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花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失去家校之間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睘榱私鉀Q這個問題,許多學校都開設了不同形式的家長課程來引導家長的家庭教育。但由于課程內(nèi)容、授課形式、家長配合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家長課程的作用并不明顯,家校協(xié)作的效果并不理想,以致于最終影響了孩子的終身發(fā)展。我校將美國“正面管教”這一全新的家庭教育理念植入本校的家長課程體系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也讓我們對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關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一、望聞問切,充分了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與傳統(tǒng)的考后家長會或講座式的家長課程不同,我校開設的正面管教家長課程有明確的針對性,要求解決具體的問題。為此,我們像中醫(yī)問診一樣在家長課開課之前,通過問卷、訪談等形式對我校不同年段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進行了摸底調(diào)查和系統(tǒng)分析,就剛剛入學的七年級學生來說,其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是十分明顯的。
1. 教育方式落后,焦慮心態(tài)普遍存在。據(jù)問卷調(diào)查顯示,目前我校有73%的家長存在打罵孩子的情況,盡管事后后悔,卻找不到更好的解決方法。家庭教育的盲目性造成家長的焦慮,而這種焦慮會傳導給孩子。尋求既實用有效又能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教育方式,是廣大家長面臨的共同難題。
2. 忽視家校溝通,青春期教育不當。由于工作繁忙等各種原因,“病要醫(yī)生看,孩子要老師管”的思想已經(jīng)深入很多家長的頭腦,家校溝通變成了學校的一廂情愿。再者面臨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問題,很多家長不知所措,仍采用管教兒童的那套方法,不能給孩子在身體、心理、情緒等方面給予足夠的引導。
3. 親子間溝通障礙,親子關系不夠和諧。調(diào)查顯示,有40%的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方式是命令式、指揮式的。還有的家長喜歡把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比較,例如“你看看隔壁的小明那么乖,要多和人家學學,不要每次都讓媽媽沒面子”等等。這些單向溝通方式,只要求孩子絕對服從,沒有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導致了孩子的抵觸情緒,造成親子關系緊張。
4. 包辦現(xiàn)象嚴重,過度干預孩子生活。調(diào)查顯示,有很多家長存在對孩子的學習和課余生活過度干預的現(xiàn)象,這令孩子十分反感。于是當孩子努力爭取獨立的時候,家長覺得孩子變得叛逆了;當家長試圖管理孩子生活學習的時候,孩子眼中的家長變得獨斷了。
二、對癥下藥,建立操作性強、可持續(xù)的家長課程體系
基于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我校七年級家長課程不再采用過去家長會、講座等“點”式的學習形式,而是引入正面管教理論,設計出更具針對性的家長課程體系。
1. 對號入座,引導家長明確自身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課程之初,講師通過組織家長們“頭腦風暴”,指引家長們對自身家庭教育的難題進行匯總,形成自身家庭養(yǎng)育類型表(如表1所示)。
專制型家庭中,父母掌握著大部分權力,往往培養(yǎng)出自信、自律、執(zhí)行力強的孩子,但也極易培養(yǎng)出懦弱、自卑、被動的孩子;嬌縱型家庭中,父母對孩子過于縱容,孩子極易以自我為中心,性格粗暴、冷漠;而忽略型家庭中,孩子就像隱形人,雖然可能發(fā)展出獨立、自我等品質(zhì),但同時也容易無原則、暴力、隨意等;唯有正面管教型家庭富有彈性,家庭的氛圍比較平等、民主,培養(yǎng)出的孩子品質(zhì)偏向自律、自信、有擔當。
