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娜
小時候,我常常趴在陽臺上,癡癡地盯著夕陽,我總是以為落日是太陽最美的面容。那深邃而明艷的紅色,不象朝陽那么刺眼,那么鋒芒畢露,讓人畏懼而不可接近。落日的紅色宛如一個博大的胸懷,能包容世間萬千,厚重而不張揚,沉默而不狂傲。
雖然生活在農(nóng)村,但還是很難得有機會看到完整的落日,它總像“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姑娘,羞答答地與我玩捉迷藏。有時,它靜靜地在高樓的身后;有時,它扯片云煙作面紗;有時,它竟像傳說中的孫悟空,騰云駕霧,一溜煙,就飛得無影無蹤。我就這樣樂此不疲地與落日玩耍:探著腦袋伸著脖子,妄想揭開它神秘的面紗,最終卻一次次無功而返。唐代大詩人李商隱寫道“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每當(dāng)我目送著落日謝幕于地平線以下,心中總是充滿了惆悵:蔚藍的天際還隱約閃爍著它方才走過的弧線,一片廣闊的紅霞漸漸被夜幕取代,欲想找回落日的美……讀書之后,依舊喜愛落日,不過每當(dāng)觀賞落日時,心中卻多了幾絲聯(lián)想。望著落日留下的遺物——晚霞,古往今來,一顆顆隕落的巨星常常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病榻上與技術(shù)人員交流的鄧稼先,帶病研究放射性元素的居里夫人,在生命晚期寫下《歡樂頌》的貝多芬……他們,豈不也是人類長河里的一輪輪落日嗎?他們像落日,給人留下壯美的印象。小時候的我為落日感到惋惜,它的登場不如朝陽那么光鮮,謝幕又是寂靜的,它的生命那樣稍縱即逝,短得如同一聲嘆息,更可悲的是,接踵而至的黑暗近乎要淹沒了它曾經(jīng)所有的美麗——落日留給我的印象是那么凄美。
但如今我明白了,落日的價值不在于它擁有了多少,而在于它留下了多少。朝陽擁有耀眼的光芒,燦爛的身姿,然而它留下了什么?什么也沒有。再看看落日,它永遠無法擁有太多,它的色彩平淡無奇,安靜得無法引人注目,但是,在它逝去前,它留下了晚霞——霞光萬丈,繚繞不絕!它留下了晚霞,讓人們手握一點光明,去向黑暗挑戰(zhàn)。
那些人類文明史上的巨人們,不也一樣么?他們走了,但他們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精神知識財富,引領(lǐng)人類向未知發(fā)起又一輪探索……
又是一個黃昏,落日映入我的眼簾,更映入我的心上,我沉思著,人,是否都應(yīng)該為世界留下些什么呢?
指導(dǎo)老師: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