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慶
在我的家譜中,北宋思想家周敦頤為一世祖,朝議大夫徽猷閣待制周燾為二世祖。在宋刻版的《周敦頤集·周敦頤年譜》和家譜中有這樣的詞條:“次子燾,字通老,一字次元,第百二,生于虔州,德清縣君蒲氏出也。初授司法,元祐三年李長寧榜登第,為貴池令,遷兩浙轉運使,知成都府,終朝議大夫徽猷閣待制。二子既顯,累贈宣奉大夫。蘇東坡知杭州時與之同官,親如兄弟,唱酬詩甚多,著有《愛蓮堂詩文集》,人稱茂叔有子,良不誣也?!盵1]
從這段不長的文字史料中我們可讀出先祖周燾和四川有著如下關聯(lián)信息:一是周燾生于四川閬州人蒲氏之腹,加之父親身上也流有一半成都人的血液(這在我所寫的《北宋思想家周敦頤與四川》一文中專門談到),他身上應該有四川人四分之三的血統(tǒng);二是周燾曾來過四川,做過成都的父母官——成都知府;三是周燾和四川文化名人蘇軾是親如兄弟的朋友,多有詩唱酬(這在我所寫的《北宋思想家周敦頤和文學家蘇軾之關系考》中有所表述)。而且周燾還是我和周恩來、魯迅這一脈的共同的祖先。
作為成都人的我,由于老祖宗周燾(次元公)曾作過成都府的長官,于是便去查找他在成都留下的痕跡。在存留不多的史料中,我發(fā)現(xiàn)了他在成都的一首五言律詩《和吳栻暑雪軒》[2]。順著史料一路查去,又發(fā)現(xiàn)在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 這年,吳栻在知成都府任上調任朝廷兵部侍郎,臨行前由他做東邀請同僚及朋友周燾、孫俟、田望、王澧等人到武擔山游宴。席間,作為東道主,吳栻作《題暑雪軒》[3]詩一首,在坐的朋友皆以詩和之。周燾當時是以成都府路轉運副使(宋朝一些府路只設副使,而無正使)的身份接替吳栻任成都知府之職的。而孫俟這年正好由陜西轉運副使改知秦州,趁履新閑暇的空檔期來成都走親訪友。那么宋朝的這些達官貴人、文人雅士為什么會選擇到武擔山游宴吟詩呢?
成都自古就是富庶之地,文人雅士、官僚百姓歷來喜歡逸樂,有游山玩水之風。位于成都平原腹地的成都城,地勢平坦,周圍少山,郫、檢二江(后稱府河、南河)穿城而過,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致使可供游玩的山較少(周邊山雖多,但那時交通不便,出遠門游玩費時不說,且很不方便),而可供游玩之水很多。明人曹學佺在《蜀中名勝記》中記載了成都東南西北四門之勝景,其中山僅有北門之勝的武擔山和學射山,東門之勝海云山。而武擔山就在城的眼跟前,游玩起來更方便,因此《蜀中名勝記》更將其列為北門勝景之首。[4]
說起“武擔山”, 很多成都人并不陌生,也有不少人寫過它的掌故。它的位置就在老城區(qū)西北角的北較場內(今天的江漢路新華賓館后院里)。樂史《太平寰宇記》云:“五擔山在府(成都府)西北一百二十步,一名武都山?!彪S著城市的發(fā)展,“五擔山昔在城外而今在城內”[5]。
