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幼年巴金最初影響的是他的母親陳淑芬。這是一個賢惠慈愛的女性,巴金稱她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先生”。
對父親,巴金沒有太深的印象;對母親,卻是深深地愛著。1936年,在母親去世20多年后,巴金在《我的幾個先生》中將母親稱為他的“第一位先生”,他自稱從母親那里繼承了她性格中最寶貴的部分——仁愛。他深情地回憶:“她很完滿地體現(xiàn)了一個愛字。她使我知道愛與被愛的幸福,她常常用溫和的口氣對我解釋種種的事情,她教我愛一切人,不管他們貧與富。她叫我去幫助那些困苦中需要扶助的人,她教我同情那些境遇不好的婢仆,憐恤他們,不要把自己看得比他們高,動輒就將他們打罵。”
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
巴金的母親陳淑芬出生在山清水秀的浙江,10歲起跟著做官的父親到四川定居。她天資聰穎,進過私孰,知書達理,從小熟讀唐詩宋詞,很早就與詩詞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古典詩詞陶冶了她的性情,她為人謙和,品性善良,豁達大度,富于同情心。作為李公館的大房媳婦,她嫁到李家時,公館曾為她進門演了三天戲,使整條街都知道了這件喜事。進門第二年,她生下了巴金的大哥李堯枚,為李家?guī)韨髯诮哟拈L房長孫。接著卻連生了三個女兒,在重男輕女的封建大家族里,女兒太多不免成為人們嘲諷的話柄。加上丈夫李道河性情豪爽,平時很受朋友器重,卻并不為上司賞識,宮運很不亨通,陳淑芬因此成為李公館的眾矢之的,她因缺乏幫夫好運而受到揶揄,日子很不好過,只有對著她的兒子和三個女兒暗暗掉淚。不久,雪上加霜,三歲多的大女兒又夭折了。然而就在清王朝行將崩潰時,陳淑芬的第二個兒子堯林(在家族中排行第三,巴金稱之為三哥。)出世了,接著第三個兒子堯棠(即巴金)也來到人間,他們的到來,給在大家庭里受困的母親解了圍。
巴金在《最初的回憶》里說:“我每次回溯到我的最遠的過去,我的頭腦里就浮現(xiàn)了母親的面顏。”“一張溫和的臉,被刨花水抿得光滑的頭發(fā),常常帶著微笑的嘴。淡青色湖縐滾邊的大袖短襖,沒有領(lǐng)?!薄拔矣绕洳荒軌蛲舻氖悄赣H的溫柔的聲音?!彼浭隽四赣H生他前一天做的那個奇怪的夢。巴金無比幸福地回憶道:“母親是愛我的。雖然她有時候笑著說我是淘氣的孩子,可是她從沒有罵過我,她使我在溫柔和平的空氣里度過了我的幼年時代?!?/p>
在母親的呵護下成長
巴金就是在長輩和下人的愛撫和嬌寵下度過幼年的。1909年,宣統(tǒng)皇帝即位。李道河好不容易得到宮府通知,到廣元當知縣。陳淑芬?guī)虾⒆雍屠闲∑蛷暮坪剖幨庪S夫上任。她已生過六個孩子,身體原本不好,這時偏又懷有身孕,沿途照料丈夫和孩子,辛勞難以言喻。從錦城成都到貧瘠山區(qū)廣元,行程400多里,既無鐵路又無公路,乘船坐轎,顛簸20多天,全家才平安到達。不久就生下了巴金的第一個妹妹,也就是巴金家那位和藹可親的“九姑”,第二年又生下第二個妹妹。到廣元后家里找了個很和善、會畫各種人物山水花草房屋的劉先生教孩子們讀書,書房就在二堂旁邊,先識方塊字,然后就讀《三字經(jīng)》,再讀《百家姓》和《千字文》。陳淑芬親自用白紙給每個孩子各做了一個小冊子,她每天在那些小冊子上寫下一首詞,是依順序從《白香詞譜》里抄錄來的。晚上在方桌前面,清油燈光下,小巴金和哥哥靠了母親站著,手里捧著小冊子,母親用溫柔的聲音給他們讀著這些詞句,并為孩子們講解,教孩子們念詩識字。他們跟著母親一字一字地讀,直到可以把這些字連成句子。于是陳淑芬就拿出一根牛骨制的印圈點的東西和一盒印泥,讓弟兄們跪在方凳上面,她自己則專心地給讀過的那首詞加上圈點。第二個晚上又讓孩子們溫習那首詞,直到他們會背為止。這就是巴金最早接觸文學,他至今還記得那白紙上一個個娟秀的小字。他說:“這是我們幼年時代的唯一的音樂?!彼沟冒徒鹦值芙K身受益,從此以讀書為樂。他說:“我們從沒有一個時候覺得讀書是件苦的事情?!?/p>
