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鳳霞
一、選擇題(共16小題,32分。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
1.“它的規(guī)模從表面上看,遠不如長城宏大,卻注定要穩(wěn)穩(wěn)當當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為富饒的‘天府之國”。文中“它”是指我國古代的哪一著名的水利工程( )
A.都江堰B.鄭國渠C.靈渠D.大運河
2.面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政權更迭、生靈涂炭的亂局,不同學派的知識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藥方。秦統一的歷史證明,對癥于當時社會形勢的“藥方”是( )
A.儒家:為政以德,仁政治國B.墨家:互助互愛,反對侵略
C.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權
D.道家: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3.孟德斯鳩在評價中國某一制度時指出:“皇帝通過考試等途徑選拔官吏。凡是有真才實學的人,不論出身如何,都有經過考試成為官吏的機會?!痹撝贫仍谒逄茣r期所起的作用不包括( )
A.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
B.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
C.給社會帶來革新氣象
D.使專制集權統治極度膨脹
4.美國學者德克·卜德曾這樣描述某項發(fā)明:“它對后來西方文明整個進程的影響無論怎樣估計都不過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許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該項發(fā)明是( )
A.印刷術B.造紙術C.指南針D.火藥
5.“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國條約!它使全中國都為之震動。從前我國還只是被西方大國打敗過,現在竟被東方的小國打敗了,而且失敗得那樣慘,條約又訂得那樣苛刻,這是多么大的恥辱啊!”這一條約是( )
A.《南京條約》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
6.“這次革命它的最大影響當屬推翻君主政體,建立民主共和政治。它的意義不同于中國歷史上常見的改朝換代,也不僅僅限于趕跑了一個皇帝,而是從根本上動搖了大多數中國人的信仰……”材料中的“這次革命”指的是( )
A.戊戌變法B.辛亥革命
C.新文化運動D.國民革命
7.結合數軸上的時間,下列選項對應正確的是( )
A.明治維新:效仿中國隋唐封建制度
B.甲午中日戰(zhàn)爭:簽訂《辛丑條約》
C.九一八事變:中國十四年抗戰(zhàn)的開始
D.日本投降: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標志
8.圖片反映歷史。以下是某校八年級學生搜集到的一組圖片,某學習小組據此擬定了四個研究主題。你認為最恰當的是( )
A.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過程
B.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過程
C.抗日戰(zhàn)爭的主要過程
D.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主要過程
9.經過百年艱苦卓絕的奮斗,中華民族正一步步實現著偉大復興。其中的關鍵是“中國新生”和“偉大轉折”,實現了國家獨立與富強?!爸袊律迸c“偉大復興”分別是指( )
A.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抗日戰(zhàn)爭勝利
B.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與十一屆三中全會
C.抗日戰(zhàn)爭勝利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D.中國共產黨成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0.下圖反映的是中國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狀況,圖中①點到②點的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開展了“一五計劃”
B.開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C.黨中央實行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
D.國家實施了對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
11.山歌是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其內容有明顯的時代特征。有一首山歌唱道:“社里高粱長得高,長到天上織女家,織女伸頭出窗望,碰得一頭高粱花。”這首山歌最有可能創(chuàng)作于( )
A.抗美援朝時期B.土地改革時期
C.“大躍進”時期D.“文化大革命”時期
12.“(英國的)工廠最初是沿著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內地城鎮(zhèn),工廠也增多了?!庇霈F這一變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棉紡織業(yè)實現機械化B.改良蒸汽機的普遍應用
C.交通運輸業(yè)的革命D.工廠制度的誕生
13.有學者分析某一經濟政策時說:“農民們被準許在公開市場上出售他們的農產品,私人可以經營小商店和小工廠。對列寧來說,這一政策只是暫時的退卻?!边@一政策指的是( )
A.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B.新經濟政策
C.社會主義工業(yè)化D.斯大林模式
14.他領導的經濟和政治改革,引發(fā)了社會的動蕩和分裂,直接導致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解體?!八笔牵?)
