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子坤
摘要:運用實證研究方法,以1980-2017年我國GDP增長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以及居民消費支出增長率為樣本,對固定資產投資和居民消費支出對GDP的影響進行研究。得出以下結論:(1)GDP與固定資產投資、固定資產投資與居民消費支出之間是單向影響的關系,而居民消費支出與GDP之間則是雙向影響的關系。(2)短期內固定資產投資對GDP增長具有明顯的驅動作用,長期內居民消費支出對GDP增長具有較好的驅動作用。(3)固定資產投資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導因素,居民消費的作用次之。
關鍵詞:GDP增長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居民消費支出增長率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22.044
1文獻綜述
關于固定資產投資與GDP增長二者之間關系,國內學者進行了比較豐富的研究。大體上來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研究,在固定資產投資與GDP增長的相關性方面,我國學者陳朝旭、張文、趙宇飛等(2005)通過對我國固定資產投資規(guī)模和國內生產總值的Granger檢驗和脈沖響應分析,表明實際產出對固定資產投資存在單向的格蘭杰關系,投資對經濟增長不具有顯著影響,并且指出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具有顯著的短期效應。周勇飛、張依茹(2009)對湖北省1978-2007年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短期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兩者在短期內存在雙向的格蘭杰因果關系,但長期內兩者存在弱相關性。宋麗智(2011)采用仿真方法對1980-2010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檢驗,研究結果顯示二者具有雙向的Granger關系。在關于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研究方面,王蔚靜、伏寶會(1997)分析了我國近年來固定資產的投資效率,認為投資效率的提高會促進經濟的發(fā)展,同時指出固定資產投資的資金來源分散和資金使用的集中是當前投資領域的主要矛盾。王小魯、樊綱(2000)認為我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存在相當大的資源浪費,若直接用固定資產投資來估算資本存量,則存在高估的可能,提出以固定資產投資與資產交付使用率的乘積作為實際投資額。談友勝(2010)提出通過增加固定資產投資來帶動經濟增長、促進就業(yè)的發(fā)展,投資過程既要保證固定資產投資的數(shù)量,又要提高固定資產投資的質量。楊佐平、沐年國(2011)通過對上海市投資效率的分析,得出固定資產投資是上海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且投資貢獻率為632%,指出上海的投資效率已進入穩(wěn)定發(fā)展階段。
姚樹榮(2002)運用實證研究的方法對居民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研究后,認為居民消費能有效拉動經濟增長。徐鳳、金克琴(2009)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GDP增長與居民消費之間的關系展開協(xié)整分析,發(fā)現(xiàn)居民消費是拉動GDP增長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但是,也有學者得出的結論與上述學者的研究結論存在較大差異.熊愛華(2010)通過統(tǒng)計分析我國的居民消費與GDP數(shù)據(jù)之間的關系,認為居民消費對GDP增長的作用效力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并且其作用遠不如固定資產投資對GDP的作用。
通過對固定資產投資、居民消費支出與GDP三者之間的文獻進行回顧后,發(fā)現(xiàn)國內學者的研究結論基本上都肯定了居民消費支出與固定資產投資對GDP增長的作用。但是由于其研究的時間較早,存在數(shù)據(jù)不新不全面的問題,進而對現(xiàn)在而言,可能其得出的結論不太合理。與此同時,現(xiàn)存研究大部分都僅僅只是對固定資產投資與GDP或居民消費支出與GDP的關系進行單向研究。因此,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對樣本數(shù)據(jù)進行補充更新,并結合了固定資產投資與居民消費支出與GDP之間的相關性進行交互性實證研究,以求對此方面的研究加以豐富。
2實證研究設計
2.1基礎數(shù)據(jù)與計量方法
本文以1980年為基期,選取1980年至2017年我國GDP、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以及居民消費支出總額的增長率為變量。所采用的數(shù)據(jù)均來自于國泰安CSMAR數(shù)據(jù)庫且為年度數(shù)據(jù),并使用RGDP表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并分別用RCONS、RINV代表居民消費支出增長率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與此同時,文章采用向量自回歸(VAR)模型,利用沖擊反應函數(shù)和方程分解方法對居民消費、固定資產投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動態(tài)影響展開實證研究。整合后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
2.2計量檢驗與實證分析
本文通過構建向量自回歸(VAR)模型,利用沖擊反應函數(shù)和方程分解方法對居民消費支出、固定資產投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動態(tài)影響進行實證研究。VAR模型主要是用于對有關的時間序列數(shù)據(jù)進行預測及隨機擾動對變量的動態(tài)影響展開分析,通過將所有變量內生化,并將變量展開滯后回歸分析,借以對聯(lián)合內生變量之間的動態(tài)關系進行估算。
2.2.1單根檢驗
為了避免“偽回歸”的問題,我們對所有的變量進行單根檢驗,根據(jù)以往的研究,國內大多數(shù)學者在進行相關研究的時候,主要采用ADF檢驗,因此本文在這里也采用ADF檢驗。運用Eviews6.0對原變量進行單根檢驗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RGDP在1%的置信水平下是顯著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與居民消費支出增長率在5%的置信水平下是顯著的,所以RCONS、RINV以及RGDP三個變量拒絕原虛無假設,即原數(shù)據(jù)均屬于沒有單根的時間序列資料,表示三個變量的原始序列數(shù)據(jù)是定態(tài)的,滿足了后續(xù)實證檢驗條件。
