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兆源
美育,又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通過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語文還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fā)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審美感知和審美創(chuàng)造的能力?!钡拇_,小學語文課堂必須要滲透美育。那么語文課堂中應該怎樣實施美育呢?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要做到如下幾點:
生動活潑的語言美
語言的思想美 “語言是思想的表現(xiàn)”,課文通過語言充分表現(xiàn)了如詩如畫的祖國山河的壯美。比如,《趵突泉》由衷贊美了山東濟南被譽為“第一泉”的趵突泉的活潑、晶瑩之美;《長城》歌頌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之美;《西湖的“綠”》贊美了杭州西子湖畔的獨特之美“滿眼綠色”。
語言的標準美 我國的語言多種多樣,在56個民族中,幾乎每個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語言。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做到率先垂范,帶頭使用標準的語言。無論是參加校園的各項活動,還是在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都必須使用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并且所表達的語言還要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標準,講究語言的標準美?,F(xiàn)行小學語文教科書所選的課文都是通俗易懂的文體,所運用的語言非常規(guī)范、標準。只要我們教給學生正確的讀音及誦讀方法,必然就會實現(xiàn)語言的標準美。如《古井》和《鏡泊湖的奇觀》等課文,都很講究語言的表達和運用,具有語言的標準美。
語言的文采美 語言的文采美,即是語言表達精確、生動、形象,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美的熏陶。要做到語言的文采美,首先要做到言之有物,詞要達意,講究表達技巧,追求藝術完美。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詞語多種多樣,句式運用靈活多變,修辭方式五彩繽紛,語言的文采美使人陶醉。如《觀潮》的氣勢磅礴,《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嚴肅悲壯,《丑小鴨》的質(zhì)樸通俗、富有童趣,《麻雀》中母愛的無私偉大等,都彰顯了語言的文采美。
形象逼真的個性美
小學語文教科書描寫人物的選文,一般都是通過對人物的描寫來反映人物言行美、神態(tài)美、個性美的。尤其是通過對人物的外貌、個性等的細膩描寫,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人物的真、善、美。這些形象逼真的人物個性,是直觀教學的最好題材,既可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又可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和意志性格。比如,《少年閏土》中的閏土聰明、能干、機靈,是一個可愛的少年;《出色的老師》中具有堅持公共道德和遵守規(guī)則的優(yōu)秀品德的黑人同學,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中自覺嚴格遵守紀律而英勇獻身的邱少云;《小英雄雨來》中聰明勇敢、熱愛祖國、不畏強暴的小英雄雨來;《地震中的父子》中充滿自信、不向困難屈服的父子倆等。每教完這些課文,筆者都會要求同學們重溫這些人物個性形象,并深刻領會,仔細琢磨,再三回味,進而懂得分析美、鑒賞美、領悟美。
身臨其境的情境美
小學語文教科書內(nèi)容詳實,選文形式多樣。把景物描寫得淋漓盡致、栩栩如生,使人如身臨其境的文章,也不勝枚舉。在這些課文中,所刻畫的人物千姿百態(tài),所表現(xiàn)的意境如身臨其境。這些形象逼真的情境,無不令人心曠神怡,陶醉其中。在教學這些課文的時候,筆者緊緊抓住所描寫景物的特點,要求學生通過形式多樣、富有感情的角色誦讀,務求讀出感情,讀出特點,讀出重點,進而進一步感受文章美的情境。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筆者先范讀課文,然后要求學生通過個人讀、小組讀、集體讀,讀出漓江水的三大特點“靜、清、綠”,讀出桂林山的三大特點“奇、秀、險”。接著,再引導學生找出說明這些特點的句子:用“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突現(xiàn)“靜”;用“能看見江底的沙石”體現(xiàn)“清”;用“一塊無暇的翡翠”形容“綠”;“奇”表現(xiàn)在“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秀”表現(xiàn)在“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險”表現(xiàn)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所有這些都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時學生會從內(nèi)心發(fā)出贊嘆:桂林山水真美啊!讓人好像身處于風景如畫的仙境,可謂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樣,學生從中得到了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游戲表演的再現(xiàn)美
小學生活潑好動,往往喜歡模仿。在教學中,筆者認真鉆研教材,吃透教材,編排課本劇,設置情景,讓他們說一說、扮一扮、演一演,以動移情,通過他們?nèi)肭槿刖车谋硌荩鷦拥剡€原了人物原型和再現(xiàn)了故事情節(jié),從而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了課文內(nèi)容。如在教學課文《挑山工》的第一自然段時,筆者就運用了“表演”的手段,在學生初步理解文章詞句的基礎上,讓一些學生表演挑山工登山時的樣子,讓其他學生邊看邊說文中的語句。這樣一來,學生們很快就了解和熟悉了挑山工的形象,為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做了很好的鋪墊。
由此可見,語文教學中需要美育。美育是語文教育的核心,更是語文課的精髓。語文教學中假如沒有美的感染,美的熏陶,這種教育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既要傳授知識,又要培養(yǎng)能力,更要把美的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真正讓學生做到發(fā)現(xiàn)美、懂得美、喜歡美,從而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語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十二省小語教材編寫委員會.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教學參考[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廣東省茂名市茂南區(qū)金塘鎮(zhèn)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