A.赫魯曉夫B.戈爾巴喬夫
C.勃列日涅夫D.葉利欽
15.20世紀50—70年代,日本把每年的全部財政預算的20%以上投入到教育領域,這說明二戰(zhàn)后日本經濟持續(xù)高速發(fā)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美國的大力支持B.重視對教育的投入
C.大力發(fā)展科學技術D.適當的經濟政策
16.麥當勞、肯德基連鎖店遍布世界各地,這一現象最能說明( )
A.品牌食品受人喜愛
B.經濟全球化就在身邊
C.這是發(fā)達國家的經濟侵略
D.跨國公司促進了世界經濟發(fā)展
二、非選擇題(共4題,48分)
17.(15分)科技改變生活,科技改變社會,科技改變世界。請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秦漢時期,國家統一,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度逐漸鞏固。百家爭鳴、思想自由的時代走向終結,專制思想、獨尊儒術開始占據統治地位。一系列的統一政策促進了科技發(fā)展高潮的連續(xù)出現。
——摘編自《秦漢時期科學發(fā)展史》
材料二:宋代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fā)展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幾乎在所有中國傳統科學技術領域都留下了新的記錄。舉世聞名的四大發(fā)明中有三項完成于兩宋時期……為推動世界歷史的進程和世界文明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摘編自楊寧一主編《歷史學習新視野新知識》
材料三:
材料四:在信息科學技術以及其他新科技革命的推動下,在知識經濟發(fā)展的成果及其累積效應的基礎上,將形成一種新的文明形態(tài)——智能文明。智能文明不僅會開辟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新形態(tài),而且也會開辟出生態(tài)文明發(fā)展的新紀元。
——摘編自張云飛《唯物史觀視野中的生態(tài)文明》
(1)根據材料一,指出秦漢時期科技發(fā)展的原因。(2分)
(2)材料二所說的三項發(fā)明分別是什么?根據材料二,概括這三項發(fā)明的歷史作用。(4分)
(3)有學者評價材料三中的兩位歷史人物的科技成果“決定了時代的發(fā)展”,你認為該學者作出這樣評價的理由是什么?(4分)
(4)材料四提到的“智能文明”應與哪一次科技革命相關?為了迎接這次科技革命的機遇,中國采取的重大舉措是什么?你對“智能文明”的發(fā)展前景有何認識?(5分)
18.(11分)創(chuàng)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實踐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文化創(chuàng)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chuàng)新?!遍喿x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寡人(秦王嬴政)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后世?!薄白越褚詠?,除謚法。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p>
——《史記·秦始皇本紀》
材料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一個合適的政治制度,這個制度保障社會有寬松、平和的環(huán)境,讓人們追求個人的目標……英國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創(chuàng)新,使后來西方各國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時,都自覺或不自覺地以英國為榜樣。
——摘編自唐晉主編《大國崛起》
材料三: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等城市,工商業(yè)發(fā)達,出現了早期資產階級,他們具有新的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不滿足于當時天主教會控制下的陳腐、呆板的生活……于是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思想文化運動。
——摘編自人教版《世界歷史教師教學用書》(九年級上冊)
材料四: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陳獨秀
(1)材料一反映的是秦始皇創(chuàng)建的一種什么政治制度?(1分)為了避免地方上出現分裂割據的局面,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2)材料二中英國創(chuàng)設的“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它是通過哪一文獻確立的?(1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思想文化運動”?(1分)請列舉出兩位代表人物。(2分)這次運動的核心精神是什么?(1分)
(4)材料四中的“兩位先生”指什么?(2分)
(5)綜上所述,這些創(chuàng)新有何共同的積極作用?(1分)
19.(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有人說:1901年,中國陷入無盡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卻黑暗依舊;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
材料二:在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程中,國人相繼走過了自救之路、維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遠。
材料三:國民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進入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奪取政權的時期。鑒于以城市為中心開展武裝斗爭一再失敗的教訓,毛澤東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論,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材料四: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p>
(1)材料一所述“1901年,中國陷入無盡的黑暗”的依據是什么?(2分)
