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表和智能手機的時代,一些佇立在歐洲城市或鄉(xiāng)間的大鐘的報時作用已經(jīng)不再重要,但它們?nèi)匀皇且坏懒聋惖娘L(fēng)景線。
歐洲最有名的要數(shù)倫敦大本鐘,它是這個城市的地標(biāo)。不過“大本”只是這個鐘塔的別名,其正式名稱是“伊麗莎白塔”。鐘塔上共有五座鐘,最大、最沉的鐘的名稱是“大本鐘”。鐘聲每15分鐘響一次,不過現(xiàn)在因為維修而進入了“靜音模式”。
柏林亞歷山大廣場上的世界時鐘的歷史比較短。由埃里希·約翰設(shè)計的這個鐘塔1969年由東德政府所立,從此成為一個受歡迎的景點。頂部是一個簡化的太陽系模型,下面的圓柱體上是地球24個時區(qū)的時間。
坐落于捷克首都布拉格老城市政廳的這座天文鐘建于1410年,是哥特建筑的杰作。有傳說稱,為了讓這個鐘獨一無二,鐘表師傅造好鐘后被刺瞎雙眼。而這個鐘確實是獨一無二的。每天中午12點,12尊耶穌門徒從鐘旁依次現(xiàn)身,六個向左轉(zhuǎn),六個向右轉(zhuǎn)。不過,目前天文鐘正在接受修復(fù),游客在2018年10月底前都看不到12門徒像。
要提到鐘表,就少不了瑞士。伯爾尼時鐘塔上的八音鐘建于1530年左右,是伯爾尼的象征,整點時可以看到希臘時間之神柯羅諾斯、公雞等,總會吸引很多游客。
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內(nèi)的這個天文鐘也是由瑞士制表師建造,是文藝復(fù)興時期的大作。每天12點半鳴鐘之際,眾多雕像輪流出場??梢钥吹介T徒、代表兒童、青年、壯年、老年人生四階段的機械人,而整點時則有“死神”出來報時。
咕咕鐘(也稱布谷鳥鐘),和大絨球帽以及黑森林蛋糕一樣,是德國黑森林地區(qū)的名產(chǎn)。因此,世界最大的咕咕鐘位于德國黑森林的特里貝格一點也不奇怪。鐘本身重達六噸,里面的布谷鳥也大得很,有4.5米高,每半個小時都會蹦出來報時。
德國慕尼黑市政廳的木偶報時鐘每天會奉獻兩次或者三次表演,真人大小的騎士木偶演繹16世紀(jì)這個城市的兩個故事:巴伐利亞公爵威廉五世的婚禮;以及瘟疫后的制桶匠舞蹈。這一切雖頗有歷史感,但使用的是現(xiàn)代的太陽能。
這座維也納最著名的鐘位于維也納舊城兩座建筑之間的天橋上。它由新藝術(shù)運動畫家弗朗茨·麥希設(shè)計,在1914年被豎立起來。在12個小時里,維也納12個歷史人物的銅像分別現(xiàn)身。而每到中午12點,12個人物會伴隨著音樂一同出現(xiàn),其中有瑪麗亞·特蕾西亞女王,也有作曲家海頓。
威尼斯的這座天文鐘不僅顯示時間,還顯示目前的星座以及月相和日辰。在1998年最后一次翻新前,都有守塔人及其家人生活在鐘塔里。自2006年開始,開始使用數(shù)字鐘。
這其實并非真正的鐘,不過法國城市布盧瓦的羅伯特-烏丹魔幻屋的這些龍頭非常準(zhǔn)時。每半個小時,它們就會從窗中探出頭來,并且流暢地轉(zhuǎn)動起來。墻面后是一家博物館,講述了魔術(shù)的歷史。畢竟,被譽為“現(xiàn)代魔術(shù)之父”的羅伯特·烏丹就出生在布盧瓦。?笏(摘自德國之聲中文網(wǎng))(編輯/譚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