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明,孫 乾,鄒 沖,劉 環(huán),王建立,賈李鋒,汪衍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冶金工程學院,西安 710055)
預焙陽極是電解鋁工業(yè)中效率較高、常用的炭陽極,其生產(chǎn)過程中,超過2/3的工序會產(chǎn)生粉塵,總粉塵損失超過預焙陽極產(chǎn)量的3%[1],全國年產(chǎn)此粉塵超過50萬噸;盡管產(chǎn)量較高,但這些粉塵顆粒細小、雜質含量高,很難直接返回主流程生產(chǎn)利用,企業(yè)再利用成本較高,現(xiàn)多采用內(nèi)部堆放或廉價外賣形式處理.但堆存處置極易引起揚塵及環(huán)境污染[2],隨著環(huán)保觀念深入人心,部分企業(yè)對收塵粉進行了再利用可行性方案探索.例如:云南鋁業(yè)公司將收塵粉按比例配入磨粉系統(tǒng),參與生產(chǎn)主流程,實現(xiàn)該粉塵作為原料的再利用[2].蘭州鋁業(yè)公司調(diào)整原料粉純度,并修改配料比例,將收塵粉作為碳陽極配料[3],實現(xiàn)再利用.
企業(yè)雖然實現(xiàn)了收塵粉返回生產(chǎn)主流程的再利用,但由于粉塵粒度細、雜質含量高,添加量極其有限,若不處理直接作為生產(chǎn)輔料大量使用,將嚴重影響原料純度,降低預焙陽極產(chǎn)品的質量[4].如能將收塵粉中灰分雜質脫除,提高粉料中碳含量,則可以實現(xiàn)該類粉料的高效循環(huán)利用,例如:若將碳含量提升至超過99%,則可作為陽極生產(chǎn)原料返回于主流程或作為高純原料外售,碳含量提升至94%~99%可大比例作為配料參與磨粉工序再利用,提升至90%以上即可作為優(yōu)質填充料使用;有利于碳素陽極企業(yè)的節(jié)能降耗[5].
本文以某碳素陽極生產(chǎn)企業(yè),焙燒車間生陽極炭塊裝出爐作業(yè)中布、收填充料時,天車采集的收塵粉為原料,經(jīng)成分與物相分析,發(fā)現(xiàn)石墨含量高,可借鑒石墨提純方法,主要有堿酸法、混酸法、氫氟酸法、高溫法、氯化焙燒法等[6-8];工業(yè)應用所需的高碳石墨多采用超高溫法或化學法(熔堿法、混酸法等)提純[9-11].熔堿法、高溫法對設備要求較高,而混酸法具有反應條件溫和、投資少,提純料品位高,通用性強等優(yōu)點[10-12].
本研究采用HF-HCl混酸法,即采用混酸(HF+HCl)作為浸出試劑,原料經(jīng)混酸酸浸-水洗-抽濾烘干的工藝進行提純研究,考察了HF濃度、固液比、HF體積分數(shù)、反應溫度、反應時間對提純效果的影響.
試驗原料:試驗所用收塵粉原料由某碳素陽極生產(chǎn)單位提供,常溫下,為黑色粉末,如圖1所示;選用標準篩對其篩分,顆粒定級結果列于表1可得,粉料較細,粒徑集中于0.125~0.075 mm.原料經(jīng)球磨混勻、過篩(-180目)得到試驗樣品,其工業(yè)成分如表2所示,灰分含量達14.2%;灰分化合物組成如表3所示,雜質主要以硅、鋁、鈣為主,含少量鐵、鎂、硫、鈉等元素;X射線衍射(XRD)與50 000倍(10 μm)掃描電鏡(SEM)分析如圖2、圖13(c)所示,收塵粉原料物相以石墨(C)為主,主要賦存物相為莫來石(3Al2O3·2SiO2)、石英(SiO2)、云母(Al2O3)和赤鐵礦(Fe2O3)等雜質.石墨(C)呈鱗片狀,且鱗片大小不一、相互層疊,層片間鑲嵌白色亮點為彌散雜質.
圖1 收塵粉
Fig.1 Collection powder: (a) raw materials; (b) raw materials after crushing
表1 原料粒度組成
表2 原料的工業(yè)分析
表3原料灰分化合物分析
Table 3 Dust collecting the blues Compound analysis of ash content in raw material
CompoundContent/%SiO246.18Fe2O38.77Al2O325.50CaO8.82MgO2.65TiO21.82SO32.48P2O50.28K2O0.62Na2O2.03
試驗試劑:鹽酸(HCl)分析純,36%~38%,沈陽化工試劑廠;氫氟酸(HF)分析純,40%,沈陽化工試劑廠.水為自制去離子水.
