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君
在神秘的北極圈,有一個叫斯瓦爾巴的群島,屬于挪威,名字意為寒冷海岸。
這里距離北極點僅1300千米,是地球上距離北極最近的可居住地,面積約6.2萬平方公里,居民也僅有3000人。
在這里,有一座靜謐而孤獨的城市,朗伊爾城,不僅風景奇幻,更是人類真正意義上的“諾亞方舟”。
因為位于北極圈內(nèi)部,朗伊爾城的氣候自然十分寒冷,如果從高空俯瞰,整個朗伊爾城幾乎都被白雪覆蓋。
在這里,全年平均氣溫最高的月份是七月,大約是5℃,到了冬季,基本上就要零下幾十攝氏度了。
這里還有漫長的極晝和極夜,每年從4月中旬到8月,太陽一直明晃晃掛在地平線上。每年的11月到2月,這里又變成了漫長的極夜,太陽始終無緣相見。
極致的環(huán)境自然會帶來極致的風光,在朗伊爾城,絢爛的極光、皚皚的白雪、獨具特色的建筑,以及隨處可見的北極熊,都是別處體驗不到的。
說北極熊隨處可見真的不是夸張,朗伊爾城的居民僅有1800人,可是北極熊卻有5000多只,到底誰才是這里真正的主人也很難說。
古往今來,除了死亡和納稅,各國政府似乎什么都曾禁止過,但是在朗伊爾城,連死亡都是被禁止的。
在這里,除非猝死,否則那些身患重病的病人、年邁的老人,產(chǎn)前的孕婦,都會被要求離開這里,當?shù)卣畷堰@些人空運到最近區(qū)域的醫(yī)院,大概有兩個小時的行程。
不能出生也不能死亡,這條殘酷法則在世界其他地方可謂是聞所未聞,但是在朗伊爾城卻是保護這里居民的重要法令。
在頒布禁令之前,朗伊爾城的居民通常也采用土葬的方式安置死者,1917年,一場流感病毒襲擊了這里,有一些居民不幸死亡,然后就直接被埋在鎮(zhèn)上的公墓里。
可是過了13年,人們發(fā)現(xiàn)公墓里的尸體并沒有歸于塵土,因為常年低溫,凍土防止了尸體的腐爛,同時也保證了病毒的長期存活。
這種不定時炸彈對島上本就不多的居民是極大的威脅,既然無法應對,就只能禁止了。
1930年,公墓宣布關閉,不再接受任何喪葬事宜,醫(yī)院也僅有8張用于急救的床位,總之,生老病死在這里,大多數(shù)時候是不被允許的。
除了獨特的風景和法令,朗伊爾城最受到世界關注的就是這里的“末日種子庫”,全名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The 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是地球上物種最全的基因庫,關鍵時刻能讓人類免于末日浩劫。
斯瓦爾巴種子庫坐落于北極圈內(nèi)距離極點1000多千米的山體中,位于海平面下130米,庫房的墻壁是一米多厚的混凝土,再加上周圍堅固的山體,無論是冰川融水、地震都無法撼動它分毫,甚至可以抵御核彈的攻擊。
自從2008年投入使用之后,這里存儲了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備份種子,超過4000個植物物種共計86萬份,每個樣本保存500粒種子(我們平時吃的水稻、小麥那里統(tǒng)統(tǒng)都有)。
除了要存儲一些現(xiàn)階段人類食用的植物種子之外,一些已經(jīng)被淘汰的品種也要放在這里存放。
不要覺得這是資源的浪費,這些種子對人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農(nóng)業(yè)發(fā)展到今天,人類培育出了很多產(chǎn)量更高、品質(zhì)更好的作物,在這個過程中,自然有一些品種會因為口感不佳或者產(chǎn)量不佳而被淘汰。
但是這些所謂的劣勢品種,在應對惡劣環(huán)境方面可能具有重大意義。
簡單來說,比如A品種的水稻畝產(chǎn)高但是耐高溫性不好,B品種畝產(chǎn)低但是更抗熱,如果全球遭受大面積的氣溫上升,很可能A品種的水稻就全被熱死了,這時候人類就可以通過種植B品種來撐過這段艱難的時期。
更何況為了培育更好的、符合不同種植環(huán)境的農(nóng)作物,都需要大量種子的雜交,這也是全球所有種子庫存在的最根本的目的。
單一物種的農(nóng)作物一旦遭受自然災害,帶來的效果是毀滅性的,這樣的悲劇就曾在19世紀的愛爾蘭上演。
在大航海時代,哥倫布發(fā)現(xiàn)了美洲,也給全世界帶來了土豆和辣椒,很快,美洲的土豆就引入了歐洲并開始大規(guī)模種植。
相對于其他糧食作物的畝產(chǎn),土豆的產(chǎn)量更高也更好儲存,很快就成為歐洲的主要食物(現(xiàn)在歐洲人也非常愛吃土豆),并且?guī)砹藲W洲人口增長的小高潮。
土豆更是成了愛爾蘭最主要的農(nóng)作物,在愛爾蘭,300萬小耕種者主要都靠馬鈴薯維持生計。
不幸的是,在1845年,一種名為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卵菌入侵了愛爾蘭,導致愛爾蘭人賴以為生的土豆都患上了枯萎病,于是土豆產(chǎn)量暴跌,饑荒迅速蔓延。
據(jù)統(tǒng)計,在愛爾蘭有300~400萬人因當年的收成被摧毀而遭受死亡的威脅。
之后,愛爾蘭人展開了大規(guī)模移民,十年間有180萬人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登上了開往美洲大陸的輪船。
之后美國向西部的擴張、美國的獨立戰(zhàn)爭、愛爾蘭和英國的分裂,無不與此次大饑荒息息相關。
雖然1845年的慘劇或許與一些社會因素有關,但是,如果當時的愛爾蘭人有一些備用的植物種子可以抵抗這種病菌,可能很多悲劇就不會發(fā)生。
這大概就是物種多樣性的意義所在了,即便現(xiàn)在某些品種看起來已經(jīng)過時了,甚至毫無意義,但是,如果能給予最大程度上的保留,可能就會給人類未來應對危機的時候多留一條后路。
到目前為止,全球有1700多個種子庫,有的是國家負責建造的,有的是一些國際組織負責建造的,但是斯瓦爾巴種子庫是全球其他所有種子庫的總備份,也就是說,別的種子庫里有的種子都會再送一份到斯瓦爾巴。
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有些種子庫還真的挺不靠譜的。
比如敘利亞的國際干旱地區(qū)農(nóng)業(yè)研究中心種子庫,大家猜也猜到了,很不幸的,這個種子庫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了,好在這些種子在斯瓦爾巴還有備份。
因此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對于這個世界的意義,就顯得格外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