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葭
中國書畫作偽歷史十分悠久,始于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已蔚然成風(fēng),宋時形成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作偽高潮,元代稍有衰落,尤至明代達到頂峰,出現(xiàn)了“太史之字與畫,毋論真鼎,即其廝養(yǎng)贗為者,人爭重值購之”的景象。作偽者一般都具有繪畫、書法功力,專以做假書畫為生意,一般都隱姓埋名,“托名以傳”,難以留下姓名。但也有些是書畫名家,或其后人和傳人,知名的有米芾、仇英、唐寅、王沫、王彪、葆光、高簡、袁孔璋等人,就連近代藝術(shù)大師張大千都曾屢屢偽造石濤、八大等歷代名師的作品,其筆下的仿品不知混過了多少行家里手的法眼。在他們作偽過程當(dāng)中,總有一些趣聞軼事發(fā)生。
千古造假米芾也會失手
北宋大書畫收藏家米芾的書畫水平很高,尤其臨摹功夫很深,我們現(xiàn)今看到的“二王”的一些作品,都不是“真跡”,而是米芾的仿制品。米芾造假水平之高,在許多高手面前都可以蒙混過關(guān)。
傳說,有一次,一位書畫商人到米芾家推銷真跡——一幅唐朝畫家戴篙的牛圖,米芾一看就愛上了,但臉上又不動聲色,只說,留下我看看再決定吧。商人放下畫就走了,過了幾天,米芾推說不太滿意,讓畫商把畫拿走。這事好像就這么結(jié)束了,但第二天畫商又來敲米芾家的門。一進門,畫商就說:“把真跡還給我吧!”以為以假亂真騙過畫商,未及興奮的米芾一看藏不住了,哈哈大笑問道:“看來我的造假水平還不過關(guān),你是怎么知道拿走的是贗品?”
原來,米芾喜歡這幅畫,不過無意買下,但又想試試自己的臨摹水平,就偷偷臨摹了一幅,等畫商來取畫時,把假畫給了畫商,沒想到這么快被識破。畫商倒也誠實,坦白回答:“真跡里,牛的眼睛里可以看得見牧童的身影,你這幅里卻沒有?!泵总莱D么耸略谂笥阎袛⒄f,每次都笑得前仰后合。
“因畫致禍”的王彪
王彪,是個典型的造假高手,他也是學(xué)者視為少數(shù)清楚身份的“蘇州片”代表畫家?!毒爬蠄D》就是現(xiàn)存唯一有王彪親自題識的作品,作于萬歷二十二年,當(dāng)時他已是七十四歲高齡。畫面與“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劉松年《會昌九老》構(gòu)圖相同,為王彪臨摹古畫的例子。王彪不僅自己作偽,而且發(fā)動其家族作偽,他的兒子景星也是“精于仿古”,模仿仇英的仕女人物“姿態(tài)艷逸”“度駱騷前矣”。傳說他仿繪的《清明上河圖》曾被當(dāng)作北宋張擇端的真跡獻給當(dāng)時的權(quán)相嚴(yán)篙、嚴(yán)世藩父子。
據(jù)筆記小說記載,明代嘉靖年間的宰相嚴(yán)篙父子非常想得到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便向官員王忬索求。王忬于是請畫師王彪摹造一本進獻。嚴(yán)氏父子相當(dāng)寶愛此畫,將其視為收藏書畫之冠。后來裝裱匠湯臣向王忬索賄不成,揭露此卷為偽,嚴(yán)氏父子懷恨在心,最終借故誣陷王忬問斬。
這個“因畫致禍”的故事有許多版本,牽涉的人物包括宰相、官員、畫師乃至裝裱工匠,階層來源復(fù)雜。故事中王彪摹繪的《清明上河圖》可說是“蘇州片”里最熱門的題材,足以代表當(dāng)時社會各階層共同卷入因“古物熱”形成的“偽好物”商品消費的熱潮。
全能造假高手張大千
古今中外,若論造假最為成功、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張大千。原因是他造假不僅騙過了吳湖帆、溥儒、葉恭綽、黃賓虹、羅振玉、陳半丁等國內(nèi)一流鑒藏家,并留下了許許多多的趣聞軼事;同時,大千的偽作還騙過了世界各地著名博物館的鑒定專家,致使張大千的不少偽作至今還被當(dāng)真跡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館,如華盛頓佛利爾美術(shù)館收藏的《宋人吳中三隱》、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的《石濤山水》和《梅清山水》、耶魯大學(xué)美術(shù)館收藏的《石溪設(shè)色山水》等。
自稱“石濤畫鑒賞第一人”的黃賓虹也曾被張大千騙過。黃賓虹曾有一張石濤的畫,張大千多次想借來欣賞,奈何黃賓虹一直不答應(yīng),不服氣的張大千便臨摹了一幅石濤手卷,放在老師曾農(nóng)髯那里。一次被黃賓虹看見,誤認(rèn)為是石濤真跡,愛不釋手,就這樣張大千用自己臨摹的假石濤換來了黃賓虹的真石濤的作品。
張大千的老師,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和美術(shù)家李梅庵,也曾被張大千仿石濤畫騙過。一日,張大千到老師家拜訪,李梅庵照例將新收藏的石濤畫作拿出來與之共賞,并要親授張大千鑒別石濤畫作。然而,當(dāng)張大千看到畫作時,不禁臉色大變,滿是惶恐,李梅庵由此心生疑惑,說:“難道這張畫又是你假冒的?”可見,張大千造假已不是第一次了。
張大千造假技術(shù)之所以如此高超,絕非偶然。中國畫講究詩書畫印一體,特別是印章,在某種程度上,書畫上的印章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的防偽條,張大千便是仿制印章高手中的高手。據(jù)了解,張大千的古印資料十分齊全,仿制歷代書畫家和收臧家印章就有9印多方,可見造假功課做得十分充足。臺灣書畫鑒賞家、史論家傅申這樣評價張大千:“他是身上拔一根毫毛,要變石濤就變石濤,要變八大就變八大,要變唐伯虎就變唐伯虎。”可見,張大千是全能造假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