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蓮
內容摘要:論文結合傳世文獻梳理了敦煌文獻中“悉羅”的諸種異名,并結合出土實物考證了悉羅的命名緣由、材質、功用等。
關鍵詞:悉羅;敦煌文獻;異名
中圖分類號:G256.1;K87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8)03-0113-06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various names for xiluo that can be found in Dunhuang documents and studies why it was so named, what it was made of, and how it was used.
Keywords: Xiluo; Dunhuang documents; different names
一 “悉羅”之諸種異名考
1 銅鐵器:銅悉羅壹,在柜。(S.1624背《天福七年(942)某寺常住什物交歷》)
2 大銅悉羅壹,漢摩候羅貳。(P.2917《某寺乙未年后常住什物點檢歷》
3 木悉羅壹,在庫。新花盤子貳,鏡角漆碟子壹,在行像柜。(P.4004《庚子年后某寺交割常住什物點檢歷》)
4 銅悉羅叁,內貳全……木白像子上有蓮花埵、銅悉羅并蓋。 (P.2613《咸通十四年正月四日沙州某寺就庫交割常住什物色目》)
5 墜銅尺五面,悉羅壹。(P.3410《沙州僧崇恩析產遺囑》)
關于以上敦煌文獻中出現的“悉羅”,杜朝暉認為“悉羅”“有銅質的、木質的”,語音與傳世文獻中的“廝羅”相似,懷疑其“或是‘廝羅”,“又作‘叵羅‘沙羅‘沙鑼”,“是一種供盥洗用的器具” [1]。由于所見材料的限制,她并未能充分論證“悉羅”肯定就是傳世文獻中的“廝羅”。而從上舉這些敦煌文獻來看,只能看出“悉羅”當是一種銅制或木制的器物。其實傳世文獻中還有“鏭鑼”一詞,唐王燾《外臺秘要》(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卷21《主眼風赤久赤胎赤方》:“銅鏭鑼一尺以下面者一枚,著石鹽末如杏仁許,油脂半雞子許,相和合鹽。取柳枝如箸一握,急束齊一頭,用研油脂三埵日,狀如墨,取熟艾如雞卵大,剜地作小坑,置幾于下,安艾著火,合銅鏭鑼于上,其下仍令通氣,火盡即成。常蓋頭,欲用時以綿纏杖子頭點取藥,著兩眥頭。毎夜著即臥。蘇六方云:頓用甚效。”《漢語大字典》載鏭字,解釋為“化學元素‘銫的舊譯”[2],但“鏭鑼”中“鏭”顯然不是這個意思。日本山田業(yè)廣引述滕惟寅:“‘鏭字當作‘鈔。”[3]也就是說他認為此條中“鏭”是“鈔”的誤字。他認為“鏭鑼”就是“鈔鑼”,這是正確的,“鈔鑼”就是沙羅、沙鑼,鈔即是沙的換旁俗字。不過“鏭”并不是“鈔”的誤字。明朱橚《普濟方》(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卷73《眼目門》也記載了同一個藥方,敘述大致相似,也作“銅鏭鑼”?!吧宠尅本褪乔懊嫣岬降膹P鑼?!吨袊┪飫e名大辭典》收有“鑼”條目,釋義為:“古代用于軍中的金屬盥具兼樂器,形如淺盆?!盵4]別名列有“沙羅”“沙鑼”“廝鑼”“鐁鑼”“鑼”“篩鑼”“戌羅”“鈔鑼”等?!吧宠尅币辉~詞無定型,當是一個連綿詞或外來譯音詞無疑,所以“鏭鑼”也是沙鑼的另一種寫法。除了《中國博物別名大辭典》收錄的這些別名和“鏭鑼”外,筆者又從典籍中找到了他們的其他一些寫法。
