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思思
劉翼振與學生一起
經(jīng)過幾十年的研究探索,DNA的神奇密碼正不斷被解鎖并廣泛應用。說到破譯這些密碼的年輕領軍人物,就不得不提到深圳大學化學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的特聘副研究員劉翼振。他專注于DNA納米技術、DNA計算機和DNA智能傳感器研究,游走于DNA科研前沿,更將科學的火把傳遞給了門下桃李。
對劉翼振來說,科研無疑是一件苦樂參半的事,雖然辛苦,但更多的是滿足與收獲。
在武漢大學艱苦求學的幾年時光,為他后來基于DNA納米技術的電路構建、分析傳感等研究打下了基礎。參加工作后的劉翼振與DNA納米技術的緣分更深了,先后主持了多個國家和深圳市重點項目研究。在“基于多路復用DNA傳感技術的寄存器模型研究”項目中,他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DNA分子可以被用于構建下一代計算機的核心材料;在“基于DNA邏輯電路的智能分子診斷技術”項目中,他用分子計算機成功實現(xiàn)了分子層面的智能,僅需一次實驗即可完成以往多次檢測才能確定的樣品。
2018年年初,依托DNA電路智能分子計算,劉翼振主持了深圳市科技計劃基礎研究項目“單堿基多態(tài)性的新型智能檢測技術研究”,為DNA分子計算在生物醫(yī)學檢測領域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開展基礎研究。
除了與科學“對話”,劉翼振也十分重視與學生進行科學交流。作為教師,他在教學中游刃有余,與學生互相學習,力求共同進步,建立了強大的團隊戰(zhàn)斗力。“集體討論,展開頭腦風暴,遠比單一地解決問題更有意義。”劉翼振說道。
“你為什么要做科研?”每次招收新生時,劉翼振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他認為只有明確動機,才能全身心投入科研。除了師生關系,劉翼振更像是學生的家人、知己。平等坦誠的師生交流互動總是能激發(fā)團隊的科研熱情,增強師生間在科研路上的革命情誼。
科研征途漫漫,劉翼振對教學方法的孜孜探索也從未止歇。他大膽放手,給學生充分的自由。但在給予學生獨立科研空間的同時,他也會適當督促,做好科研引路人的角色,力爭在教學中做到張弛有度,松緊結合。學生不僅掌握了實驗技能,更重要的是收獲了正確的科研思維模式。在劉翼振的指導下,學生們紛紛交出了令人矚目的科研成果,不僅相繼成功申請廣東省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培育專項資金(“攀登計劃”專項資金)重點項目、深圳市科創(chuàng)委個人創(chuàng)客項目以及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國家級)等多個項目,還有多名本科生以第一作者發(fā)表SCI一區(qū)期刊封面論文,創(chuàng)造了深圳大學本科培養(yǎng)的多項歷史。在百里挑一的深圳大學百篇優(yōu)秀本科畢業(yè)論文評比中,在全校僅10人的騰訊創(chuàng)始人創(chuàng)新獎學金、僅8名的荔園卓越之星的領獎臺上,都有劉翼振學生的身影。在深圳大學2018屆學位授予儀式上,作為唯一的教師代表,劉翼振發(fā)自肺腑的寄語更是引起了全體師生的共鳴。
運籌帷幄,方能決勝千里。對于未來,劉翼振滿懷信心! 面對挑戰(zhàn),他將與團隊砥礪前行,續(xù)寫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