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立永
(中國建筑材料工業(yè)地質勘查中心陜西總隊,陜西 西安 710003)
石墨礦物具有耐高溫、耐腐蝕的高化學穩(wěn)定性,同時具有導電性、潤滑性、可塑性等眾多特性,在耐火材料、摩擦材料、電碳材料等傳統(tǒng)領域應用較多,隨著新材料科技的不斷發(fā)展。目前,在密封材料、高耐涂料、電池負極材料等新材料領域有了越來越多的新的應用,石墨礦是具有重要發(fā)展前景的原材料礦產。陜西省中部處于華北、揚子兩大板塊銜接部位,具有多樣的沉積環(huán)境、廣泛的巖漿活動和復雜的變質作用,為石墨礦形成提供了優(yōu)越的賦存條件。陜西省石墨礦總體勘查程度較低,對礦床特征缺乏系統(tǒng)梳理和研究。筆者是在充分收集相關資料基礎上,對陜西省石墨礦類型及其特征進行了梳理,對石墨礦成礦規(guī)律進行了總結,對石墨礦成礦區(qū)帶進行劃分。
陜西省石墨礦具有分布廣、礦石類型豐富、礦床成因類型齊全的特點。根據成因類型可分為區(qū)域變質型、接觸變質型2大類(表1)。區(qū)域變質型石墨礦床形成晶質石墨礦床,接觸變質型形成隱晶質石墨礦。區(qū)域變質作用范圍大,相同沉積時代不同位置產出的礦床東西可跨越近900千米;而接觸變質型礦床與巖漿作用密切相關,影響范圍僅限于含碳地層與巖漿活動接觸帶附近。
表1 陜西省石墨主要成礦類型特征表Tab.1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metallogenic types of graphite in Shaanxi
陜西省區(qū)域變質型晶質石墨礦床集中分布于華北地臺南緣、秦嶺造山帶南北邊緣,近于東西帶狀分布于板塊縫合帶南北兩側(李超等,2016)。礦體賦存于太古宇太華巖群、古元古界隴山巖群、古元古界秦嶺巖群、古元古界長角壩群古老變質孔茲巖系,原巖為砂泥質、半黏土質黏土巖,富含碳質的泥灰?guī)r及富鋁碳酸鹽系列。陜西省內區(qū)域變質型石墨礦變質程度為角閃巖相-麻粒巖相。礦石品位為3%~10%,石墨鱗片為0.05~1.50 mm,通常賦礦地層越古老,變質程度越高,巖漿活動越強,則晶質石墨結晶越好,鱗片越大。
陜西省接觸變質型石墨礦床形成于古生代志留紀以后,受原始沉積煤層、含碳地層與規(guī)模較大巖體雙重控制,分布于侵入巖體外接觸帶。留壩縣、勉縣境內下志留統(tǒng)舟曲組上部含碳板巖與華陽、光頭山等大規(guī)模巖體外接觸角巖化帶為隱晶質石墨礦體賦存位置。由于原巖碳含量相對較低,往往形成固定碳小于20%低品位隱晶質石墨礦;鳳縣、太白縣、眉縣境內上石炭統(tǒng)草涼驛組煤層、劣質煤層與太白山、天臺山巖體接觸帶形成分布廣、規(guī)模大的大型接觸變質型隱晶質石墨礦。由于變質作用持續(xù)時間相對較短,變質條件為高溫低壓,變質程度較低(吳春林等,1994;張蔚語,2010),結晶程度差,所形成石墨大部分為隱晶質或者微晶、隱晶質石墨混合體。從接觸帶向外形成石墨—半石墨半煤—煤漸變過渡帶,石墨礦品位由原巖煤質決定。