2.2.2與模型構建相關的統(tǒng)計檢驗
根據(jù)ADF檢驗模型,我們發(fā)現(xiàn)變量RGDP、RINV以及RCONS均不存在單根,因此三者之間不存在長期穩(wěn)定的共協(xié)整效應。本文以RGDP、RINV、RCONS作為變量構建三維向量自回歸模型,在模型構建之前必須對最適滯后期進行確定,本文運用AIC(AkaikeInformationCriterion)的方法進行最適滯后期的選取,根據(jù)表5的結果,我們選取最適落后期為2期。根據(jù)穩(wěn)定性檢驗可以看出,所有差分方程特征根都小于1(詳見表6),證明本VAR模型是定態(tài)的,因此本文后期檢驗都會以此VAR模型為前提,進行詳述的檢驗分析。
2.2.3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為探索RGDP、RINV以及RCONS之間的進一步關系,本文選取Granger檢驗對上述三個變量使用因果關系檢驗。在進行Granger檢驗之前,必須選取一個最適落后期,進而使得模型的解釋能力不受影響。本文利用AIC進行最適落后期的選取結果如表5所示,Granger檢驗結果如表7所示。
由表7可知,RGDP不是RINV的Granger原因的P值是顯著的,拒絕原虛無假設,表明RGDP是RINV的Granger原因,即GDP的增長率可以預測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率。RINV不是RCONS的Granger原因的P值是顯著的,拒絕原虛無假設,表明RINV是RCONS的Granger原因,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可以預測居民消費支出增長率。RCONS不是RGDP的Granger原因以及RGDP不是RCONS的Granger原因的P值均是顯著的,因此,居民消費支出增長率與GDP增長率之間存在統(tǒng)計上的Granger因果關系,亦即居民消費支出增長率與GDP增長率之間能夠相互預測。
2.2.4沖擊反應分析
為了判斷來自某單個標準差的隨機擾動項沖擊對取值以及研究結果的影響,本文利用沖擊反應函數(shù)來對VAR模型進行解讀。在分析居民消費支出、固定資產投資與GDP之間的動態(tài)關系時,考慮到脈沖響應函數(shù)的結果對模型中內生變量的排序較為敏感,因此,這里將利用Pesaran和Shin(1998)的廣義脈沖響應函數(shù)法進行分析。
根據(jù)圖1的結果我們可以知道,GDP增長受到居民消費支出增長率一單位標準差的負向沖擊后,滯后2期沖擊反應效果最大,2到5期沖擊反應值逐漸增大,然后從落后6期沖擊反應值開始下降且一直持續(xù)到第8期接近于0,這表明短期內居民消費沖擊對GDP增長并沒有起到驅動作用,但長期居民消費變動會對經濟增長產生正向的影響。對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的正向沖擊,經濟增長在整個預測期間呈現(xiàn)出較大的波動趨勢,落后1期的沖擊響應效果最顯著,其后就開始呈現(xiàn)先下降后上升的趨勢。這說明,固定資產投資沖擊對經濟增長短期驅動效果明顯,但長期驅動效果較差。從整體上來看,固定資產投資沖擊對GDP增長的短期影響最大,而居民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長期影響較為顯著,因此要促進經濟持續(xù)增長就要在進行合理的固定資產的前提下更加重視居民消費的重要作用。
2.2.5預測誤差變異數(shù)分解
在了解各個因子沖擊對我國GDP的動態(tài)影響結果后,本文接下來將GDP增長率進一步的分解,其預測誤差變異數(shù)的具體情況如表8所示。
根據(jù)表8可知,在GDP增長的波動中,大約有3864%-4084%可以通過固定資產投資的變動加以解釋,大約有11.02%-12.59%可以由居民消費支出的沖擊來解釋,其余部分的波動可以歸結為經濟增長本身的影響,這可以理解為“慣性”作用??傮w而言,RINV沖擊對GDP波動解釋程度呈現(xiàn)出波動上升的走勢。這說明,RINV沖擊對GDP增長波動的沖擊效應最大;居民消費支出變動對GDP增長波動的解釋力度基本穩(wěn)定在12%左右,作為拉動GDP增長的次重要因素。
3研究結論
本文通過構建向量自回歸(VAR)模型,利用沖擊反應函數(shù)和方程分解方法實證檢驗了居民消費、固定資產投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動態(tài)影響,并得出了以下結論:
(1)格蘭杰因果檢驗表明,GDP與固定資產投資、固定資產投資與居民消費支出之間是單向影響的關系,而居民消費支出與GDP之間則是雙向影響的關系。我國居民消費與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相比較而言,居民消費支出是經濟增長更強的格蘭杰原因。
(2)脈沖響應函數(shù)分析表明,從短期來看,固定資產投資對GDP增長具有明顯的驅動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對GDP的驅動作用不斷減弱。從長期來看,居民消費支出對GDP增長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拉動效果越來越顯著。
(3)預測誤差變異數(shù)分解表明,固定資產投資和居民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都存在顯著地拉動作用,固定資產投資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導因素,居民消費的作用次之。
參考文獻
[1]陳朝旭,張文,趙宇飛.我國固定資產投資規(guī)模與宏觀經濟關系的實證分析[J].工業(yè)技術經濟,2005.
[2]周勇飛,張依茹.湖北省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
[3]宋麗智.我國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增長關系再檢驗:1980—2010年[J].宏觀經濟研究,2011.
[4]王蔚靜,伏寶會.試論我國近年來固定資產投資效率[J].投資研究,1997.
[5]王小魯,樊綱主編.中國經濟增長的可持續(xù)性—跨世紀的回顧與展望[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6]談友勝.關于我國固定資產投資效率問題的研究[J].投資研究,2010.
[7]楊佐平,沐年國.ICOR:固定資產投資效率與經濟增長方式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1.
[8]文鋒,姚樹榮.居民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及政策選擇[J].學術論壇,2002.
[9]李傲.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省際比較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6.
[10]徐鳳,金克琴.中國居民消費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11]熊愛華.我國居民消費與經濟增長分析[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