課程通過學員分享、師生共同分析的方式展開,通過四種養(yǎng)育類型的比較,引導家長認識到科學的養(yǎng)育方式對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性。比如,七年級(1)班的李媽媽分享了她專制型的養(yǎng)育經(jīng)歷:在家里,孩子的學習、生活等所有事情都是她說了算,可是她的孩子十分不自信,膽小,懦弱,不敢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挑戰(zhàn),甚至不愿意去嘗試新事物。通過對養(yǎng)育類型的分析,她認真反思了自己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以及自己的做法,深深地感到只有建立與孩子之間的平等、民主環(huán)境,才能培養(yǎng)出自律、自信、有擔當?shù)暮⒆印?/p>
2. 解密青春,引導家長學會如何管理自身和孩子的情緒。對于青春期的孩子情緒不穩(wěn)定這一問題,世界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西格爾在《由內(nèi)而外的管教》里提到了“掌心里的大腦”的概念,他認為,我們的“理性腦”象一個蓋子,包裹住“動物腦”,當我們的情緒被點爆,觸動開關,“理性腦”打開、“動物腦”暴露的時候,是沒有辦法理智地做任何思考,更沒有辦法很好地解決問題的。人的“理性腦”要到25歲才發(fā)育完全,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是沒有辦法跟成年人一樣成熟的。所以作為家長,我們不但要管理自己的情緒,還要引導孩子管理好他們的情緒。因此,面對青春期孩子的一些偏激行為時,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讓父母和孩子雙方都冷靜下來。
七年級(5)班的張爸爸脾氣火爆,經(jīng)常與孩子在溝通中發(fā)生沖突,最嚴重的就是早晨上學的問題。雖然他每天六點就做好了早飯,但孩子賴床,刷牙洗臉比較拖拉,一緊張又經(jīng)常忘記文具資料,需要返回家里取,孩子常常遲到,他自己上班也因此遲到。為此,父子之間經(jīng)常發(fā)生沖突。經(jīng)過學習,張爸爸改變了以往的打罵行為,與孩子充分溝通,了解了孩子晚上作業(yè)負擔較重睡眠不足的情況。父子倆“頭腦風暴”后,整理出一個解決方案:一、早上按時起床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由孩子每天自己設定鬧鐘提醒;二、打印一張學習用品清單,貼在門上;三、如果孩子不按時起床,就只能不吃早飯,直接上學;四、家里設冷靜角,有情緒的時候,分別到各自的冷靜角去,等情緒冷靜下來再交流。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調(diào)整,張爸爸和孩子都學會了正確處理自己的情緒,遇到事情也學會通過頭腦風暴來解決問題,而不是著急上火,爭吵打罵。
3. 和善而堅定,引導家長學會與孩子有效溝通。正面管教理論要求溝通要和善而堅定。所謂和善,就是對孩子的尊重;所謂堅定,就是家長要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成長,才能發(fā)展出自律、責任感、合作等品質(zhì),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使他們學會必要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從而終身受益。要提高親子溝通的有效性,家長既要放下身段,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溝通,又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七年級(3)班的林媽媽是一位溺愛型家長,總是想辦法去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但是自從孩子上了七年級后,她變得十分焦慮——孩子愛上了電子產(chǎn)品,一放學就要玩手機、看電視,學習成績一落千丈。過去的和聲細語不再奏效,她茫然失措。通過家長課程的學習,林媽媽改變了過去一味滿足的態(tài)度,而是堅守了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她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表,敦促孩子安排好每天的學習生活,將表格貼在學習桌上。當然,孩子也有不遵守約定的時候,林媽媽并沒有大聲斥責,而是將過去那種命令式口吻轉(zhuǎn)變?yōu)閱l(fā)式提問,得到孩子的認可。例如,將“寫作業(yè)時間到了!馬上去寫作業(yè)!”改為“兒子,現(xiàn)在是什么時間了呢?還記得我們的約定嗎?”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調(diào)整,媽媽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與孩子形成了良好的溝通,慢慢地減少了孩子使用電子產(chǎn)品的時間,親子關系也更加和諧了。
