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路過
寫作就像夜間開車,車頭燈只能照亮前方兩三米的范圍。即便如此,你也可以開完全程。
2018年,我決定每次迷茫的時候,都給自己寫一封信。鋪開信紙,帶著一絲香氣,“親愛的自己”,落筆成說,仿佛那種熨帖感傳遍了身體。
是從寫作開始,把眼光和期待慢慢從別人身上落回了自己身上。記錄即審視,寫作即信任,信任自己那份并不算足夠堅強又能承受所得所失的心靈。
這將近180天的日子里,我也把很多無眠苦惱的長夜,交給了書、電腦和一份紙筆。
昨天睡得很晚,有小學妹剛從老家來到北京,適應了一段時間后在微信上與我聯系:我每次走到北京,總能想起你寫下的文字,你筆下熬夜到十一點看到空蕩的街道、擁堵的地鐵,想起你獨自在房間里敲下一串一串的字符,想起你記錄自己工作的成長。
我明明也與自己的生活做困獸之斗,卻在學妹的微信中獲得了安慰:這就是寫作的意義吧。
即便未來熄滅火焰,也能留下曾經燃燒過、拼命過的痕跡。
即便是肉身隕滅,彼此的精神還能在文章中相見。
因為曾經從別人的文字中得到了力量,也想把這份獲得傳遞出去,即便自己的能量并不那么飽滿,偶爾脆弱,但是,告慰別人的時候,得到最寬厚告慰的是自己。
總會想:還愿意去付出和給予力量的人,應該配得上一切美好吧。
寫作對大多數人的意義,并不一定是一篇呈現給大家的作品,而是我手寫我心,寫下當下的迷茫和感觸,把自己的困惑封存起來,交給時間,等隔一段時間來看,解決了這個問題的人,叫自己。
時間治愈一切,而你治愈自己。
這大概就是文字的力量吧。
即便是身處熱鬧的人群之中,只要你有了靈感,可以隨時隨地打開手機的便箋,寫下自己的感悟。
你能感覺到一種可以把握的節(jié)奏在體內緩緩流淌,你開始習慣傾聽內心的聲音。
陳愉在《30歲前別結婚》中說,作為女人,要筆耕不輟。
它能讓你持續(xù)保持創(chuàng)造力,讓你定期自我審視,表達內心深藏的需求。它也讓你遠離人群,排除干擾,與其跟別人爭論,你更習慣在自我博弈中找到自己的定點。
自從開始規(guī)律化寫作,缺乏安全感,害怕孤獨的自己,竟然也慢慢喜歡上了獨處。
獨處就是寫作的咖啡伴侶,你跟自己對話,你取悅自己,你誠懇地袒露自己,哪里不好,哪里有進步,哪里還有無法克服的缺陷。
成人的世界里,迫于生計,無處不充斥著廉價的社交,曲意逢迎間獲取不了任何新的有價值的東西,互相恭維的言辭,言不由衷的話語,總讓人覺得空洞無物。
我們習慣戴著討好的面具進行日常社交,可如果太久沒有摘下面具,也會忘記哪些是需求,哪些是熱愛。
我需要去社交,但應該熱愛獨處,因為那是能讓我可以做自己的時刻,不必人云亦云,不必去換位思考猜測別人的心思。
我終于有時間來充實自己的頭腦,明白自己是多么渺小,忘性大,需要靠一臺電腦去搜索相關資料,做出判斷,得出自己的答案,而不僅僅是上網搜索,復制粘貼。
寫作真是平凡而神奇的事,它就像老朋友一樣,永遠不會背棄你,倒是我們會時不時地鬧個情緒,怪自己:寫得不好,不寫了。
多么好,生而為人,即便遭受了太多苦難艱辛,我們依舊可以用十幾億人看得懂的方式記錄下來,哪怕能夠被一個人看到,我們的心事就不再是孤獨的了。
靠寫作掙錢當然是再好不過!知名媒體人黃佟佟說自己開始寫作的契機,是看到張愛玲用稿費買了口紅。
張愛玲一生都在掙稿費:“生平第一次賺錢,是在中學時代,畫了一張漫畫投到英文《大美晚報》上,報館給了我五塊錢,我立刻去買了一支小號的丹琪唇膏……”
張愛玲那時一個月稿費折合銀元四百五十塊大洋左右,也就是說張愛玲那時每月稿費可以買到九千斤大米,什么概念呢?也就相當于現在的月入四萬元,不算巨富,但要過看電影吃大菜這種小資生活還真是綽綽有余了。