關于武擔山的由來,卻有著一個美麗的傳說,《華陽國志》《太平寰宇記》《蜀中廣記》《方輿勝覽》等地理史書均對此有所記述:“武都有一丈夫,化為女子,色美而艷,蓋山精也。蜀之所無,有聞于王,開明尚納以為妃,未幾物故,王念之不已,筑墓使高,以示不忘武都,長人費氏五丁從而媚王,以大力負武都山土增壘之,不日墓與山齊,王名之曰武擔山,謂妃死而懷土也?!薄敖穸純燃芭騻扔幸徽凼L丈許,云是五丁擔土擔也?!盵6]
而《太平寰宇記》所載更為具體:“蜀記云,武都山精化為女子,美而艷,王納為妃。不習水土,欲去。王必留之,作東平之歌以悅之。無幾物故。王乃遣五丁于武都擔土為冢,蓋地數(shù)畝,高七尺,上有一石,圓五寸,徑五尺,瑩澈號曰石鏡,王見悲悼,遂作臾邪之歌,龍歸之曲?!盵7]《蜀中廣記》引宋人羅泌《路史》曰:“開明妃墓,今武擔山也。有二石闕、石鏡,武陵王蕭紀掘之,得玉棺中美女,容貌如生,體如水掩之。而寺其上,鏡周三丈五尺?!逼渌旅恢渫了拢置R寺,寺有東西二臺,西臺有暑雪軒諸勝。[8]
在成都城區(qū)的平坦地上,開明王妃墓大如山丘,人們索性把它謂之為山;又因它是由五丁力士擔土筑成,后人為了紀念“五丁” 之壯舉,便給此山取名為“武擔山”。
秦滅蜀后,張儀對成都城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擴建,從此五擔山便由城外變成了城里。在這喧囂繁雜的城市中,能有這么一塊山陵巍巍,風景秀美、靜謐的地方,自然而然就成為了一方名勝。加之三國時期,武擔山更因劉備在此登基做了蜀漢皇帝而為人熟知。《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記載:“(劉備)即皇帝位于成都武擔之南”, 南朝宋裴松之注曰:“武擔,山名,在成都西北,蓋以乾位在西北,故就之以即祚?!?[9]看來,劉備是聽信了諸葛亮擇一方潔土的建議,想借此“寶地” 作福蔭,以成就一番大業(yè)。
據(jù)宋人羅泌《路史》的記載,南朝梁代蜀地武陵王蕭紀是第一個在這里進行考古挖掘之人。他從墓穴的地宮中得玉石棺一具,里面躺一美女,水掩其身,容貌栩栩如生??磥?,當時開明王尚在痛失這位愛妃后,在其身后事上確實下了一番功夫,不僅不惜代價,從遠道擔來故土壘好陵園不說,而且連棺槨用料也十分講究:選用上好的玉石料;甚至連尸身也加以藥物處理,用藥水浸泡,讓她容顏長駐,這才會在八九百年后還能讓梁蕭紀得見開明妃之尊容。當時,蕭紀頓感冒犯,在焚香頂禮膜拜后,又將地宮關上,并在武擔山上建寺廟(公元552年)以示祭祀,并為寺廟取名“咒土寺”(又名石鏡寺)。這是因為南朝各代帝王大都崇信佛教,尤以蕭紀的父親梁武帝蕭衍為甚。他篤信佛教,自稱“三寶奴”,四次舍身入寺。受父親的影響,蕭紀也信奉佛教,從他建寺廟之舉就能看出他信仰的價值取向。而在為寺廟取名這個問題上,他也完全遵循了《佛頂尊勝陀羅尼咒》中的教意,相信聽到此咒的人能除一切罪業(yè)等障,即得永離一切惡病,眾苦消滅。有人以此咒,咒黃土一把滿二十一遍散其骸上,而使亡者即得往生十方凈土。咒土沾骨便得解脫,即舍惡趣而得升天——蕭紀就是帶著這樣一顆崇敬之心,來為開明妃重新安魂祈福的!
