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生于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卒于唐宣宗大中七年(公元853年),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雖然他只活了50歲——即便在那個時代,也著實不長,卻經(jīng)歷了德、順、憲、穆、敬、文、武、宣八帝。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君主的頻繁更換,必然會帶來時局的紊亂。
彼時,“安史之亂”的巨大創(chuàng)傷已使大唐帝國元氣大失:朝野上下矛盾重重,宦官專政(甚至已到了決定皇帝的立廢,乃至生死的程度),朋黨傾軋,藩鎮(zhèn)割據(jù),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不難想見,大唐帝國是正大踏步地行進(jìn)在日暮西山的道路上的。但大唐,作為一個曾經(jīng)站在中國封建社會巔峰上的超級帝國,就算是要謝幕,也還保持著一定的氣度,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是也。
杜牧出生時,中唐很多杰出的詩人還在,比如“詩鬼”李賀才14歲,其鬼仙之才還未展露;韓愈36歲,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都是31歲,元稹、賈島都是24歲,都正處在風(fēng)華正茂的中青年時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再加上我們本文的主人公杜牧和比杜牧還晚生了10年的李商隱這些重量級詩人的存在,讓已行進(jìn)在日暮西山的道路上的大唐帝國,并不顯得如何灰暗、落寞和孤寂。但不管怎說,畢竟是夕陽西下了。詩文是時代精神的折射,盛唐詩歌博大、雄渾、豪邁、壯麗、華美、高貴的氣質(zhì),都已大打了折扣,而多了一些末世的悲涼。
杜牧出身名門,京兆杜氏,是自漢代開始就有的六大豪族之一,時諺有云“城南韋杜、去天尺五”。其祖杜佑是德、順、憲三朝宰相,同時又是著名史學(xué)家,我國第一部記錄了歷代典章制度的《通典》就是出自于他的手;其父杜從郁曾為太子司議郎,官至左補闕。另外,他和杜甫也能沾得上點親,杜甫是西晉荊州刺史杜預(yù)的第十三代孫,而杜牧是其第十六代孫,但杜甫是杜預(yù)長子的傳人,杜牧則是杜預(yù)次子的傳人。不過到唐代,他們之間的這點親戚關(guān)系,已遠(yuǎn)得似有實無了。
雖然,杜牧是含著金鑰匙出生了,可是好景不久,10歲時,祖父就去世了,祖父一去,本來龐大的杜氏家族,也就樹倒猢猻散了,并很快就分了家。沒5年,父親也沒了。父親去世后,杜牧和弟弟杜凱繼承了一大筆遺產(chǎn),光房子就有30多間,這些房子可都不是一般的民房,用現(xiàn)在的話說,都是北京二環(huán)以里的豪宅。但當(dāng)時,杜牧除了會讀書,啥也不會,后來他是成功了,于是寫到書里,就是“自幼好學(xué),少有大志,(還)好言兵,曾注《孫子》十三篇”;或不成功,那不就是一個“書呆子”,或者說是“敗家子”嗎?而杜凱尚年幼,且患有嚴(yán)重的眼疾。這兩兄弟加一老娘坐吃山空,很快就把家底吃沒了。野史有說,當(dāng)時杜家的一些下人,偷的偷,占的占,更有公然卷了主家財物跑路者,杜牧就是看見了,也不知應(yīng)該如何處理,只好裝作沒看見。結(jié)果不出幾年,就坐吃山空了。
有段時間,杜牧不得不帶著老娘和弟弟,寄居在家廟里。“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家集二百編,上下馳皇王”都成了往昔的回憶。是以后來,杜牧在回憶自己青少年時期的生活時,也是不得不說上一句“某幼孤貧”,好在他天生就是一個做詩人的料——盡管,他未必想做一個詩人,才20出頭,就已詩名滿長安了。
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26歲的杜牧到東都洛陽,參加了一個名叫“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的考試(等同于進(jìn)士考試),并高中了第五名。說起這個第五名,野史上還有個故事:話說主持這次考試的主考官名叫崔郾,因其為主考官,一時間成了眾人巴結(jié)的對象。臨行前,許多同僚都來給他送行,希望他能關(guān)照一下自己的子弟、門生,大家正聊得開心,門口突然來了一頭肥頭大耳的驢,驢上騎著一個人。
