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娥 萬艷琴
人物簡介
李莎莉女士,香港小學退休校長會主席,湖南省海外聯(lián)誼會理事,港區(qū)省級政協(xié)委員聯(lián)誼會會員,荃灣信義學校校長,荃灣區(qū)小學校長會主席,香港童軍總會荃灣區(qū)務委員會主席,教育署公益少年團(荃灣區(qū))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湖南省委員會特邀委員,香港地區(qū)事務顧問,教育署敬師委員會主席,教育署小一入學組主席,現(xiàn)代教育研究社外務總監(jiān),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名譽會員部主席,香港資助小學校長職工會副主席,香港學界體育聯(lián)會(荃灣區(qū))副主席,教育署學位分配組委員,荃灣區(qū)小學英語教學支援網(wǎng)義務總監(jiān)。
李莎莉女士,祖籍湖南湘潭,5歲時跟隨家人來到香港,從此與香港結緣。她在荃灣信義學校堅守了41年,從一名普通教師逐步晉升為校長,擔任校長長達19年。退休後,她受邀到香港現(xiàn)代出版社擔任外務總監(jiān),同時積極參與組織小學退休校長會,鼓勵退休校長終身學習,繼續(xù)為教育事業(yè)發(fā)光發(fā)熱,用巨大的熱忱去追求生命的火花。
她一生只為一份事業(yè)——教育,奮鬥終身。
孜孜不倦 擁抱教育夢
青春是一首歌,那些音符回蕩在李莎莉女士的腦海裏,曲中故事讓人回味無窮。
“初生牛犢不怕虎”,年輕的、勇敢的、鬥志昂揚的她決定奔赴當時還很落後,條件特別艱苦的新界——荃灣。 20歲的她,第一次踏上工作崗位,從事教書育人的工作。荃灣,一個夢想開始的地方,她,就是那個夢想家!
“1960年的荃灣是很鄉(xiāng)下的一個地方,小孩子超齡了,都沒有讀書?!睉浖爱斈甑膶W生,她如是說,“我的學生只比我小三四歲,他們?nèi)昙壊砰_始學英語,基礎很差,那時我是教英文的,經(jīng)常課餘留他們在學校背英文單詞?!蹦昙o輕輕的李莎莉女士在那個時候卻要打扮得很成熟,經(jīng)常穿旗袍,只為在學生面前樹立威信,不然學生就不怕她了。第一次為人師,她想盡了辦法,尤其是應付這群特殊的學生,作為班主任,她不僅在形象上改變,還要從教學方法上去適應學生,她經(jīng)常擠出休息時間幫助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批改額外練習的家庭作業(yè),並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教他們學好功課,教他們做人的道理,還組織多種形式的班會活動,從各個方面去開闊他們的視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可以說,她真心對學生親如兄妹!
“可能我們的年紀差不多,有很多共同語言,我跟學生的感情很好?,F(xiàn)在有很多我擔任班主任期間教過的學生回來探望我,他們對我說‘那個時候最怕你留我背單詞了?,F(xiàn)在他們參加工作了,又很感激我,‘都是你教得好啦,逼我們背單詞!其實學生是明白的,你為他好,對他嚴,他都能感知到?,F(xiàn)在那些舊學生他們的相貌看著可能比我還老,已經(jīng)滿頭白髪了,但是當我們一起回憶那些年相處的時光,依舊覺得很好玩,特有趣?!崩钌蚺啃牢康卣f到。
她在荃灣信義學校耕耘了整個教學生涯。當了幾年的專職英語老師之後,她慢慢升級成為學校主任、副校長、校長。她用實力見證自己的能力,一路辛苦一路歌,她為教育奉獻了青春,甚至是一輩子。在這所學校,她當了19年的校長!此種能力,此種毅力,此種魅力,無不令人讚揚,欽佩,驚嘆!
