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教育倫理面對新時代也需要不斷地提升教育主體的道德立法,更好的增強教育者的教育道德水準。這種提升是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基礎的,重點在于關注人的各方面協(xié)同發(fā)展,并且能夠將此研究方向作為現(xiàn)代教育具有價值理性的一個標識。本篇文章就是以教育行為主體為研究重點,以此去約束和規(guī)范教育教學行為,更好的契合當今快速發(fā)展的社會,追求的是多元化的教學體驗,以此,能夠真正的踐行教育倫理的功能。本文研究的目的就在于促進教育主體道德教育和自我發(fā)展,建立起和諧、完善的教育體系。
關鍵詞:教育倫理;價值問題;當代思考
一、教育倫理之直接與終極價值追求
1.教育倫理的直接價值取向
教育倫理研究的行為主體主要是教育者,研究的目的在于提升教育者的綜合道德素質和教學水平。人的道德素質指的是個人內在的道德品質自己外在的道德行為。所以,提升教育者的道德理念自己規(guī)范其教學行為就成為了教育倫理的兩大價值取向,這也就是德性和德行之間的共同提升。
首先,教育者的德性與德行兩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教育倫理理念更多的是提升教學者的德性,高尚的道德理念將會影響他們的實際行為。換而言之,教學者道德行為是道德理念的外在展現(xiàn),道德理念是行為的內在表現(xiàn)。另一方面,教育者如果擁有良好品行卻在行為上沒有付諸行動,只停留在自我欣賞的層次,那么再好的品性也形同虛設。同時,教育者良好的德性并不是一出生就能夠擁有的,其是通過后天的培養(yǎng)和教育才能夠擁有的,是長期在社會中生活的經驗所積累的。如果教育者的良好行為能夠引發(fā)外界環(huán)境的規(guī)范化,那教育者的德性則也需要隨之有嚴格的秩序去約束。因此,綜上所述,在教育德性和德性當中,德性是更深層次的東西,需要教育者用心去體會和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到“外化于心”。
其次,提升教育者的德性和完善教育者的德行是實現(xiàn)教育善的兩個重要舉措。教育善的實現(xiàn)需要的是教育主體的內在德性和外在德行之間的相互配合。教育者的德性指的是教育者內在的教育理論知識充實程度,是教育者教育觀、個人觀的最終呈現(xiàn)效果。道德是一種精神層面的東西,他轉化為了人的人格品質,成為了個體無法取代的一部分。道德作為一種行為規(guī)范,它需要的社會民眾共同遵守,其是一種內在的行為規(guī)范。這兩個方面都是實現(xiàn)道德價值所不可或缺的。如果我們能夠將教育者的德性認為是實現(xiàn)教育善的土壤的話,那么教育者的德行就是由這些土壤架起的橋梁,幫助教育者通向教育善之路。提升人的德性就是要教會人們遵守社會公德,將是推動教育善向前發(fā)展的動力,能夠增強教育善實現(xiàn)的內在動力。完善人的德行,就是教會人們擁有自我約束的能力,增強他們的道德體驗。如沒有德性,教育者向善就會失去向前發(fā)展的推動力,而如果沒有德行,教育善只會在理念的階段停滯不前,所以教育倫理的實際踐行離不開這兩個主題當中的任何一個。
再次,從教育倫理本身的功能來看,教育倫理依靠的是實際應用,其以實踐精神指導著整個理論的運行。作為教育領域的道德要求,教育倫理不僅僅對其主體行為具有約束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人。具體來說教育倫理存在著規(guī)范性和主體性這兩個方面的特質,規(guī)范性是為教育者建立規(guī)范、完善、嚴格的道德立法體系,明確告知其什么不能做,將可能發(fā)生的惡扼殺在搖籃當中。而其主體性則是為了發(fā)揮人的能動性,告訴人們什么可以做,并鼓勵他們去進行這行行為,其目的在于使行為主體不斷超越自我、追求教育善的更高境界。
2.教育倫理的終極價值訴求
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需要的是教育倫理學中對自身進行倫理層面的審視,早將馬克思主義貫穿到這種教育活動的始終,嚴格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評價標準去進行評價。馬克思主義是正確的道德指導理念,其認為一個人由單獨的個體發(fā)展成為社會的一份子是一種必然的趨勢。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人的全面發(fā)展和進步,教育能夠提升人的生活品質。教育倫理問題的實質就是為了使人的發(fā)展能夠和社會契合起來。
二、教育倫理價值目標的合理性
1.一元價值導向與多元價值取向統(tǒng)一之依據
教育倫理為了更好的幫助教育者設定目標,需要根據社會的需求去進行為教育者設定的教育倫理目標,從根本上來講就是研究者一定要契合社會發(fā)展。這就要求研究者能夠事先對社會教育情況進行了解,從而使教育行為能夠和社會準則及價值目標相符合。因此,社會需要的多樣化也決定了教育倫理的多元化價值取向。綜上所述,一元價值導向與多元價值取向之間需要的是相互融合,共同發(fā)揮出作用。
2.一元價值導向與多元價值取向統(tǒng)一之實踐意義
社會發(fā)展使得我們必須明確社會道德的現(xiàn)狀,才能夠為教育倫理目標的一元價值導向與多元價值取向的相互協(xié)調起到借鑒作用通過對現(xiàn)有教育理論的研究我們能夠發(fā)展,現(xiàn)有教育倫理目標的設定不夠全面,大一統(tǒng)的提出了教育者的行為需要滿足的要求,并沒有有針對性的設定出不同群體的不同教育倫理目標。這樣的話就會使得處于不同德性層次的教育者缺乏明確的行為目標,致使該項工作的推動很困難。因此,在教育倫理價值目標的設定上,一定要將一元價值導向與多元價值取向結合起來。
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教育倫理的發(fā)展也引起了廣泛關注。其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主要由德性和德行兩個方面構成,這兩個方面需要的是相互配合、相互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夠對人的品質和行為起到更好的規(guī)范作用。同時,也要培養(yǎng)的多元化的價值觀,以此適應快速發(fā)展的社會??傊逃碚摪l(fā)展需要的是研究者的孜孜不倦,同時也和我們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參考文獻:
[1]溫家寶教育倫理思想及當代價值[J]. 楊偉軍,張美榮. 亞太教育. 2015(35)
[2]從教育倫理視角探索當代大學生自主學習心理疏導途徑[J]. 王韞梅. 企業(yè)導報. 2015(05)
[3]全國首家教育倫理和師德學術研究刊物——《教育倫理研究》簡介[J].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1)
作者簡介:
高菁 出生年月: 1990年11月 性別:女 民族:漢 籍貫:河北省石家莊市 當前職務:研究生在讀 當前職稱: 學歷:研究生 研究方向:經濟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