圖2 原料的XRD譜圖
試驗設備:新鄉(xiāng)市倍力特振動機械有限公司VB-200檢驗分析篩(篩分粒度0.025~3 mm,振幅0~3 mm,振動頻率1 400 次/min),浙江省慈溪市天東衡器廠HX-203T電子天平(可讀性0.01 g,線性誤差0.02 g),上海善志儀器設備有限公司DHG-9070A型烘箱(溫控范圍:室溫~400 ℃,控溫靈敏度±3 ℃),常州國華電器有限公司JJ-1精密增力電動攪拌器,常州國華電器有限公司HH-4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溫控范圍:室溫~99.9 ℃,控溫誤差±0.5 ℃,分辨率0.1 ℃),鞏義市英峪儀器廠SHB-3水循環(huán)真空泵(單頭抽氣量10 L/min,最大真空度0.098 MPa,流量60 L/min).
檢驗方法與檢測儀器:采用GB/T212—2008《煤的工業(yè)分析方法》測定樣品的碳含量、灰分、揮發(fā)分、水分含量;碳含量的反應率(C):
(1)
采用日本電子株式會社JSM-5610LV型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研究收塵粉及提純料的微觀形貌;
采用荷蘭PANalytical B.V.公司Empyrean型X-射線衍射儀(XRD)分析粉料的物相結構.
HF-HCl混酸法提純收塵粉試驗,利用了碳元素不與酸反應的穩(wěn)定化學性質,氫氟酸具有強滲透性,易與原料中主要硅酸鹽雜質反應,生成氟硅酸(或鹽),隨溶液排除,實現(xiàn)固液分離,從而獲得高純度的石墨粉料[13].為便于熱力學計算,可根據(jù)表3化合物所占雜質比例,將雜質物相簡化為某一物質與酸的反應.主要反應如下:
因HF與CaO,MgO,F(xiàn)e2O3反應會生產(chǎn)部分沉淀.反應如下:
為消除沉淀,在HF中加入HCl,可去除Ca,Mg,F(xiàn)e等元素的干擾.反應如下:
根據(jù)上述方程式,主雜質SiO2、Al2O3僅與HF反應,故可認為HF為主浸出酸;結合表2灰分含量14.2%及表3各雜質化合物所占比例,設原料為15 g計算主雜質SiO2、Al2O3所消耗HF分別為0.006 6 mol、0.003 2 mol,若選濃度為0.5 mol/L的HF為浸出酸,則至少需要13.4 mL與6.4 mL,其余雜質以CaO、Fe2O3含量最高,含量為8.82%、8.77%,若全與HF反應,則0.5 mol/L的HF需1.34 mL與1.40 mL,剩余雜質總含量較低,消耗HF量有限,可認為共需HF量為1 mL;綜上所述,當選HF選0.5 mol/L作為主浸出酸時,理論上需要23.54 mL,考慮到多組元交互反應的復雜性及反應溫度的影響,實際浸出酸用量,可能與理論計算存在出入.
利用Factsage計算酸浸試驗中可能發(fā)生的化學反應與其標準吉布斯自由能,如表4所示.
表4 酸浸中反應的吉布斯自由能
原料球磨混勻,破碎至全部通過180目篩,取15.00 g原料與HF-HCl混酸按照指定比例,混合均勻裝入聚四氟乙烯燒杯,將其置于水浴鍋中恒溫攪拌至設定時間;浸出結束后,用循環(huán)水式負壓抽濾機進行固液分離,所得渣經(jīng)過濾水洗后烘干,干燥料進行元素分析及XRD、SEM物相、結構測定.
酸洗抽濾后產(chǎn)生的原酸回收, 水洗得到的酸
浸出廢液,加適量石灰中和,至PH合格排放到過濾池沉淀,廢渣可再次利用或按一般工業(yè)固廢處理,過濾液可作普通工業(yè)用水利用.提純技術路線與試驗流程,如圖3所示,試驗主要步驟,如圖4所示.
圖3 提純技術路線與試驗流程圖
圖4 試驗主要步驟與環(huán)節(jié)
不同試驗條件會帶來不同的提純效果,首先探究不同濃度的單酸單獨浸出時的提純效果,確定了最佳酸液濃度;再通過單因素試驗,考察:混酸與原料液固比(混酸體積/mL與原料質量/g的比例)、HF體積分數(shù)(HF在混酸所占的體積百分比)、浸出溫度、反應時間對提純效果的影響.攪拌速度對收塵粉提純效果的影響,有研究認為速率400 r/min為最佳,因此,本文不再討論該因素影響,主要考察其余4因素對浸出效果的影響.提純效果以碳含量變化表示,碳含量越高表明雜質去除效果越明顯,相應的碳品位越高.
酸液濃度是決定浸出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為確定最佳酸液濃度,從而達到最佳提純效果,對HF、HCl選取不同濃度單獨進行浸出試驗,試驗初始條件為:液固比4∶1,酸浸溫度50 ℃,反應時間30 min,結果如圖5、圖6所示.