當時建寺,還修有東西塔、軒,為的是讓大家來此燒香祈福后,能有一個觀賞小憩的地方。經(jīng)此一打造,這里便成為成都一勝景,來此游玩的官、民絡繹不絕;亦成為文人墨客聚會和吟詩弄畫的好去處,他們曾留下許多不朽之作。
早在南朝陳代就有著名高僧、詩人釋惠標游歷武擔山,寫下《詠山詩》:“靈山蘊麗名,秀出寫蓬瀛。香爐帶煙上,紫蓋入霞生。霧卷蓮峰出,巖開石鏡明。定知丘壑里,并佇白云情。”[10]詩的前一句,寫出了武擔山秀麗的景色與這名字一樣聞名遐耳;后一句卻用武擔山這堆山丘的事實,道出了這段如“白云”般純潔無瑕的愛情故事的純情。“初唐四杰”之首的文學家王勃更以一篇《晚秋游武擔山寺序》來盛贊武擔山美景?!缎颉吩唬骸拔鋼`岳,開明故地,蜀夫人之葬跡,任文公之死所。岡巒隱隱,化為阇崛之峰;松柏蒼蒼,即入秪園之樹。引星垣于杏嶂,下布金沙;棲日觀于長崖,傍臨石鏡。瑤臺玉甃,尚控霞宮;寶剎香壇,猶分仙闕。琱櫳接映,臺疑夢渚之云;璧題相輝,殿寫長門之月。美人虹影,下綴虬幡;少女風吟,遙喧鳳鐸?!盵11]初唐四杰之一的盧照鄰也曾游歷過該寺,寫下《石鏡寺》詩:“古墓芙蓉塔,神銘松柏煙。鸞沉仙鏡底,花沒梵輪前。銖衣千古佛,寶月兩重圓。隱隱香臺夜,鐘聲徹九天?!盵12]曾任過唐朝宰相的蘇颋,貶官后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時有《武擔山寺》詩,描寫其游武擔山的感想,詩云:“武擔獨蒼然,墳山下玉泉。鱉靈時共盡,龍女事同遷。松柏銜哀處,幡花種福田。詎知留鏡石,長與法輪圓?!盵13]詩圣杜甫在成都時也多次游歷五擔山,并為山上的石鏡題詩,詩曰:“蜀王將此鏡,送死置空山。冥寞憐香骨,提攜近玉顏。眾妃無復嘆,千騎亦虛還。獨有傷心石,埋輪月宇間?!盵14]
如上所述,武擔山不僅僅是一個傳說,它更是一處有著鮮活內容的歷史遺跡。據(jù)說,經(jīng)探測檢驗,今天武擔山的土質與成都本地的土質亦有不同。
明人曹學佺在《蜀中名勝記·成都府三》記載:“武擔山今在藩司門右……,昔有咒土寺、東西二臺,西臺有暑雪軒諸勝?!盵15]在陸游所寫的《遠游》詩中有這樣的描述:“月明登暑雪,不落過秋風。”他在這首詩后又專門注釋了一番:“成都武擔山暑雪堂,歸州巴東縣江上秋風亭,皆絕景?!盵16]能被陸游這樣聞多見廣的大詩人稱為“絕景” 之處,可想而知當是何等的撩人心扉!
五擔山略呈馬蹄形,西高東低。梁武陵王蕭紀在修咒土寺時就為其作過一番規(guī)劃,在寺院內建了東西二臺。他在東邊的臺上建了一座“芙蓉塔”,又在西邊的臺上建了一座“暑雪軒”(石鏡就在暑雪軒內)。暑雪軒建在西邊高臺上(當時成都的最高點),可將平坦的成都城一覽無余;尤其在九月芙蓉花開的時節(jié),一眼望去,整座城市都在一片花海中,遍地錦繡。最絕的要屬蜀地的“三醉芙蓉”:清晨為白色,中午變成粉紅,晚上卻是艷麗的深紅,真可謂“花重錦官城”!