這個人叫昊武陵,是當(dāng)時有名的狂士。崔郾和吳武陵是好朋友,見他來了,就趕緊從府中迎了出來:“昊太學(xué),是哪陣風(fēng)把您老給吹來了?”吳武陵一見崔郾,兜頭就說:“老崔啊,我知道你就要去洛陽主持今年的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考試了,我今天來,就是為了給你送個狀元……”說著,便從懷里取出一卷紙,說:“這是前些天,我去太學(xué)閑逛,看到一群太學(xué)生正在討論一篇文章,我拿過來一看,果然是不同凡響。”
老崔接過來,才看了開頭幾句:“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便不由得大呼了一聲“嗚呼呀!真才子之文也!”但他再接著看下去,卻是越看越膽戰(zhàn)心驚。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泰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備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贝巳四鞘窃诮柚赝鲋?,諷刺當(dāng)今皇上不恤民生,大興土木,耽于享樂(其實,文宗李昂在晚唐諸皇當(dāng)中,還算是一個不錯的皇帝,即位之初,尚能勵精圖治,不僅裁撤了許多冗員,還遣散了三千多宮女及五坊鷹犬??上Ш髞頉]能斗得過宦官集團,競被一幫宦官軟禁于宮中。但他的父親唐穆宗卻是沒少干“不恤民生,大興土木,耽于享樂”之事)?真乃不知死活!
崔郾在看完這篇題為《阿房官賦》的文章后,不由得嚇出了一身冷汗。但他叉不好對吳武陵直說,只好虛與委蛇地說道:“狀元已經(jīng)有人了。”“那就第二名,或是第三名。”昊武陵還不死心?!暗诙⒌谌??!薄耙延腥肆恕!薄暗谒拿??!薄耙灿腥肆?。”“那,第五名總該行了吧!”吳武陵急了,“要是第五名都不行的話,那就別怪我跟你翻臉了!”崔郾還是一臉為難,昊武陵是真生氣了:“算了!既然這樣,你把文章還給我吧!”“好了,好了,就按您老說的辦吧?!贝捋边@才勉強答應(yīng)了。
回到席上,崔郾就將剛才吳太學(xué)來為杜牧說項一事,講給了來為他送行的同僚。有人就說:“杜牧不就是杜佑的那個孫子嗎?那就是一個典型的紈绔子弟,行為很是孟浪,偌大一份家業(yè),不出幾年,就被他敗了個精光。且仗著自己有幾分文采,便目空一切,還經(jīng)常妄議國是。錄取他,恐怕不好吧?!薄鞍?,可是我已經(jīng)答應(yīng)昊太學(xué)了,他就是個殺豬賣酒的,也得錄取?!庇谑牵悄甓拍帘悴怀鲆馔獾卦诼尻?,高中了這個“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考試的第五名。
26歲考取進(jìn)士,使杜牧一時心情大好,臉上溢滿了春光。在回長安的路上,他又作了首詩:
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
秦地少年多釀酒,卻將春色入關(guān)來。
唐代,考中進(jìn)士后,還要再參加吏部舉辦的一場考試——關(guān)試(即由皇帝親自面試,亦即后來的殿試),只有過了這一關(guān),才會被賜予進(jìn)士及第,或進(jìn)士出身,或同進(jìn)士出身,然后才能被授子官職。
這個春天,的確是屬于杜牧的,他在回到長安后,叉很順利地通過了關(guān)試,以第四等及第,一時間名動京邑。按照慣例,新科進(jìn)士要到曲江游玩。此時的杜牧,一舉手,一投足,都顯得是那么的才情萬種,可謂顧盼生輝。
這天,他們一行三五人來到曲江寺院,看到一位打坐的僧人,便與之攀談起來。僧人問杜牧何人,杜牧立刻得意地報上姓名,大有“天下誰人不識我”之意,未料那僧人竟面色平靜地?fù)u了搖頭,道:“沒聽說過?!倍拍令D時感到有些失落,臨去時,還在寺院的墻壁上題了一首詩:
家在城南杜曲旁,兩枝仙桂一時芳。禪師都未知名姓,始覺空門意味長。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