圖5 氫氟酸濃度對碳含量的影響
由圖可知,HF單酸酸浸時,碳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濃度為0.5 mol/L時效果最好,碳含量提升到94.02%;這是因為:HF與鋁、硅等主要雜質反應,生成了易溶于水的氟化物,水洗可將其去除;但當HF濃度大于0.5 mol/L時,HF與鈣、鎂氧化物反應,生成了沉淀CaF2、MgF2,難以通過水洗去除.HCl單酸酸浸時,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濃度為0.5 mol/L時提純效果相對較好,碳含量提升到86.80%.單酸酸浸可以起到一定的提純效果,但效果不好,而HCl單酸提純效果明顯差于HF,是因為常溫常壓下HCl與主雜質SiO2、Al2O3反應的吉布斯自由能均為正值,反應難以發(fā)生,無法通過水洗達到浸出除雜目的.選用0.5 mol/LHF與0.5 mol/LHCl混酸(體積比1∶1)其他條件不變進行實驗,碳含量提升到94.23%,提純效果優(yōu)于單酸,接近HF單酸效果,這也證明了混酸中HF為主浸出劑.因此,選用0.5 mol/LHF與0.5 mol/LHCl作為浸出劑.
圖6 鹽酸濃度對碳含量的影響
2.2.1 液固比對提純效果的影響
采用混酸一步提純法對原料進行純化處理;酸液用量是個關鍵因素,酸液用量較少則達不到純化要求,用量過多,會產(chǎn)生過量廢液,造成資源浪費,找到合理的試驗液固比具有重要意義.固定試驗條件為:HF體積分數(shù)20%,酸浸溫度50℃,反應時間30 min,結果如圖7所示.
Fig.7 Effect of liquid-solid ratio on ash and carbon content
由圖7可知,液固比對純化效果影響很大,呈先上升后平穩(wěn)的趨勢,液固比為4.5∶1時,效果最佳,碳含量可達92.80%.這是由于液固比小于4.5∶1時,隨著液固比的不斷增大,原料顆粒更易于與混酸溶液接觸,促進反應進行;但當混酸比例過高,固液比超過4.5∶1時,反應易生成不溶性硅凝膠,反應器內(nèi)液體黏度增大,阻礙了可溶性鹽雜質的溶出,反而降低了提純效率.所以,最佳液固比為4.5∶1.
2.2.2 酸浸溫度對提純效果的影響
由表4可知,常溫下主要雜質均可與HF或HCl反應,從動力學角度分析,升高溫度有利于分子擴散,使得分子運動加劇,提高反應速率;化學家范特霍夫(van′t Hoff)通過試驗獲得了溫度對反應速率的近似規(guī)律:
(2)
即溫度每升高10 K,反應速率增加2~4倍;考慮陽極企業(yè)熱源較多,充分利用,可大大縮短反應時間,降低提純成本;再者,Si-Al雜質與酸反應伴隨著吸、放熱變化,易引起反應液局部溫差變化,影響生成物在酸液中的溶解度;所以研究酸浸溫度對提純效果的影響是有必要的.固定試驗條件為:液固比4.5∶1,HF體積分數(shù)20%,反應時間30 min,結果如圖8所示.
從圖8可知,碳含量隨酸浸溫度增加呈單邊下降趨勢,在40 ℃時,碳含量最高,含量為93.55%.這時盡管反應溫度可以提高反應速率,使原料內(nèi)雜質更加充分反應;但HF與HCl均有較強揮發(fā)性,溫度過高將導致酸的揮發(fā),導致酸液濃度下降,反而阻礙了反應進行,影響了提純效果.因此,選擇40 ℃作為最佳浸出溫度.
圖8 酸浸溫度對碳含量的影響
2.2.3 HF體積分數(shù)對提純效果的影響
SiO2在雜質化合物中占到46.18%,含量最高;HF作為SiO2反應酸,在混酸中的體積含量直接決定了提純的效率,固定試驗條件為:液固比4.5∶1,酸浸溫度40 ℃,反應時間30 min,研究HF體積分數(shù)對提純效果的影響,結果如圖9所示.
圖9 HF體積分數(shù)對碳含量的影響
碳含量隨HF體積分數(shù)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規(guī)律,HF體積含量為40%時,即混酸中HF為27 mL,HCl為40.5 mL時,碳含量最高,達到97.13%.這與2.3節(jié)試驗原理中的理論計算:取HF濃度為0.5 mol/L作為主浸出酸時需23.54 mL的結論存在稍許偏差,這是因為HF具有一定揮發(fā)性,反應期間存在一定損失,所以實際試驗用量稍高于理論計算;又因HF與CaO、MgO、Fe2O3等雜質反應將產(chǎn)生難溶的氟化物沉淀,合理比例的HCl可以提高產(chǎn)物溶解度,過濾去除;故HF體積分數(shù)為40%時,效果最好.
