片,現(xiàn)在看到,我會想起當時的精神狀態(tài),而不會想到,“這算不上這個地方的最佳照片”。因為我沒有一張照片體現(xiàn)的是這個地方,它們體現(xiàn)的全是影響我的時代。所以這是一種愛恨交織的關(guān)系。
一年也就一兩張滿意的作品吧?;旧弦豢吹阶约旱恼掌揖蜁胁粷M意的地方。有沒有拍出想要的效果,拍照時心里已經(jīng)有數(shù)了。
《多塞特郡,柱狀石(Pulpit rock)》
《薩塞克斯郡,溫奇爾西海灘(Winchelsea Beach)》
《德文郡,布里克瑟姆(Brixham)》“我喜歡大片留白:這樣可以營造思索的空間,讓我思考自身在世界中的位置。”
《紐約,帝國大廈》“這是在萬圣節(jié)前夜拍的。當時狂風呼號,大雨如注。我認為帝國大廈在電閃雷鳴中非常吻合萬圣節(jié)的詭異氣氛,于是就拍了這張照片?!?/p>
我一直用raw和jpeg格式同時拍照,jpeg總是按直出的構(gòu)想來設(shè)置。如果jpeg沒能設(shè)置好,就在回家后處理raw文件。只要一張照片在ps里修圖時間超過五分鐘,我就會立馬刪除,無論拍得怎么樣。但過一段時間,比方說半年吧,我會重新調(diào)出來看一看,這次說不定微調(diào)一下就能得到想要的效果了。
我認為攝影興起帶來一個好處,那就是攝影的民主化,這讓人們對于什么是好的攝影有了越來越清晰的認識。能夠用InstagFaro濾鏡這樣的工具把照片修得好看一點,這挺棒的,但是我想,我現(xiàn)在對什么是真正好的攝影——這么說可能有點天真——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認為有些新聞機構(gòu)要過很久才能明白這一點,因為攝影要花錢。你必須派人到各地,還要買一大堆器材。但我認為好的攝影總會高于不斷涌現(xiàn)的那些……
是的。社交媒體上每天分享的無數(shù)照片,出鏡率最高的就是大家最喜歡的貓。(笑)你明白的,拍的就是貓干了些什么蠢事,兔子慢慢吃東西之類的。但我們怎么知道人們真正重視的價值是什么?
是的,只有你的作品打印出來,你才能真正成為攝影師。拍照后以數(shù)字方式四處傳播是很棒,但是如果你在iPad或電腦上看圖,會被背光干擾,以致給你完全錯誤的感覺。只有將作品打印出來并掛在墻上,站著觀看,你才能看到圖像中的細節(jié),才能判斷圖片的色調(diào)或價值是否如你所愿。通過打印看自己的作品,你會逐漸成為一名更好的攝影師。
腦海中出現(xiàn)某張圖像的樣子,于是你試著把它拍下來,但拍的時候你會想:“最后這張照片會是什么樣的?”成片出來后,你會問自己:“這是我當初想要的效果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說明這張照片拍得還不錯。
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打印出來,是件美妙無比的事情。捧在手心,感受紙張的溫度和質(zhì)感,伴著淡淡的墨香。在屏幕上看,照片顯得很亮,觀感不錯,明暗對比強烈。但看到實體照片時……我會激動到手臂上的毛發(fā)都豎起來。
《蘇格蘭,Glen Strathfarrar》“我往往要等上很久,才能碰到天賜良機。然而這次,我正準備往回走,云層驟裂,幽谷乍現(xiàn)。我連三腳架都沒用?!?/p>
這是絕對的。攝影師就算無法打印自己的作品,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至少也應(yīng)該理解打印的意義。我認為有始有終很重要,半途而廢可不好。
我很害怕自己的打印機。因為我用的不趁手,總是打不出想要的效果。打印很簡單,但可能你怎么努力也達不到完美的效果。我就是個完美主義者,覺得自己每張作品都有瑕疵。我覺得必須接受這些瑕疵,畢竟瑕不掩瑜。
回顧攝影史,你會發(fā)現(xiàn)早在PS時代之前人們就在修圖了。如果你查看《泰晤士報》的檔案,會發(fā)現(xiàn)有些照片上有不起眼的涂抹痕跡,或邊緣有明顯加深的區(qū)域,諸如此類的手段都是為了隱藏某些東西,這種情況早就有了。
不一定,也可能是為了突出某些東西。但我作為新聞攝影師,是絕對禁止更不會鼓勵對照片做任何添加或刪減等改動的,哪怕有時我非常想這么做。因為這會破壞真實性。
對我來說,風光攝影也是一樣,甚至我拍過的其他攝影類型也是如此:我會設(shè)置好相機,努力將自己設(shè)想的畫面捕捉下來,但我不會把里面的東西挪來挪去或刪掉。我會通過裁剪、相機自帶濾鏡和調(diào)整曝光等手段來實現(xiàn)一些效果,但如果路上有根電線桿子擋在前面,我只會走過去以得到更好的視野。這樣才對。我不知道是否所有情況都是如此,反正此時我就是這樣想的。我喜歡直接用相機來處理。
《多塞特郡,科夫城堡(CorfeCastle)》“這可能是我最不喜歡的拍攝地。因為人們在這里拍的照片太多了。這張照片有種寂靜的感覺,還混雜著點我喜愛的神秘感。敞開的門令我欲罷不能!”