陜西省石墨礦床系含碳地層受變質而形成,其控制因素主要有賦礦地層因素、構造因素和成礦作用因素,具有較為明顯的規(guī)律性。筆者通過對陜西省內石墨礦床資料的收集、分析,對陜西省石墨礦床的成礦規(guī)律進行了總結(表2)。
陜西省晶質石墨礦含礦地層主要有太古宇太華群、古元古界秦嶺群、古元古界長角壩巖群、古元古界隴山群、古元古界峽河巖群;隱晶質石墨含礦地層為早古生界舟曲組、晚古生界草涼驛組。從賦礦地層沉積時代來看晶質石墨主要為太古宙、古元古代,與全國晶質石墨礦一般規(guī)律一致;隱晶質石墨賦礦地層沉積時代為古生代。
從巖性來看,晶質石墨賦礦地層為一套以富含矽線石、石榴子石、石墨等變質礦物為特征的富鋁、富碳碎屑-碳酸鹽巖孔茲巖系;隱晶質石墨賦礦地層為煤層及碳質板巖。黏土質巖石致密、柔軟,在成礦作用中是良好的遮擋層,使區(qū)域變質和巖漿活動提供的氣熱溶液不致逸散,為封閉的、還原環(huán)境的形成創(chuàng)造條件(鄂阿強等,2016)。
含礦建造沉積于近陸源淺海濱海有機質豐富的還原環(huán)境,碳質來源為生物有機碳,推斷原巖為濱海環(huán)境下碳酸鹽巖、泥質碎屑巖,吸附生物有機碳,在長期變質作用下,碳質集中結晶形成了石墨。以陜西省丹鳳縣石墨礦為例,穩(wěn)定碳同位素分析δC13PPB為-13.89‰~-12.34‰,證明碳質來源主要為有機質(高治亂等,1984)。
陜西省晶質石墨礦分布受區(qū)域構造控制規(guī)律明顯。目前,已經發(fā)現的晶質石墨礦床從宏觀來看均分布于華北板塊、揚子板塊邊緣及板塊縫合造山帶。隴縣六橋石墨礦、潼關善車峪石墨礦、臨潼崇陽溝石墨礦位于華北板塊南緣;鳳縣曲家溝-官溝石墨礦、太白縣牛咬溝晶質石墨礦、丹鳳縣庾家河石墨礦位于華北板塊南緣北秦嶺造山帶;佛坪唐灣石墨礦、洋縣鐵河石墨礦位于揚子板塊北緣南秦嶺造山帶。區(qū)域變質石墨礦床產于古老板塊周緣,可能主要與板塊匯聚、板塊升降過程中變質作用、巖漿活動、混合巖化作用有關。
變質作用對石墨礦的形成極為重要,它為成礦提供溫度、壓力和高度活潑的揮發(fā)性氣熱溶液,在某些地段造成封閉、還原環(huán)境,使碳質得以還原,原巖中的有機質在還原條件下發(fā)生脫氧、脫氫反應,結晶成鱗片狀石墨。由于變質作用持續(xù)時間長、變質程度高,石墨往往結晶程度較高,通常為鱗片狀晶質石墨(王廣等,2017)。變質程度越高石墨鱗片粒度越大。例如,潼關善車峪晶質石墨礦變質程度達到角閃巖相-麻粒巖相,鱗片直徑可達4.21 mm。元古宙以后各含碳地層變質程度低,一般形成接觸變質型石墨礦,石墨礦物結晶細小且不均勻,石墨呈細鱗片狀,結晶不均勻、品位低,目前尚不具備利用價值。
