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晨 李廣澤
水稻硬地硬盤育秧,就是充分利用空閑水泥場地、曬場、空置路面等硬地質資源替代常規(guī)秧田、利用塑料硬盤替代塑料軟盤的一種新型育秧技術,具有不受前茬作物影響,節(jié)省用地、節(jié)省用工、節(jié)約用水、節(jié)約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減輕勞動強度、提高育秧效率、提高秧苗素質等優(yōu)點。近年來,在江蘇蘇南一些地區(qū)成功示范、推廣應用,我們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在江蘇省東臺現(xiàn)代農業(yè)產業(yè)示范園區(qū)進行了引進試驗示范并取得成功,對其技術關鍵進行了總結歸納,供大家在示范推廣中參考借鑒。
選擇水泥場地、曬場、空置路面等平整硬地,地面坡度、起伏不要太大,附近有清潔水源、電源,交通通暢便于運秧,秧田與大田比例按1∶120-130配置。
水泥場地育秧易使秧苗失水受旱,若遇久晴天氣影響更大。為增強秧盤保水性,降低干旱燒苗風險,可用薄膜或草簾平鋪在育秧場地上,根據場地面積、平整度及畈寬等情況,可把方管、木條、磚塊等放于薄膜下隔成水槽,同時要留排水口。
根據恒壓水泵供水能力(壓力和流量)、同期育秧面積,選用相配套的供水管道、微噴頭數量、噴桿、閥門等架設微噴灌系統(tǒng),相關組件可視經濟承受能力進行選用面積較大的要設置區(qū)域組陣,分片噴淋。噴頭噴幅和噴桿高度以全覆蓋噴淋為基本要求,沿秧畈縱向布設地插式旋轉微噴頭,并根據噴幅配備相應的噴頭數量,保證微噴灌系統(tǒng)滿足育秧要求。
每畝大田常規(guī)稻種3-4kg備足用種量,使用前選晴天曬種2天,以提高發(fā)芽勢和發(fā)芽率,播種前進行藥劑浸種,用25%氰烯菌酯懸浮劑3g(對水稻干尖線蟲發(fā)病較重品種還要加6%殺螟丹4ml)對水6-7.5kg浸種5-6kg,浸足48-72小時,根據浸種量推算用藥量和用水量,以浸沒種子為度,以保證藥劑滅菌效果和種子萌發(fā)對水份的需要。
根據前茬讓茬、整地沉淀、機插移栽等進度,按秧齡18-21天推算播期,分期播種,一般掌握在移栽前25—26天進行藥劑浸種。做到寧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
可采用預先培肥的營養(yǎng)底土和育秧基質下墊上蓋進行播種。裝盤營養(yǎng)土厚度掌握在1.8-2.0cm,澆足底水以底土飽和不滲出秧盤底孔為度,蓋種基質掌握在0.3-0.5cm,以蓋沒種子為度。播種量為每平方厘米落種3粒左右。
機械流水線播種結束后,將硬質秧盤整齊疊放,堆疊厚度25-40盤,有條件的可放在叉車托盤上,便于擺盤時叉車搬運,盤堆頂部放一只裝滿土但無種子的秧盤遮光,盤堆要大小適中,堆與堆之間留出空間以利空氣流通,避免高溫悶種、燒芽。頂部和四周用黑色農膜封閉,不可有漏縫和漏洞,做到保溫保濕不見光,提高催芽效果,保證發(fā)芽整齊度。疊盤暗化2-3天,待80%芽苗露尖即可。
暗化處理好的秧盤,晴天應在上午9時前或下午4時后搬運排放秧盤。在預設供水管道噴淋范圍內整齊擺放,留好操作通道,幅寬以利于覆蓋無紡布為宜。秧盤擺好后一次性噴足水份,并覆蓋無紡布保溫保濕。
為保證苗期床土濕潤,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噴水一次。一葉一心期在傍晚揭去無紡布練苗。硬地硬盤育秧,以培肥裝盤基土供肥為主,不提倡追肥。如發(fā)現(xiàn)秧苗肥力不足落黃,可噴施1%豐卉尿素水溶液,促進秧苗轉壯。移栽前一天噴施一次吡蚜酮、三環(huán)唑防病治蟲。
當秧苗生長到三葉一心,苗高達12-17cm時,要及時起秧機插。移栽前應適當減少噴水時間,使秧塊含水量適宜,同時保持秧床硬度,以利取秧、運秧。取秧時,將秧苗根系朝外卷起裝車,堆放層數以3~4層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