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繼周
黨校在主體班次教學中運用交流式教學是黨校師生交流、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本文通過黨校教主體班次交流式教學實踐,教師與學員、學員與學員間充分、平等的交流及互動互促的上課模式的探討,讓學員人人都有機會發(fā)出自己獨特的見地,充分展開了思與思的碰撞,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悅及學習的幸福,分享成功的體驗。
一、黨校主體班次交流式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屏障
1.教師權威人格的消解。
在傳統(tǒng)教學中,五千年的中華文化積淀,鑄就了教師這一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崇高職業(yè),并深深植根于施教與被施教者的心靈。那么,交流式教學就是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揚棄,對教師權威人格的重新定位,也是教師權威人格的消解。
2.教師自身學識修養(yǎng)。
教師作為為人師表的施教者,其自身修養(yǎng)功底的深厚與否,對交流式教學的實施致關重要,受傳統(tǒng)教育施教模式的影響,其自身修養(yǎng)和理論更新遠遠達不到多角度、多視角、多方位交流式教學的要求。
3.教師自身業(yè)務素養(yǎng)。
教師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黨校教師由于受工作崗位、信息獲取、知識更新等眾多因素的影響,進行交流式教學還有待于自身業(yè)務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4.主體班次學員專業(yè)學識的制約。
不同的課程對黨校主體班次學員專業(yè)學識要求不盡相同,學員的專業(yè)學識結(jié)構、層次、深度、廣度,對交流式教學的施教顯現(xiàn)為正相關。
二、黨校主體班次交流式教學的現(xiàn)狀
過去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上,對課堂交流的重要性重視不夠。現(xiàn)在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教學過程應是師生交流、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學評價也沒有跟上教學發(fā)展的步伐,許多教師還有顧慮,不敢貿(mào)然地按照交流式教學進行授課。過多講解、分析和說明,學員的課堂參與程度很低,學員缺少興趣。提問過于急于求成,指向性強,學員的思考余地很小,思維含量較低。有的課堂交流就是為了氣氛熱烈,不分青紅皂白一律分組討論,搞“合作學習”。教學過程匆忙零亂,教師的引導作用也體現(xiàn)不出來。
三、黨校主體班次交流式教學探索
1.師生共享課堂。
實現(xiàn)教育之第三種形態(tài)“共享式”對話情境教學——“面對美味食物,師生共同進餐,一道品嘗;而且一邊吃一邊聊各自的感受,共同分享大塊朵頤的樂趣。在共享的過程中,教師當然會以自己的行為感染帶動學員,但更多的,是和學員平等地享用同時又平等地交流:他不強迫學員和自己保持同一的口味,允許學員對各種佳肴做出自己的評價?!薄霸谟淇斓胤窒碇?,師生都得到滿足,都獲得營養(yǎng)?!边@已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不是為實現(xiàn)教學的任務做鋪墊,更是彌漫,充盈于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
2.轉(zhuǎn)變教學方式。
自1993年起本人一直任黨校主體班次教員,于是一直在嘗試轉(zhuǎn)變自己的授課思路,做法是打破老師包辦的模式,充分相信學員,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動平臺,調(diào)動學員思考的積極性,使學員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發(fā)動學員的主觀能動作用。對教師而言,交流意味著上課不是簡單的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的快樂。由于教師的聞道在先,其作用在于引導學員,并幫助他們進行科學的探討。對學員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tài)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xiàn),個性的張顯,創(chuàng)造性的解放。于是學員人人都有機會發(fā)揮自己獨特的思維,充分展開了思與思的碰撞,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悅及學習的幸福,分享成功的體驗。如果教師還是死守講臺,老覺得學員自己不會學,每個問題都要自己講過才放心,這樣無疑是對學員學習興趣的扼殺。
3.用交流固化信息知識。
許多心理學研究也論證了知識的保留、回憶與信息應用之間的關系。這些研究表明,新的信息能否牢固地保存,與它是否能夠與原有知識緊密結(jié)合有關。新知識須反復使用才能重新組合而形成牢固的記憶。交流討論法恰恰能使學員多次運用原有知識來獲得和使用新知識。與學員談話調(diào)查的結(jié)果也顯示,大多數(shù)學員認為用討論法上課時知識外延和信息量大大增加??梢妼W員獲得知識并不單單通過教師的課堂講授,而是可以通過討論,利用原有的知識來獲得和鞏固新知識。
四、黨校主體班次交流式教學的幾點建議
1.積極學習,與時俱進,開闊視野,成為學者型的教師。
近年來隨著黨校教育研究視野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進一步擴展,教學研究也向縱深拓展,并呈現(xiàn)出多角度、多層次研究的局面,對教學研究問題作微觀探析以及整體的、綜合化的研究。因此作為黨校教師被要求具有廣闊的視野、豐富的知識儲備。只有汲取多方面的知識,才能在黨校教學中游刃有余,才能在教學研究中豐富、加深對問題的分析理解,培養(yǎng)學員開放、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2.建立民主、平等是交流教學的第一法則。
把學員看成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權利、有尊嚴的人,只有師生平等,教學民主,學員的智慧、才能才得以充分的發(fā)揮和發(fā)展,教師的教學意圖才得以較好的貫徹。平等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將教學內(nèi)容與學員的日常生活實際及思想認識結(jié)合起來,從而打通了教學與生活之間的隔閡,使教學不僅局限于以書本為中心,而是延伸到生活的世界之中。
3.黨校教師要努力發(fā)揮自己的教學智慧。
采用切實可行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挑起學員的交流欲望,激發(fā)他們的交流熱情,勇于表達自己獨特的理解、感悟和體驗。學員自由式發(fā)言,并不在于“是”與“否”,“對”與“錯”,而在是否在自主學習中動了腦筋,在于說的是不是自己的觀點。當然,要有這樣的認識,教師必須大膽突破舊的模式的束縛,真正能為學員的終身發(fā)展負責。
本文通過黨校主體班次交流式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屏障以及主體班次交流式教學的現(xiàn)狀的分析,對黨校主體班次交流式教學提出黨校教師要積極學習,與時俱進,開闊視野,作學者型的教師、建立民平等交流教學、黨校教師要努力發(fā)揮自己的教學智慧等見意,不斷改進黨校主體班次交流式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