巖漿作用的疊加及混合巖化作用對石墨礦床的片度至關重要,同樣是賦存于太古宇太華群的臨潼崇陽溝石墨礦因巖漿作用弱,石墨礦物以中細鱗片為主;而潼關善車峪石墨礦由于巖漿作用強烈、混合巖化作用強烈,石墨礦物結晶粗大;同樣賦存于長角壩巖群的洋縣鐵河石墨礦結晶細小,佛坪唐灣石墨礦結晶粗大也符合此規(guī)律。晶質石墨礦的形成是區(qū)域變質作用、巖漿作用、混合巖化作用多種成礦熱活動復合疊加的結果,尤其是大鱗片晶質石墨更是如此。
本次陜西省石墨礦成礦區(qū)帶劃分中,Ⅰ、Ⅱ、Ⅲ級成礦區(qū)帶根據中國地質科學院(徐志剛等,2008)對全國Ⅰ、Ⅱ、Ⅲ級成礦區(qū)帶的劃分;Ⅳ級成礦區(qū)帶參考《陜西省成礦單元劃分研究報告》(董王倉等,2015);Ⅴ級成礦區(qū)帶為同一地質構造單元內礦床成因相同的礦集區(qū)及成礦潛力區(qū)。Ⅰ、Ⅱ、Ⅲ級成礦區(qū)帶冠名與全國成礦區(qū)帶一致;Ⅳ級成礦區(qū)帶冠名與陜西省成礦區(qū)帶一致;Ⅴ級成礦區(qū)帶冠名采用地理名稱+礦種+成礦區(qū)(帶)。
在對陜西省石墨礦分布規(guī)律總結、成礦條件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針對礦石質量好、價值高的晶質石墨礦、隱晶質石墨礦,在Ⅳ級成礦區(qū)帶基礎上,本次共劃分出6個石墨礦Ⅴ級成礦區(qū)帶(表3)(圖1)。
表3 陜西省石墨礦成礦單元劃分表Tab.3 Graphite metallogenic zone division table of Shaanxi Province
續(xù)表3
序號Ⅰ級成礦區(qū)帶(成礦域)Ⅱ級成礦區(qū)帶(成礦省)Ⅲ級成礦區(qū)帶Ⅳ級成礦區(qū)帶(成礦亞帶—若干礦田或遠景區(qū)分布區(qū))Ⅴ級成礦區(qū)帶(礦田或遠景區(qū))典型礦床3456Ⅰ-2 秦祁昆成礦域(疊加濱太平洋成礦域)Ⅱ-5 阿爾金祁連成礦省Ⅱ-7 秦嶺大別成礦省(東段)Ⅲ-21 北祁連成礦帶Ⅳ-21-1 隴山石墨成礦亞帶Ⅲ-66A 北秦嶺成礦帶Ⅳ-66A-2 太白商縣白云母紅柱石矽線石石墨成礦亞帶Ⅲ-66B 南秦嶺成礦帶Ⅳ-66B-4 白水江安康石墨滑石藍石棉成礦亞帶隴縣石墨成礦區(qū)……(Ⅴ-21-1-1)隴縣六橋石墨礦商洛沙河子—巒莊石墨成礦帶(Ⅴ-66A-2-1)庾家河石墨礦、黃柏岔石墨礦、王家溝石墨礦、大西溝石墨礦鳳縣—太白石墨成礦帶(Ⅴ-66A-2-2)鳳縣曲家溝—官溝石墨礦、太白縣牛咬溝晶質石墨礦;銅峪、巖灣一帶隱晶質石墨礦佛坪隆起及周邊石墨成礦區(qū)(Ⅴ-66B-4-1)洋縣鐵河石墨礦、佛坪縣唐灣石墨礦、秧田壩石墨礦