(2)依據材料一、二,“一道閃電劃過”指什么?為什么“黑暗依舊”?(2分)
(3)材料二所述的“自救之路”“維新之路”分別指什么?(2分)
(4)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毛澤東所確定的中國革命道路是什么?分析選擇這一革命道路的直接原因。(2分)
(5)改革開放以來,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中,形成了哪些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這些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的主要共同點是什么?(4分)
20.(10分)外交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多方面呈現。近代以來,中國經歷了從喪權辱國的舊外交到獨立自主的新外交的轉變歷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以1840年中英鴉片戰(zhàn)爭為起點,清王朝遇到了來自于西方列強和西方化的日本幾個回合的強烈沖擊,并被強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不僅僅失去了主權的獨立和完整,清王朝也最終成了“洋人的朝廷”。
——摘編自徐昕《晚清中國外交——歷史沖突中的失落與更新》
材料二:20世紀50年代,中國積極同鄰近國家和新興獨立國家發(fā)展友好關系,參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動并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國際政治舞臺開始有了“中國聲音”,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20世紀70年代,我國外交取得了顯著成就: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國際政治舞臺;20世紀70年代,我國與西方許多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如:日本、美國、意大利、加拿大、聯邦德國、澳大利亞、英國等。
材料四:新中國30年來的對外關系是在獨立自主前提下新型外交的歷史,是不斷向上發(fā)展且不斷取得巨大成就的歷史,是一部支持被壓迫民族爭取獨立解放的歷史,是一部反對霸權主義,執(zhí)行和平外交政策的歷史。30年的外交增進了與世界各國、各地區(qū)的友誼,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贏得了和平寬松的國際環(huán)境。
——摘編自謝益顯《中國外交史(1949—1979)》
(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什么條約的簽訂使中國開始喪失主權的獨立和完整?哪一條約的簽訂使清王朝最終成了“洋人的朝廷”?(2分)
(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中國際舞臺上的“中國聲音”主要指什么?(2分)
(3)材料三中,“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國際政治舞臺”指什么?推動我國20世紀70年代與西方許多國家建立外交關系的關鍵性外交事件是什么?(2分)
(4)據材料四,新中國取得外交成就的前提是什么?它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貢獻是什么?(2分)
(5)縱觀中國近現代外交歷程,你認為我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2分)
參考答案
一、1.A 2.C 3.D 4.B 5.C 6.B 7.C 8.D 9.B
10.D 11.C 12.B 13.B 14.B 15.B 16.B
二、17.(1)國家的統一;思想“大一統”。
(2)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為推動世界歷史的進程和世界文明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3)瓦特改良蒸汽機解決了當時工業(yè)發(fā)展的動力問題,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法拉第發(fā)現電磁感應現象使電能的應用成為可能,使人類邁入“電氣時代”。
(4)第三次科技革命。實行“863計劃”。“智能文明”是一種生態(tài)文明,它可以減少能源消耗,開發(fā)新能源,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有效應對和治理環(huán)境污染等。(言之有理即可)
18.(1)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或皇帝制??たh制。
(2)君主立憲制?!稒嗬ò浮贰?/p>
(3)文藝復興運動。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人文主義。
(4)民主和科學。
(5)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和歷史的進步等。(言之有理即可)
19.(1)《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指辛亥革命。因為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和人民的悲慘遭遇。
(3)“自救之路”指洋務運動,“維新之路”指維新變法。
(4)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大革命失敗后,中共獨立領導的以進攻城市為中心開展的武裝斗爭的失敗。
(5)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都符合中國國情,體現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都推動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符合題意且言之有理即可)
20.(1)《南京條約》。《辛丑條約》。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求同存異”方針。
(3)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關系正常化。
(4)前提:獨立自主。貢獻:贏得了和平寬松的國際環(huán)境。
(5)綜合國力(或經濟、科技實力)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