所以在武擔山來游玩賞花,一般都是帶上食盒來到暑雪軒,從早到晚待在那里,欣賞滿眼色彩的變化,觀賞日出日落,別有一番情趣。春夏也是一樣,都有不同季節(jié)的景色,因此,這里也自然而然成為文人墨客的最愛。
唐代西川節(jié)度使、詩人段文昌同友人共游五擔山時,就專門有詩贊西臺,詩曰:“秋天如鏡空,樓閣盡玲瓏。水暗馀霞外,山明落照中。鳥行看漸遠,松韻聽難窮。今日登臨意,多歡語笑同。”[17]此詩即描寫了秋高氣爽的天氣,又贊美了暑雪軒樓閣精巧玲瓏;今日登高即望見了日落的霞光,又瞧見了鳥飛漸漸遠的身影,好不愜意!以兵部侍郎出鎮(zhèn)東川的楊汝士、西川觀察巡官李敬伯、和溫和、姚康等一干文人雅士當時在場,都有應和之詩。
南宋潼川府路轉運副使喻汝礪在《游西臺院暑雪軒觀石鏡》詩中,談到他登高暑雪軒后一眼望去的觀感:“遠翠浮蕩潛,輕鷗下聯(lián)軒。密竹罥幽徑,新蒲澹清漣。初游愜馀懷,既久幽念攢?!盵18]宋人孫應時在做四川安撫制置使兼成都知府丘崇的幕僚時,曾無數(shù)次地登臨五擔山,他在《燭湖集》中留下了多首游歷五擔山的詩。其中一首徑直題名曰《五擔山》。詩人描寫他站在西臺上觀看到的景象:“風煙帶城郭,禾黍半江村?!彼陀讶藥熚那锶胀挝鋼轿髋_時,還寫下唱和之詩《武擔西臺和師文作》。詩友同坐暑雪軒眺望,西臺外則是:“十畝有余竹,一窗無數(shù)山?!笔堑?,在天氣晴朗之時,遠處之青城山、西嶺雪山都能盡收眼底。另外,詩人還寫有《武擔山感事》詩多首,除寫到登高所見“鷗鷺白蘋渚,牛羊黃葉村” [19]的景致外,更多地是抒發(fā)由這些景致所引起的離愁別緒。
這里還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個人,就是1998年在成都龍?zhí)多l(xiāng)保平村某磚瓦廠發(fā)掘的一座夫婦合葬古墓,其墓主人便是成都人、北宋陜西轉運副使宋京。[20]這位宋京在他的《五擔》詩中,不僅回溯了五擔山之由來,還極寫武擔山風光之美:“如今佛閣倚空翠,老木盤郁摩蒼天。晴云入穴西山出,卷簾坐見嵐光滴。”[21]前句說的是佛院處的近景,這里古樹參天,滿目蒼翠;后句舉目遠眺,在晴朗的天氣里,西嶺雪山便映入眼簾,卷簾坐在這暑雪軒里,這不分明就是一幅風光無限好的山水畫嘛!
回過頭我們再來看吳栻和周燾的兩首《題暑雪軒》的詩:“咒土臺頭寺,披襟笑語閑。千年云抱石, 六月雪彌山。酒熟芻嘗外,茶新碾試間。要須時點筆,來此賦躋攀?!薄俺缗_窮石照,氣味樂偷閑。南陸朱明馭,西闌白雪山。茶甌回舌本,麈尾落談間。欲綴風煙句,彌高不可攀?!边@相互唱酬的兩首詩不僅對仗工整,而且讀來輕松自在。雖然為炎炎烈日之夏天,在這么個古樹環(huán)抱,蒼松翠竹蔽日的環(huán)境中,卻看得出他們的心情是放松和愉悅的:喝著新茶,酌著溫酒,談笑天地間。
看哪!六月炎炎烈日照,西闌西嶺白雪山!忽然間,我茅塞頓開,讀懂了“暑” 和“雪” 硬要放在一堆的含義:人在此“軒”中,身雖處于暑天里,卻仿佛在“雪天”,遠觀是西嶺的雪彌山,近處是“老木盤郁摩蒼天” 帶來的涼爽。難怪,大文豪陸游會解釋說,這里是他見過的為數(shù)不多的“絕景” 佳地!
注釋:
[1](宋)度正:《周敦頤集·濂溪先生周元公年表》,岳麓書社2007年版
[2][3][8][15](明)曹學佺:《蜀中廣記·成都府三》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4](明)曹學佺:《蜀中名勝記》卷二,重慶出版社1984年版。
[5][6][7](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七十二,中華書局2008年版。
[9](西晉)陳壽:《三國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10](宋)李昉等:《文苑英華》卷一百五十九,中華書局1966年版。
[11](唐)王勃:《重訂新校王子安集》卷六,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2](唐)盧照鄰:《盧昇之集》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13](明)楊慎:《全蜀藝文志》卷十四,北京線裝書局2003年版。
[14](唐)杜甫著,(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中華書局1979年版。
[16](宋)陸游著,錢仲聯(lián)校注《劍南詩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17][18](宋)袁說友:《成都文類》卷五,中華書局2011年版。
[19](宋)孫應時:《燭湖集》卷十七,商務印書館1975年版。
[20]劉雋一:《北宋宋京夫婦墓志銘考釋》,《中國典籍與文化》2013年(總第87期)。
[21](宋)袁說友:《成都文類》卷三,中華書局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