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旺
摘 要:文章以文物保管為研究視角,首先從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兩個角度分析了文物保管工作的重要意義,然后從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工作方法等不同維度探討了繼續(xù)推進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的對策。
關鍵詞:博物館;文物;文物保管;重要性
文物是歷史的見證,文物是文化的載體,所以進一步強化文物保管工作是推動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措施。隨著文物數量和類別的增多,如何進一步提高文物保管工作水平已經成為集中關注的問題。
1 文物保管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我國歷史悠久,五千年的文明傳承、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文物是文化最直接的體現,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的研究與發(fā)展離不開文物的支持與支撐。文物在一定程度上來講是文化的物質基礎。近年來,隨著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黨和政府對于文物保護與管理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方興未艾,相關部門對于文物的關注力度日益提升。如今,文物保護與管理不僅得到了充分的重視,相關法律政策也不斷完善?!吨腥A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的頒布實施,在制度層面強調了文物保護與管理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強化文物保管工作力度,是深化落實國家相關政策法規(guī)的需要,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的需要,是傳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需要。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度,在漫長的發(fā)展歷程中為世人留下了豐富的遺產,在人類發(fā)展歷程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這些寶貴的遺產當中有著諸多具有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研究價值的文物。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對其進行保護,不僅可以支持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同時為當今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創(chuàng)產業(yè)的發(fā)展提供支持。例如,諸多文物上的紋樣可以成為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實踐中參考的依據,文物中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可以為相關企業(yè)文化建設提供依據等?;诖?,我們說加強文物保護與管理力度也是推動相關產業(yè)發(fā)展的需要。
總而言之,文物在社會文化發(fā)展、經濟發(fā)展、傳統文化傳承等方面都發(fā)揮著關鍵性作用,這就要求相關部門應該重視文物保護與管理。
2 進一步提高文物保管水平的對策
2.1 樹立嚴謹的工作態(tài)度
文物是社會發(fā)展歷程中留下的重要文化遺產。歷史是不可倒流的,文物也是不可以再生的。若想讓這一資源千秋萬代地傳承下去,就必須要進一步提高文物保護與管理的力度,各部門的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認真肩負起保護文物的使命與責任。在實踐工作中,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樹立嚴謹的工作態(tài)度。現階段,國家關于文物保護與管理的政策與法規(guī)、行動與指南、工作方法與標準已經非常完善,這對相關人員來說是指導,也是要求。各機構的保管人員要深刻認識到文物保管工作的歷史價值以及現實意義,嚴格執(zhí)行與落實相關法律法規(guī),以熱愛歷史、傳承文化的理念兢兢業(yè)業(yè)、恪盡職守,安全妥善地完成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
文物保護與管理不僅是相關工作人員的責任與義務,也是每一位中國公民、每一位生長在華夏大地上的中華兒女不可推卸的使命?;诖耍谖磥淼墓ぷ髦幸欢ㄒ浞终{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使其參與到文物保護與管理實踐當中。如文物管理機構可以定期向廣大人民群眾開展專題講座,為民眾普及相關知識,使人民群眾認識到保護文物的重要意義,提高和激發(fā)群眾保護文物的熱情。與此同時,應該從學生時代就要灌輸文物保護的相關知識,如可以要求學校定期組織學生到博物館等地參觀學習,使學生從小就認識到文物與文化之間的密切聯系,進而循序漸進地養(yǎng)成自覺愛護文物、保護文物的意識。
2.2 精準化的分類保管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各種文化百花齊放。我國又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廣袤的中華大地上生活著56個民族,56個民族在各自的發(fā)展歷程中留下了形態(tài)各異、各具特色的文物。我國更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在96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各地區(qū)的氣候條件不同,經濟文化條件也不同,從而使不同區(qū)域的文物保管工作也有所差異?;诖耍陂_展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區(qū)域的實際情況構建相應的管理機制,實施因地制宜的管理方法。
在文物保護與管理實踐中,管理制度完善與否、管理方式科學與否、管理方法得當與否,都會對最終的工作效果產生影響。文物在傳承與保護的過程中,會出現流動的可能,這就需要相關部門一定要做好相關記錄,通過電子檔案的形式準確、及時地記錄文物的實際情況。同時,還應該對文物進行精準的分類,這樣才能使所采取的保護與管理措施具有針對性與時效性,最終確保文物的安全。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與制約,文物分類工作是非常復雜的。盡管現階段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網絡與信息技術得到了快速普及,但是在具體的分類工作中相關工作人員依舊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就目前發(fā)展實際情況來看,各地博物館、紀念館等文物保管機構對文物的分類通常是按照年代、質地、區(qū)域進行劃分。但是隨著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文物的數量、種類會逐漸增多,而此種分類方法也就暴露出了一定的弊端。上述標準對文物進行分類保管容易使文物信息不夠完整,檢索過程中出現一定困難。這不僅浪費了大量的資源,同時也為具體的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麻煩?;诖?,為了進一步提高文物管理與保護工作的時效性,應該實現文物分類制度的創(chuàng)新。
2003年,國家文化部籌建了恭王府博物館,自此恭王府從原來的旅游單位轉變?yōu)椴┪镳^。在博物館成立初期,文物保管工作借鑒了遼寧省博物館的工作經驗,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在原有的文物保護管理制度上制定出了與恭王府博物館實際情況相適應的全新管理制度,這為后續(xù)相關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全面實現了恭王府博物館文物的安全管理與妥善保管。為了解決文物保管實踐中的諸多現實問題,文物保管部門對所有文物進行了編號,同時對每一件藏品進行了拍照登記,并建立了專門檔案,極大程度地提高了文物保管工作的時效性。
2.3 強化文物鑒定工作
文物是我們窺探歷史的重要物質基礎,文物中所包含的信息是豐富的。在文物鑒定的過程中,應該由專家對文物進行鑒定,進而準確地衡量出文物所具有的價值。在鑒定的過程中,相關專家應該結合不同時期文物的特征,深入挖掘文物所包含的信息,然后向相關管理部門出具內容翔實、分析準確的鑒定報告,為鑒定過程與結果提供充分的科學依據。而現階段,由于鑒定的標準和方法不夠統一,國家相關部門對于文物鑒定的管理力度不足,無法滿足實際需求,這就為文物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在未來的工作中,應該實現文物鑒定標準的統一,強化文物鑒定工作的管理,使文物鑒定工作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從而全面提高文物鑒定工作的效率。
3 結語
進一步加強文物保管工作是繼續(xù)推動社會文化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是有效傳承與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需要,同時也是有效發(fā)展文創(chuàng)產業(yè)的需要??偠灾?,文物保管工作對精神文明建設、物質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在未來的工作中應該進一步強化相關工作人員的使命感與責任感,使其以嚴謹的態(tài)度面對文物保管工作,同時也應該整合社會各界的力量,全面推進文物保管工作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海波.淺論地市級文物單位文物保管和陳列中的保護方法[J].黑河學刊,2018(3).
[2]項頊.走出庫房面向大眾——信息化共享視角下的地方博物館文物保管工作的幾點思考[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5).
[3]婁景莉.以文物保護意識為導向的文物陳列與保管[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