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世紀30年代,著名戲曲學家吳梅曾任教北京大學。當時,唱曲子還被傳統(tǒng)學問家視為“小道末技”,北大聘請吳梅講課,就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連北大的大學者黃侃也非常不滿。一次,黃侃講完課,發(fā)現(xiàn)吳梅坐在教授專用沙發(fā)上休息,于是怒問:“你憑什么坐在這里?”吳梅理直氣壯地答道:“我憑元曲?!蔽髂下?lián)大中文系教授劉文典是著名的《莊子》研究專家,他在抗戰(zhàn)時期跑防空洞,有一次看見作家沈從文也在跑,很是生氣,大聲喊道:“我跑防空洞,是為《莊子》跑,我死了就沒人講《莊子》了,你憑什么跑?”
兩位先生的責問,對象有錯。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樣的責問也不乏意義——你憑什么坐在這里?
要求:綜合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提示】
座無虛席的教室里,眾目睽睽的講臺上,你憑什么站在這里?是憑真才實學站穩(wěn)講臺,還是照本宣科糊弄學生,憑不學無術(shù)混日子?美麗明亮的舞臺上,你憑什么站在這里?是憑精湛的藝術(shù)功力,還是憑哥們兒關(guān)系,憑請客送禮?
本題參考立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坐在這里要坐得心安理得、問心無愧,站在這里也要站得堂堂正正,讓人服氣。
【微歷史·微人物】
1.郁達夫請一位在軍政界做事的朋友到飯館吃飯。飯后付賬,郁達夫從鞋底抽出鈔票交給老板。朋友很詫異,問道:“你怎么把錢藏在鞋子里?”郁達夫笑笑,指著手里的鈔票說:“這東西過去一直壓迫我,現(xiàn)在我要壓迫它?!?/p>
2.葉公超借了吳宓的錢卻忘了還。吳宓在日記中寫道:“公超陪宓至交通銀行,以國幣三十五元,換得港幣三十二元,公超借去宓港幣十元(始終未還)。”某日又寫:“我應(yīng)當催他還,這是幫助他,怕他萬一忘掉成為品德上的污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