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父親不允許李雅華學雕刻技藝,“叛逆”的她一路與父親“斗爭”,曾被逐出家門。她創(chuàng)辦企業(yè)“惠和”,打破女人端不起“石飯碗”的偏見,成為新三板企業(yè)中的“非遺傳承第一人”,成了人們眼中的“影雕女王”。
2017年,在廈門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期間,中俄兩國元首共同參觀閩南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展。展覽現(xiàn)場,有“影雕女王”之稱的李雅華展示了她創(chuàng)作的影雕作品《蘭閨雅集》《惠安女趕集》等?!坝暗瘛笔且环N特殊的石雕創(chuàng)作形式,創(chuàng)作手法被稱為“在石頭上繡花”。李雅華出生在“世界石雕之都”惠安的一戶石雕名門,父親李走生是當?shù)赜忻氖翊髱煛?/p>
沒有學藝資格的“名門之后”
李雅華出生那年,她的母親34歲,結(jié)婚十余年才迎來第一個孩子。這本該是件值得慶賀的事,可聽說出生的是個女孩,李雅華的父親李走生沒有看孩子一眼就失望的離開。
地處閩南的惠安盛產(chǎn)花崗巖,從清代開始石雕產(chǎn)業(yè)就很發(fā)達,被世界手工藝理事會授予“世界石雕之都”的稱號。李家是惠安“石雕大戶”,李走生是當?shù)囟Χτ忻氖翊髱?,被尊稱為“石頭李”。惠安石雕素來有“傳男不傳女”的傳統(tǒng),認為女子端不起“石飯碗”。李走生一直期盼將一身技藝傳授給兒子,讓李家雕刻技藝延續(xù)下去。李雅華出生前,她的母親婚后多年未孕,父母抱養(yǎng)了一個男孩,幾年后母親才生了李雅華,后來李雅華的妹妹出生,母親因身體原因不能再生育,長輩們又抱養(yǎng)了一個男孩。
父親十分重視兩個養(yǎng)子的培養(yǎng),很少將注意力放在李雅華和妹妹身上。在這樣的家庭氛圍里,李雅華性格倔強,不服輸。或許是身體里流淌著石匠人一脈相承的血液,李雅華從小就喜歡雕刻時敲打石頭發(fā)出的聲音。她請父親教她雕刻,父親卻說:“石頭是屬于男人的世界,女人就該做家務。”
李雅華并不放棄,她總愛往石雕房里鉆,混在男人堆里“偷藝”。高中畢業(yè)后,她跑去學開車。那個年代,女司機鳳毛麟角,學成后,李雅華去了一家國營單位當總經(jīng)理司機兼秘書。李雅華在公司干得不錯,心中卻惦記著那個“石頭夢”。后來李走生改變了主意,同意李雅華學雕刻,就從影雕開始學。
如愿回到石頭堆,迎來的卻是更大的”斗爭”
影雕是惠安石雕在長期發(fā)展中衍生出來的一種特殊雕刻形式,形象逼真如攝影,民間素有“蘇杭刺繡繡絲綢,閩南刺繡繡石頭”之稱。興致勃勃走上學藝路的李雅華卻發(fā)現(xiàn),影雕是件特別枯燥的事。影雕的點很細,眼睛要一直盯著石板,一坐就是幾個小時。這對于性格大大咧咧的李雅華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
父親很嚴厲,對誰都不講情面。兩人都脾氣大、性格倔,相處中常常充滿火藥味。李雅華勤學苦練加上天資聰穎,很快就掌握了精湛的影雕技藝,并有所創(chuàng)新。雖然父親表面上沒有表揚李雅華,但他的目光開始更多停留在這個“叛逆”的女兒身上。后來,周邊其他人家也開始允許女兒學雕刻。穿著傳統(tǒng)服飾的惠安女們坐在石板前,輕敲細琢,成了一道別樣的風景。慢慢地,李走生有意讓李雅華參與工廠經(jīng)營,卻沒想到,兩人在經(jīng)營理念上存在很多分歧。陪著父親到外地考察過幾次市場后,李雅華發(fā)現(xiàn),各個派系的石雕各有特點。她覺得要將影雕技藝傳承發(fā)揚,就不能故步自封,于是向父親建議把外地的石雕師傅引進來。