母親教他品行德操
陳淑芬不僅教孩子們吟詩念詞,更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品德操行,讓他們懂得如何做人。有一次劉先生把一張他自己繪制成功的、有山有洞有獅子有老虎的圖畫給了巴金的三哥,三哥捧了那張畫決活地向弟弟炫耀,使幼小的巴金妒忌得眼淚都要流出來了。他紅著臉,徑直跑到先生面前,也要要一張。先生答應過幾天再畫一張給他,但他不依,非得立即就要,并馬上就哭出來,任先生怎樣哄都沒有用,還恨起先生來,開口罵他是壞人。三哥進去告訴了母親,大哥二姐把他半拖半抱地弄進母親房里,一向疼愛他的母親擺出嚴肅的面孔,狠狠地責備了他,他才止了淚,抽泣地聽著母親的教誨。最后陳淑芬叫小巴金跟老書僮賈福到書房去,向先生賠禮,并且要賈福傳話叫先生打他。先生沒有打,還讓他坐在方凳上,幫他結(jié)好散了的鞋帶。小巴金一下長大了許多,晚上睡覺時,他拿出枕頭邊的木匣子,把里面所有的圖畫翻看了一遍,就康既地通通送給了三哥。從此,他們再也沒有向先生要過圖畫。
有一天下午三哥為了一點小事擺起主人的架子,把小丫頭香兒痛罵了一頓,還打了她幾下。香兒去向陳淑芬哭訴,陳淑芬把兒子叫到香兒面前,溫和地對他說:“丫頭和女傭都是和我們一樣的人,即使犯了過錯你也應該好好地對她們說,為什么動輒就打就罵?況且你年紀也不小了,更不應該罵人打人。我不愿意讓你以后再這樣做,你要好好地牢記著!”三哥羞愧地埋著頭,不敢說話,香兒快活地在旁邊竊笑。三哥低著頭慢慢往外走,陳淑芬又把兒子叫住,“三兒,你不忙走!”“你還沒有回答我,你要聽從我的話,你懂了嗎?你記得嗎?”三哥遲疑了半晌才回答:“我懂……我記得?!辈粌H三哥懂得了記得了,在旁邊的小巴金也懂得了也記得了。陳淑芬這才站起來,在連二柜上放著的白瓷缸里取了兩疊云片糕遞給孩子們,“好,拿點云片糕去,好好地叫香兒陪著你們?nèi)ネ?。?/p>
父親當縣宮,升堂審案是常事情,刑訊逼供在那個朝代也不足為奇。一個上午母親房里沒有別人時,小巴金聽見母親溫和地對父親說:“你以后問案,可以少用刑,人家究竟也是父母養(yǎng)的。我昨晚看見‘跪抬盒,聽了犯人的叫聲心都緊了,一晚上沒有睡好覺。你不覺得心里難過嗎?恐怕也會有屈打成招的事隋罷?!备赣H沉吟了半晌:“大概不會有的,我定罪時也很仔細。”接著又堅決地說了一句:“總之我決定不殺一個人就是了?!标愂绶业脑捲谡煞蛐纳瞎话l(fā)生了影響,以后他就不曾再用過“跪抬盒”的刑罰,也的確沒有判過一個人的死罪。
母親仁愛的氣質(zhì)遺傳給孩子們
辛亥革命那一年,李道河辭官回故里。1913年陳淑芬生下了她最小的孩子后,健康狀況越來越差。她嫁到李家,前后十七八年,生了九個孩子,她的青春為多子女作出了犧牲。1914年7月,那是一串悶熱不堪的日子,陳淑芬已經(jīng)病倒二十多天了。當時巴金還不滿十周歲,他還像往常一樣,不時地跑到房間里去看母親,回答母親的各種問話。他覺得母親瘦了。隔了幾天,他又看見母親還在為著大哥的親事心,為大哥的訂婚準備聘禮。又過了兩三天,母親連說話的氣力都沒有了,整個身子不能動彈,臉部顯露著痛苦的表情,兩眼含著淚水。20日深夜,陳淑芬含淚告別了她的親人,撒手離開了人間。當時她最心愛的孩子巴金和他的三哥正睡在她隔壁的房間里,等到第二天早晨他們醒來時,棺材已經(jīng)進門了。
母親去世時巴金還很小,但母親仁者愛人的精神氣質(zhì)遺傳給了她的孩子們,尤其是最心愛的孩子巴金,使他終身受益。
據(jù)《現(xiàn)代婦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