人生給長相普通的女孩留的另一條出路,是令人艷羨的才華,唱歌靠天賦,跳舞靠拼命,而寫作,似乎靠一股腦兒地看和寫,更加寬闊一點。
若再有一些追求,肯在寫作中下工夫,或許也能實現財務自由。
事實上,追溯20世紀的職業(yè)女性小說家的興起,一個很重要的激勵因素就是經濟:“中產階級婦女需要掙錢,這個觀點被接受和認可經歷了漫長歷程?!?/p>
事實上,伍爾夫本人對于金錢的態(tài)度,也部分代表了當時女性寫作者的矛盾心態(tài):一方面寫作事實上改善了她的生活,“自我結婚以來,這是我首度開始花錢。這口袋里塞的超過我平常每周的十三先令——過去這十三先令多半總是花費殆盡,或是遭人覬覦——有種很是優(yōu)渥的感覺”。
她也激勵同行努力寫作,“憑你們的聰明才智,你們每年也能掙到五百鎊”。
無論是張愛玲、伍爾夫,還是黃佟佟,我們看到一個實例:寫作真的可以幫助一無所有的女性過上美好而高貴的生活。
無論是對于女性文學史的地位或者財務狀況起作用,寫作終究是一件私人的事。
我們對于世界的認知,對于生活的體悟和克服,是不斷流動不斷變化的,但由于生活煩瑣,那種感覺稍縱即逝。
但如果我們擁有一支筆的力量,我們就能在回溯中看到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了這里。
你受過的苦,你得到過的幫助,你的人生,不會是乏善可陳的節(jié)點,而是豐富的畫卷,你打開一個又一個小細節(jié),就能重溫當時的小確幸或小確喪。
如果說剛開始準備寫的時候,擔心自己寫得不夠好,不愿意下手時,有以下幾點跟你分享:
1.手應當不停地寫。2.不要刪除。3.別擔心拼錯字、標點符號和文法。4.放松控制。5.別思考,別想著要合乎邏輯。6.直搗要害。
沉浸在當下,活在當下,世界才會真的活過來。重要的并不是你寫了什么,而是你持續(xù)在寫。別擔心才華不足,時間會積累你的才華、你的知識。你能得到的有很多:
表達自己。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斟酌詞句中懂得更恰當的溝通方式,對思維形成系統(tǒng)的訓練。
形成穩(wěn)定的輸出。瑞 · 達利歐在《原則》一文中提出,自己喜歡把自己的原則分享出來,因為他覺得能用總結的經驗幫助別人,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進步。
讓你懂得遠離舒適區(qū),向前一步。人知道自己對于一項事物不了解不熟悉,會有非常強大的求知欲。長久的寫作會讓你覺得為了不掏空自己,必須去學習更多的新知識。為了給出一杯水,你必須擁有一個池塘。
寫作是一種靠自己的個體經驗對抗強大的生活,不肯被打垮,哪怕哭著,也要在手機備忘錄里記下,終有一天,我會成為配得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
寫作是“終有一天”的好伙伴,它不允諾一定會陪你到達終點,它能承諾的是,只要你愿意,它會從任何地方跑出來。
好像記得在哪里看到這樣一句話,分享給你們——
好好寫作吧,親愛的,這是最重要的事。這是超越存在之虛無的,是一個人掙脫一切被強暴,被賦予的屬性而綻放他的唯一辦法。
而且只有極少的人能做到。這一生的準備已經足夠,難道我們生來如此聰慧,又經歷了這樣多的痛苦,不是為了這件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