嚴謹與溫情並重 共建學校大家庭
談及管理心得,李莎莉女士說:“首先,我覺得做校長先從老師開始做起很重要。很多人都沒有體驗教學過程,也沒有做主任管小部分人的經(jīng)驗,而直接做校長的話,可能會跟老師有距離感。其次,在任何一個部門做領導都是需要團隊精神的。沒有團隊精神,無論這個校長怎麼有本事,都不能充分發(fā)揮出來。最後,做校長還要親力親為,發(fā)揮榜樣的力量。比如,我每天早上7:15之前就到學校了,因為我想親自主持學校早會。在親自參與的過程中,我能明確自己想跟學生講什麼,還能聽聽老師講了什麼。因為校長都參與了,大家都幹得很起勁。”
李莎莉女士的人生價值在荃灣信義學校得以體現(xiàn),在這所學校,她堅守了41年,直至退休。她覺得在這裏的每一天都很開心?!半m然我退休了,但是我們學校同事到現(xiàn)在還好像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一樣。我們當中大多都是退休的老師,還有少數(shù)老師仍在教書,但是我們每三個月就會聚在一起吃飯,講講過去和現(xiàn)在很開心的事。最感動的是他們每年都給我慶祝生日,感覺特別快樂,因為他們有這顆心。我們就是以這個大家庭的模式去做的。”
校風是一所學校的風氣,是全體師生所形成的穩(wěn)定的精神風貌;校風是學校的作風、教風、學風的總和。這就好比是通過一個人的行動方式能夠看出這個人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了解到這個人的整體行事作風。荃灣信義學校是一所基督教學校。關於校風,李莎莉女士解釋道:第一,有教無類。什麼人我們都教,無論他的家庭背景怎麼樣。第二,師者之心。老師們都學《圣經(jīng)》上的教語,“非以役人,乃役於人?!币蛩诘膶W校裏,老師是服侍學生的,校長也是服侍老師的。
令李莎莉女士記憶猶新的是香港回歸前的內(nèi)地移民潮,這些新移民的孩子們中文、數(shù)學基礎都不錯,但英文基礎完全不行。面對新移民的教育難題,李莎莉女士竭力主張有教無類,接收了許多移民子弟。她親自組織老師們在課後把近幾年的教材融合起來重新編寫;她還要求班主任將每一個學生配對,安排老師跟這些學生玩,盡力幫助他們?nèi)谌雽W校。
在一番努力之下,移民子弟們的進步有目共睹,有些甚至超過了香港學生的英語水平。此番成就,令時任香港總督彭定康都聞訊前來觀摩。而在匯報活動上,做司儀的正是兩個來自內(nèi)地的學生,他們完全運用英文跟彭定康對話,令其讚嘆不已。也因此,李莎莉女士治校有方的聲名一下子轟動教育界,許多學校紛紛邀請她去做演講分享經(jīng)驗,香港電臺也訪問李莎莉女士讓她分享經(jīng)驗。
緊接著,李莎莉女士又以荃灣區(qū)小學校長會和教育署荃灣分區(qū)的名義向優(yōu)質(zhì)教育基金申請到了3200萬元,開展為期三年的“荃灣區(qū)小學英語教學支援計劃”。她聯(lián)絡了荃灣區(qū)所有的32所小學,請到來自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地的16名外教,又在這32所小學中要求學校推薦16名英語教師跟著16名外教共同研究,扎扎實實做好這份英語教育工作。還出了一本Phonics學習書《Primary Phonics》,這一創(chuàng)舉對香港小學英語教育產(chǎn)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每個問題學生的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家庭,家長教育比學生教育更重要。為此,荃灣信義學校做了很大努力,定期開展家長座談會,開放家長日活動,校長和老師常約見有問題的學生和家長,幫他們解決困難。師生關係、家校關係都更加融洽。李莎莉女士希望學生、家長和社會在時代發(fā)展的潮流中仍要繼承和發(fā)揚尊師重教的傳統(tǒng)美德,改善師生關係,共同營造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在嚴謹教學的工作氛圍裏,在充滿人情味的處事風格中,在以身作則的領導風范下,李莎莉女士在教育路上自信滿滿,認認真真,大踏步地向前進!
初心不改 永葆教育情
初心可能是一份遠大的志向,世界能不能變得更好,我要去試試。初心也許是一個簡單的愿望,靠知識改變命運,靠本事贏得榮譽。有的初心,走著走著,丟失了,而有的初心,走的再遠,我們依然會堅定地靠近它。李莎莉女士的初心即盡己所能為教育事業(yè)做出貢獻。
最令她難忘的是,主辦退休告別會那天,當時香港特區(qū)教育署署長羅范椒芬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出席了李莎莉女士的退休告別會,並做主禮嘉賓。她說:“教育署署長主動親自參加下級一個校長的退休告別會,這是沒有發(fā)生過的事!”她沒想到自己隨口一說,署長便真的過來捧場了。她感到無比激動,無比自豪,無比幸福!