修圖不是不可以,但我更想聽到人們說:“這就是我拍的照片,那個地方就是這樣的。”我看到照片后會說:“是啊,我能看到小船、電纜塔,還有危險信號。”照片里都表現(xiàn)出來了。
挺不好拍的。在很少有人拍過的地方攝影其實非常困難。很多攝影師對某個地方感興趣的最初原因是在谷歌上看到了別人發(fā)的照片。前往一個地方,找到別人拍過的漂亮景點,從那里開始拍攝,自然容易。很少有人拍過的地方就不一樣了,攝影難度比較大。
我經(jīng)常產(chǎn)生懷疑,不知道自己拍的地方到底值不值得拍。我自己會喜歡,但在接待客戶時,我會想:“他們喜歡嗎?”
但愿吧。我最近開車環(huán)游吉爾吉斯斯坦,最讓我著迷的是公交車站:它們都是在蘇聯(lián)時代建造的,非常漂亮。有些公交車站棱角分明,覆蓋著黃色和藍色的瓷磚,還有個車站是鴿子形狀的,有好幾米高。我想:這里光公交車站就能拍一個完整的項目。
開車去機場的路上我會想:會有客戶理解我的用意n-57這有點冒險:你帶領(lǐng)他們來到一個你覺得耳目一新的地方,希望他們也能有這種感受。
《德文郡,巴巴孔丘陵(babbacombe)》“我沿南海岸漫步時偶然發(fā)現(xiàn)了這里。臺階形成的曲線與水灣的形狀相得益彰,這裸孤零零的樹位置極佳?!?/p>
你就會想起越南那個小女孩的照片。一提起“非洲饑荒”,你就會想起那張禿鷲對骨瘦如柴的孩子虎視眈眈的照片。你找不到相關(guān)文章,也看不到相關(guān)視頻,通常是因為這些東西根本就沒有?,F(xiàn)在視頻越來越多了,但我認為在信息洪流中關(guān)注單張圖片的能力反而更重要了。視頻很強大,做視頻的人里也不乏高手,但是靜態(tài)圖像永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還沒到那個級別吧。如果有人效仿我的作品,我會覺得受寵若驚,也會感到沮喪,我寧可他們形成自己的風格。我很難接受別人問“你會把相機放在哪里”,尤其是講習班上,我會答:“這是我自己的選擇。你會把相機放在哪里?”你把三腳架支在哪里,他們也跟著效仿,覺得肯定能拍出好照片。但這也會讓他們感到失落吧,我覺得。
我不知道作為攝影師有什么好說的。我的作品…也沒有表達什么特別的東西。攝影對我來說主要是一種治愈的方式,可以讓我平靜。如果別人也能產(chǎn)生這種感覺,那就太棒了。如果認為自己的作品能有這種效果,就有點自負了。
是的,我的攝影中僅有的信息是傳遞給自己的,那是很私人的東西。我喜歡自己對事物做出本真的反應(yīng),喜歡拍照時放下戒心的狀態(tài),那時我可以觸碰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一些東西,不想被外界看到的東西。
所以,向別人展示作品,等于披露自己的靈魂。這必然不舒服,但沒辦法——這是工作的一部分。可這又不只是工作,生活就是如此。對我來說,這像空氣一樣不可或缺。
http://www.paulsanders.biz
《相聚》“《纖弱之美》(ragile?Beauty)系列作品中的幅。我精神狀態(tài)不太好,這兩朵花體現(xiàn)了我對自己的感受,以及我對親密關(guān)系的感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