1.Ⅰ級成礦區(qū)(帶);2.Ⅱ級成礦區(qū)(帶);3.Ⅲ級成礦區(qū)(帶);4.Ⅳ級成礦區(qū)(帶);5.Ⅴ級成礦區(qū)(帶);6.石墨成礦區(qū)帶;Ⅰ級成礦帶;Ⅰ-2.秦祁昆成礦域(疊加濱太平洋成礦域);Ⅰ-4.古亞洲成礦域(疊加濱太平洋成礦域);Ⅱ級成礦帶;Ⅱ-5.阿爾金-祁連成礦?。虎?7.秦嶺-大別成礦省(東段);Ⅱ-14.華北(陸塊)成礦?。虎蠹壋傻V帶;Ⅲ-61.山西斷降(渭河盆地)成礦帶;Ⅲ-63.華北陸塊南緣(小秦嶺)成礦帶;Ⅲ-21.北祁連成礦帶;Ⅲ-66A.北秦嶺成礦帶;Ⅲ-66B.南秦嶺成礦帶;Ⅳ級成礦帶;Ⅳ-61-2.臨潼-藍田石墨非金屬成礦亞帶;Ⅳ-61-1.太華斷隆石墨蛭石成礦亞帶;Ⅳ-21-1.隴山石墨成礦亞帶;Ⅳ-66A-2.太白-商縣白云母紅柱石矽線石石墨成礦亞帶;Ⅳ-66B-4.白水江-安康石墨滑石藍石棉成礦亞帶;Ⅴ級成礦帶;Ⅴ-61-2-1.臨潼石墨成礦區(qū);Ⅴ-63-1-1.潼關石墨成礦區(qū);Ⅴ-21-1-1.隴縣石墨成礦區(qū);Ⅴ-66A-2-1.商洛沙河子-巒莊石墨成礦帶;Ⅴ-66A-2-2.鳳縣-太白石墨成礦帶;Ⅴ-66B-4-1.佛坪隆起及周邊石墨成礦區(qū)圖1 陜西省石墨礦成礦單元劃分圖Fig.1 The division map of graphite metallogenetic,Shaanxi province
3.2.1 潼關石墨成礦區(qū)(Ⅴ-63-1-1)
位于潼關蒿岔峪至陜豫界。出露地層為太古宙太華群板石山組。該區(qū)內賦礦地層老,經歷了長期的區(qū)域變質作用,變質程度為角閃巖相-麻粒巖相,在此基礎上又疊加了強烈混合巖化作用、巖漿作用,使得該區(qū)內石墨礦具有鱗片大、品位高的特點。
目前,區(qū)內已發(fā)現潼關馬蜂峪、銅峪、銅峪李家溝、善車峪、碾頭岔、立峪6處礦床及礦點,顯示出良好的成礦條件和找礦前景。本區(qū)石墨礦找礦方向為優(yōu)質超大鱗片晶質石墨礦。
3.2.2 臨潼石墨成礦區(qū)(Ⅴ-61-2-1)
位于臨潼南部驪山南麓。出露地層為太古宇太華群板石山組,變質程度為角閃巖相,該成礦區(qū)巖漿活動較弱,石墨礦物以中細鱗片為主。
目前,區(qū)內已發(fā)現崇陽溝石墨礦、驪山石墨礦、粟溝石墨礦,具有良好的成礦條件和找礦前景。根據陜西省礦產資源規(guī)劃本區(qū)屬于驪山風景名勝區(qū)保護范圍,不適宜進行勘查開發(fā)。
3.2.3 隴縣石墨成礦區(qū)(Ⅴ-21-1-1)
位于隴山北麓隴縣固關鎮(zhèn)、天城鎮(zhèn)一帶。出露地層為古元古界隴山巖群,含礦巖系為石英片巖、大理巖系夾石墨片巖段,變質程度為角閃巖相,該成礦區(qū)巖漿活動強烈,石墨礦物以中-大鱗片為主。
目前,區(qū)內已發(fā)現隴縣六橋石墨礦,區(qū)內含礦地層分布廣泛、巖漿活動強烈,具有良好的成礦條件和找礦前景。本區(qū)石墨礦找礦方向為優(yōu)質大鱗片晶質石墨礦。
3.2.4 商洛沙河子-巒莊石墨成礦帶(Ⅴ-66A-2-1)