沒想到父親震怒了:“影雕是我們的傳統(tǒng),你叫外地的師傅來干什么?搞破壞嗎?”父女倆為此吵得不可開交。李走生一怒之下,把李雅華趕出了石雕廠。沒想到,李雅華做了一件讓所有人震驚的事:她在父親的石雕廠正對面另立門戶開廠營業(yè)。其實李雅華不是為了氣父親。她在父親石雕廠的幾年里,看到傳統(tǒng)石雕產(chǎn)業(yè)的下行趨勢,她知道,如果不改變觀念,不搞創(chuàng)新,即使父親有高超的技藝,也難免會被新浪潮打翻。雖然賭氣,但李雅華還是期待能與父親和好,她還把自己經(jīng)營的石雕廠命名為“惠和”,寓意為與父親“會和”。
1991年,李雅華經(jīng)過自由戀愛走進婚姻,通過母親邀請父親參加婚禮,可是,父親不僅自己沒有來,還不準全家人參加婚禮。李雅華只好獨自跟著新郎坐在婚車里,一路哭到了婆家。
與父親冰釋前嫌,惠安女終成“影雕女王”
接下來,李雅華把所有心思都花到了影雕創(chuàng)作和公司經(jīng)營上,企業(yè)蒸蒸日上。與此同時,李走生的石雕廠卻在新浪潮中漸漸衰落。年紀大了加上急火攻心,李走生病倒了,卻不肯去醫(yī)院。接到妹妹的電話,李雅華和丈夫趕過來,那是李雅華被趕出家門5年后再次走進父親的雕刻廠。
李雅華讓丈夫抱著父親上車,把父親送進了醫(yī)院。在醫(yī)院里,李走生吃飯要人喂,走路要人扶,可是嘴上卻扛著倔強,像個孩子似的不吃藥。可在李雅華面前,他卻變得很聽話,乖乖吃藥。一天,李雅華在病房外聽到病房里父母的對話。父親說:“你以為我以前是真的看不起女兒啊,我是怕她吃石頭的苦。你看我們這些老匠人,上了年紀了,落下一身病痛。”母親說:“你倆都這么犟,你以為我不知道你偷偷去找過老朋友,讓他們關照阿華的生意啊?!崩钛湃A靠在門外的墻上,潸然淚下。
那段在醫(yī)院陪護的日子里,父女倆重歸于好。遺憾的是,父親沒有挺過那一關,離開了人世。影雕創(chuàng)作對創(chuàng)作者的手和眼睛損傷很大,17歲到25歲是工作的黃金時段,這個規(guī)律也一樣限制著李雅華的創(chuàng)作之路。到27歲時,李雅華的視力不再如從前敏銳,她知道,自己離封刀的時間已不多了。封刀之前,一定要留下一個有紀念意義的作品。一天,李雅華看到書架上的《紅樓夢》,腦海中靈光一閃:“如果能把金陵十二釵通過影雕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是多么有意義的事情??!”
于是她找來畫作做參考,開始了創(chuàng)作。既要創(chuàng)業(yè),又要創(chuàng)作,還要與視力退化賽跑,李雅華只能爭分奪秒。當?shù)?2個人物栩栩如生地出現(xiàn)在石板上剛,李雅華激動得哽咽了。這幅作品,花了她1年時間,她一共敲了12億個點,每一下,都是她的寄托。李雅華將這幅作品命名為《蘭閨雅集》,這也成了她的封刀之作。2001年,李雅華在原來雕刻廠的基礎上,創(chuàng)辦了惠和石文化園,將父親的許多作品展示在文化園內(nèi)。在與家人商量后,她在石文化園內(nèi)立起了一尊父親的石雕,向父親致敬。李雅華成立了惠和影雕技藝傳習中心,為老一輩匠人提供創(chuàng)作機會和空間,并培養(yǎng)年輕一代人對于傳統(tǒng)技藝文化的興趣。這些傳承者中,惠安女成了主角。2006年,惠安影雕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遺名錄,李雅華也被認定為惠安影雕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傳承人。
2015年11月,李雅華創(chuàng)辦的惠和石雕公司經(jīng)過改制后成功掛牌新三板,她成為新三板企業(yè)中的“非遺傳承第一人”,人們眼中的“影雕女王”。
據(jù)《戀愛婚姻家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