李莎莉女士退而不休。累積了豐厚實戰(zhàn)教學經(jīng)驗的她,被邀請加入現(xiàn)代出版社工作了14年。主要是從一線教學的角度給編委會提供建設性意見,引導他們?nèi)W校多跟老師交流溝通,對老師多一點服務,從而設計出更合理更實用的小學教材。
李莎莉女士感言,“以前每所小學都有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有一部分講的是國家教育,孝敬父母、尊師重道、愛人民等,但我們不特別說明這就是國家教育,而是潛移默化,春風化雨。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不是一下子就能改變過來的。很多內(nèi)容都可以通過教科書把這些信息傳達出來的,不需要硬去編這樣的課程?!?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09/21/qkimageshrjjhrjj201810hrjj20181013-7-l.jpg"/>
香港退休小學校長會的組織,她也參與了很多。“以前沒有這個退休小學校長會的,很多小學校長就說在我退休之後組織一個。因為以前我是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副主席,所以退休後我就在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屬下成立了名譽會員部,為資助小學退休的校長成立了一個聯(lián)誼的平臺。後來因職工會很多限制,無法發(fā)揮成立的目的,經(jīng)名譽會員部理事詳細考慮後,重新成立了香港小學退休校長會?!?/p>
香港小學退休校長會是社團註冊的,各方面受限制較少。除了是小學退休的校長外,只要是教育界退休的朋友,例如教育局退休的官員、大學的講師、中學的校長、幼稚園的園長等都可以加入這個組織,教育界就是一家人,不應限制這麼緊。
退休小學校長會於2017年2月正式註冊為社團,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一年多了,共有280多人,集合的都是教育界的人才,這一批都是很有經(jīng)驗的校長和教育工作者。如今還開設了很多興趣小組,目的就是為了讓同仁們退休後仍有一種終身學習的精神,借這個平臺繼續(xù)為教育做貢獻。
“比如,教育署公益少年團和其他社團有很多徵文比賽、音樂比賽,選拔模范生等,我們都可以去幫他們做評委。雖然我們已經(jīng)退休,但我們還希望用己所長為教育做出一定的貢獻。我們積極鼓勵退休校長要終身學習,再讓自己富有生命力,去開啟人生第二階段,用巨大的熱忱去追求生命的火花?!?/p>
教育要把根基打扎實
在教育子女方面,她深得此理:“有的人認為,讀小學一二年級時可以讓孩子們盡情地玩耍,但我覺得一個好的行為習慣是越小培養(yǎng)越好,所以我的女兒讀一至三年級時,我都是跟著她一起成長的,引導她怎麼樣去做功課,怎麼樣去學鋼琴,跟她分配時間,什麼時候?qū)W什麼,這樣到了三年級下學期時,她完全可以自律了,也就是她已經(jīng)習慣了這個學習模式,她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了。很多家長就誤會說,到了三四年級孩子很難管了,那是因為他一二年級時沒怎麼管他,突然你要管他,他已經(jīng)習慣了自由。所以我覺得孩子越小,你去培養(yǎng)他自律的行為模式就最好了。”教育就是這樣,需要很多耐心,還要遵循教育的規(guī)律,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方得正果。正所謂“養(yǎng)兒易,育兒難”。
針對香港教育現(xiàn)狀,李莎莉女士認為:“現(xiàn)在的學校很注重學校的形象,而忽略了打好學生的學習根基。其實一所好學校是不用做這麼多宣傳的,只要把根基打正,就是打在孩子教育的方面,因為老師的時間就只這麼多,做太多的雜務,教學的時間反而少了,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做雜務又很費時,根基如果沒打牢,可能就本末倒置了?!?/p>
談及小學教育的重要性,她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小學教育好比建房子要打樁,這個根基越扎實,建起來的房子就很難再搖動。教育就應從娃娃抓起,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地教育好每一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教育路上,李莎莉女士毅然前行,敢於追求,一生只為教育事業(yè)奮鬥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