位于商洛市沙河子至丹鳳、商南一帶。出露含石墨地層主要為古元古界秦嶺巖群雁嶺溝組,含石墨的雁嶺溝組為區(qū)域變質作用形成低角閃巖相-高角閃巖相變質巖系,其次局部范圍經歷了混合巖化,為富碳地層變質,為石墨礦體提供了有利條件。該區(qū)石墨礦物以大鱗片為主。
根據陜西省礦產資源規(guī)劃本區(qū)屬于石墨螢石重點調查區(qū)。目前,區(qū)內已發(fā)現庾家河石墨礦、黃柏岔石墨礦、王家溝石墨礦和大西溝石墨礦等,區(qū)內含礦地層分布廣泛、巖漿活動強烈,顯示出良好的成礦條件和找礦前景。本區(qū)石墨礦找礦方向為優(yōu)質大鱗片晶質石墨礦。
3.2.5 鳳縣-太白石墨成礦帶(Ⅴ-66A-2-2)
位于鳳縣唐藏至太白鸚鴿一帶。出露含石墨地層主要為古元古界秦嶺巖群雁嶺溝組,含石墨的雁嶺溝組變質程度達到高角閃巖相,石墨礦物以中-大鱗片為主。同時該區(qū)域零星分布有石炭系草涼驛組,巖性為砂礫巖泥質巖互層夾煤層,北部廣泛分布有天臺山巖體,煤層受接觸熱變質作用影響形成高品位隱晶質石墨。
目前,區(qū)內已發(fā)現鳳縣曲家溝-官溝石墨礦、太白縣牛咬溝晶質石墨礦,銅峪、巖灣一帶隱晶質石墨礦等,區(qū)內含礦地層分布廣泛,巖漿活動強烈,具有良好的成礦條件。該區(qū)石墨礦找礦方向為中-大鱗片晶質石墨礦及隱晶質石墨。
3.2.6 佛坪隆起及周邊石墨成礦區(qū)(Ⅴ-66B-4-1)
位于佛坪縣城周邊及南部洋縣鐵河至秧田壩一帶。區(qū)內出露地層為下古生界長角壩巖群,為一套達高角閃巖相變質的富鋁富碳碎屑-碳酸鹽巖孔茲巖系,其中低莊溝巖組,黑龍?zhí)稁r組為石墨主要賦礦地層。元古宙、古—中生代侵入巖侵入長角壩巖群,造成長角壩巖群呈殘片狀、殘塊狀構造巖片、巖塊、殘留體產出。佛坪熱隆構造活動為石墨礦物的結晶提供了持續(xù)、豐富的熱源,石墨礦物結晶程度具有熱隆構造核心向外逐漸減弱的趨勢,佛坪周邊以中粗鱗片石墨為主,南部鐵河—秧田壩一帶以中細鱗片石墨為主。
目前,區(qū)內已發(fā)現有洋縣鐵河石墨礦、佛坪縣唐灣石墨礦、秧田壩石墨礦等,區(qū)內含礦地層分布廣泛,具有較好的成礦條件。本區(qū)石墨礦找礦方向佛坪周邊以中粗鱗片石墨為主,南部以中細鱗片石墨為主。
陜西省石墨礦床按成因可劃分為區(qū)域變質型和接觸變質型。石墨礦床系含碳地層受變質而形成,其控制因素主要有賦礦地層因素、構造因素和成礦作用因素,具有明顯的規(guī)律性。優(yōu)質的大鱗片晶質石墨礦形成是區(qū)域變質作用、巖漿作用、混合巖化作用多種成礦熱活動復合疊加的結果。依據陜西省石墨礦分布規(guī)律、成礦條件、礦石質量和礦產價值等,共劃分出6個Ⅴ級成礦區(qū)帶。其中,潼關石墨成礦區(qū)鱗片片度大,全國罕見,應用前景好;商洛沙河子-巒莊石墨成礦帶、佛坪隆起及周邊石墨成礦區(qū)成礦條件好,石墨礦物片徑大,礦床規(guī)模大,具有較好的找礦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