4. 帶著愛放手,引導家長建立與孩子之間的信任。青春期孩子渴望自由,渴望尊重,渴望權力。我們在正面管教家長課程中,指導家長組織召開家庭會議,孩子作為家庭的一員,也要參與到家庭問題的處理中;同時,把孩子的問題也通過召開家庭會議來解決。這在一定程度上讓家長明白,適時放下自己的權威,賦予孩子相應的權力,能有效避免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沖突,讓孩子找到自我價值感和歸屬感。例如,張爸爸與孩子因早晨上學而產(chǎn)生沖突,若要解決問題,召開家庭會議是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家庭會議,孩子了解到爸爸的苦惱,爸爸也體會了孩子的痛苦。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提出的解決方案,很好地化解了父子間的矛盾。
三、創(chuàng)新形式,便于家長接受,頗受家長歡迎
傳統(tǒng)的家長會式、講座式的家長課程,其作用時效是非常有限的。聽課時深有感觸,平時具體操作中卻容易忘記,無法真正運用。而系統(tǒng)性的正面管教家長課程不僅要求家長去思考和理解家庭教育的理論知識,還邀請家長參與互動體驗,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及時應用,讓家長們通過體驗活動感受和領悟,實現(xiàn)家長的自我成長,把學到的理論知識變成家長內(nèi)在的能力。
1. 體驗式、互動式學習,保證了學習的效果?!皩W習金字塔”理論認為,動用感官越多,學習效果越好。其中,小組討論、實作演練、立即應用等方式,學習的吸收率為50%—90%。我校正面管教家長課程最大的特色就是互動式、體驗式學習,通過頭腦風暴、情景再現(xiàn)、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例如七年級(5)班的張爸爸面臨的教育難題,通過家長自愿參與體驗,再現(xiàn)親子沖突場面,探討不同的解決方案,讓家長談感受和體會,內(nèi)化家長學習的內(nèi)容,從而可以持久運用。
2. 線下學習和線上交流相結合,讓家長及時解決家庭教育問題。每周的集中培訓結束后,要求家長在接下來的每一天通過網(wǎng)絡平臺完成實踐“打卡”任務,分享實踐心得。講師通過適時點評指導,不斷引領家長互助、進步。
3. 科學考核,推動家長“持證上崗”。本次正面管教家長課程共分為四個主題式課程,共計36學時,家長自主報名,須完成相應學時的課程和考核,學校才為家長分發(fā)家長課程“結業(yè)證書”。很多家長拿到合格家長證書后感嘆萬分:“絕大多數(shù)職業(yè)都有考核,且要求持證上崗,唯獨家長是‘無證上崗,卻又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通過學習,對自己的家庭教育問題不再那么困惑和迷茫了?!?/p>
四、美中不足,正面管教家長課程仍存在某些問題
1. 高年級學生家長的實踐效果不佳。在正面管教家長課程的開發(fā)使用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高年級學生家長的課程在實踐中并不理想。大多數(shù)高中生家長愿意聽課卻不愿意改變,無法做到父母帶動孩子改變。例如:同樣是孩子沉迷電子產(chǎn)品,同樣的處理方法,初中生家長使用效果頗佳,但是高中生由于長期習慣,難以短時間內(nèi)矯正。所以不論是啟發(fā)式交流還是制定計劃表,都難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2. 如何保持家長的持久熱情,需要進行長期的線下跟蹤。本次家長課程通過線上學習、線下交流,在短期內(nèi)受到歡迎且效果顯著。但形成持久的學習氛圍,則需要家長和學校投入大量的精力,這在現(xiàn)實中是比較困難的。我們也通過舉辦家長“線上讀書會”等,共同閱讀相關理論著作《正面管教》,來將所學的知識繼續(xù)內(nèi)化。但是,參與線上活動的只有一半家長,仍有半數(shù)家長不愿意繼續(xù)投入。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但學校教育起著主導作用,家庭教育要與學校教育互相協(xié)調(diào),互相補充,才能相得益彰,形成合力。開發(fā)出針對性強、便于實踐操作的不同形式的家長課程,仍需要我們一線老師尤其是德育工作者不斷努力。
[本文系2017年福建省中小學德育研究B類課題“正面管教在家長課程中的實踐與應用”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為DY201729B]
(作者單位:福建莆田哲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