2.2.4 反應時間對提純效果的影響
酸浸提純,攪拌可增加反應速率;原子擴散與反應發(fā)生、直至化學平衡都需要一定時間,反應時間的長短也決定了反應進度;再者,反應時間與反應物、生成物濃度,介質種類,反應溫度等都有相應關系;因此,研究反應時間對實驗效果的作用具有實際意義.固定試驗條件為:液固比4.5∶1,酸浸溫度40 ℃,HF體積分數(shù)40%,結果如圖10所示.
圖10 反應時間對碳含量的影響
由圖10可知,反應時間少于30 min時,碳含量隨其延長而增加,這是由于反應初期,混酸濃度高且化合物雜質含量較多,原子擴散后易相互接觸發(fā)生反應;當反應時間超過30 min,由于混酸的揮發(fā),反應物濃度降低,且在30min內(nèi)大部分反應達到化學平衡,越久的反應時間反而不利于反應進行;因此,最佳反應時間認為是30 min.
通過不同濃度單酸提純試驗得到HF、HCl的最佳試驗濃度,在此基礎上進行單因素試驗,得到最優(yōu)試驗條件如下:HCl濃度0.5 mol/L,HF濃度0.5 mol/L,液固比4.5∶1、酸浸溫度40 ℃、HF體積分數(shù)40%、反應時間30 min;最優(yōu)試驗流程如圖11.
圖11 最佳提純樣品提純流程圖
2.3.1 原料與最優(yōu)提純料的物相分析
本試驗混酸提純以提高碳含量為目的,其中碳元素主要以石墨形式存在,對提純料做XRD物相分析,如圖12所示.
圖12 最優(yōu)提純料的XRD譜圖
對比圖2原料中物相以石墨(C)為主,雜質包括:云母(Al2O3)、莫來石(3Al2O3·2SiO2)、石英(SiO2)、赤鐵礦(Fe2O3)等,提純樣雜質峰基本去除,剩余成分以石墨為主,純化效果優(yōu)異.
2.3.2 原料與最優(yōu)提純料的形貌分析
原料與最優(yōu)效果提純料的SEM掃描電鏡對比,如圖13所示.其中,圖13(a)、(b)圖分別為原料與提純料的1 000倍放大圖,圖中黑色區(qū)域為石墨,亮色部分為灰分.由圖可知,原料中存在較多獨立或依附于石墨的亮色雜質,而提純料幾乎沒有,絕大部分為深色石墨;對深色1處分別打EDS譜圖,如圖14(a)、(c)所示,元素均以C為主,含少量S元素,亮色2處EDS譜圖,如圖14(b)、圖(d)所示,原料存在Ca、O、S、Al、Si等雜質,提純料僅含少量S、Fe雜質峰.圖13(c)、(d)分別為原料與提純料的50 000倍放大圖,圖中石墨均呈層疊鱗片狀分布,原料中鱗片間彌散有較多雜質,而提純料雜質明顯減少.
結果表明,HF-HCl混酸法對原料有較好的除雜提純效果,且浸出過程中不會對石墨形貌結構帶來不利影響.
圖13 原料與最優(yōu)提純料的SEM形貌對比圖
Fig.13 SEM spectra of dust collection powder and purification material: (a) raw material;(b) purified material;(c) raw material;(d) purified material
圖14 原料提純前后的EDS能譜圖
Fig.14 EDS of the raw material Defore and after purification: (a)EDS of the material at position 1;(b) EDS of the material at position 2;(c)EDS of the purified materialat position 1; (d)EDS of the purified materialat position 2
1)利用HF或HCl單酸作為浸出劑提純收塵粉,固定初始條件為:液固比4∶1,酸浸溫度50 ℃,反應時間30 min,僅HF提純時,濃度0.5 mol/L時效果最好,碳含量可提高至94.02%;僅HCl提純時,濃度0.5 mol/L時提純效果最好,碳含量提升到86.80%.可見,單酸提純具備一定效果,HF除灰效率高于HCl.
2)HF-HCl混酸法提純收塵粉最優(yōu)工藝條件為:液固比4.5∶1,HF體積分數(shù):40%、酸浸溫度40 ℃、反應時間30 min,此條件下,收塵粉碳含量可由75.17%提升至97.13%,重復最優(yōu)試驗,碳的提純率可穩(wěn)定在96%以上.提純料可作為填充料利用于焙燒車間,也可按一定比例代替煅后石油焦粉作為預焙陽極炭塊生產(chǎn)原料.
3)XRD、SEM檢測證明HF-HCl混酸可有效提純收塵粉,消除雜質,明顯提高碳含量,且不會破壞原料中石墨的形貌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