6 右以葛根粉二大錢、水二合調勻,瀉入沙鑼中,側轉令遍,如蕩粉皮法,重湯內煮,令熟以糜飲相和食之,亦治癎。(宋佚名《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卷10《葛根粉治小兒吐逆壯熱不下食》)
7 《食醫(yī)心鏡》:治小兒壯熱嘔吐不住食驚癎方,粉二大錢,以水二合,調令勻,瀉向鏭鑼中,傾側令遍,重湯中煑,令熟以糜飲相和食之。(宋唐慎微《證類本草》(四部叢刊景金泰和晦明軒本)卷8《草部中品之上》)
8 右用以葛粉二錢、水二合調勻,瀉向鏭鐸中,傾側令遍,重湯中煮,令熟以摩飲相和食之。(明朱橚《普濟方》(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卷395《嬰孩吐瀉門》)
9 小兒嘔吐壯熱食癎,葛粉二錢、水二合調勻,傾入錫鑼中,重湯蕩熟,以糜飲和食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卷18上《葛》)
這幾段醫(yī)書內容大致相同,“鏭鐸”“錫鑼”并當即是沙鑼(鏭鑼)。又可作“娑羅”“挲羅”。唐般若斫羯啰譯《摩訶吠室啰末那野提婆喝啰阇陀羅尼儀軌》:“又若以銅娑羅中盛灰,灰中著白花,亦得治病?!保ā洞笳亍稵21P224b)唐李肇《翰林志》(知不足齋叢書本):“內庫給青綺錦被、青綺方褡、青綾單帕、漆通中枕、銅鏡、漆奩、象篦、大小象梳、漆箱、銅挲羅、銅觜椀、紫絲履、白布手巾、畫木架床、壚、銅案席、氈褥之類畢備。”明張自烈《正字通·金部》:“鑼,銅器?;蜃魃?、廝,《宋志》‘駕前皆捧廝鑼,《元志》作‘水礶沙鑼,南宋《市肆記》亦言酒器沙鑼,蓋水盆以金銀為之,如今之銅面盆,沙、廝皆音相近。一說訛作廝。”概“鑼”本只作“沙羅”,后為了突出其材質,“沙”字增旁作“”,或換旁作“鈔”?!皬P”與“鐁”“”的關系也是如此,增旁作“”,換旁作“鐁”。結合敦煌文獻發(fā)現的“悉羅”來看,“鏭”與“悉”的關系也應該是這樣,“鏭”為“悉”的增旁俗字。除了上引五條帶有“悉羅”的敦煌文獻,筆者又發(fā)現了另外一條。P.4283《詞句摘抄》:“杯盞、銀盂子、銀悉羅、缽盂?!便y悉羅與杯盞、銀盂子、缽盂等并列,正說明它也是一種盛裝液體的器具,與“沙羅”為臉盆、水盆正相合。傳世文獻中也常把“沙羅(廝鑼)”與盂子、唾盂一類的洗漱器具并列。宋胡宿《文恭集》(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卷27《內制》有“就驛賜北使銀沙鑼、唾盂等口宣”。金張瑋《大金集禮》(清末抄本)卷9《親王公主》:“金鍍銀浮圖青表紫里,交椅用圏背銀裹,銀水罐子、廝羅、唾盂?!庇郑骸坝米仙辣P裹銀偏帶,圏背銀裹交椅,銀水罐、廝羅、盂子、唾盌?!?/p>
二 悉羅(沙羅、廝鑼)命名原由考
杜朝暉認為盥盆“悉羅”是音譯外來詞,未探討其命名緣由。其實關于盥盆悉羅(沙羅)的命名,前人曾有過種種揣測,有很多種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盥盆悉羅(廝羅)得名與新羅國有關。這種觀點首先是由宋代程大昌提出的。他在《演繁露》卷1《服匿·刁斗·斯羅》中說:“銅廝羅其義絕不可曉,案張僚記新羅國一名斯羅,而其國多銅,則廝者斯聲之訛者也,名盆以為廝羅,其必由此也。中國古固有盆矣,瓦為之,故可叩擊以為樂節(jié)者,以其有聲也。相如請秦王擊缶,楊惲謂家本秦也,拊缶而呼烏烏,皆瓦為之,質未至用銅也。若其以銅為質,固不知始于何時?然其以斯羅為名,而至今仍之,則斯羅也者,本其所出以為之名也。后世固有改用黃白二金且鍛且鑄者矣,而其易盆名以為斯羅者,則其祖本由新羅來不可掩也?!鼻宕挠衢泻蛥栜醵假澩@種觀點{1}。
清阿桂《滿洲源流考》卷20《國俗》:“《宋會要》:‘新羅不用錢,以米博易,民家器皿悉以銅為之。”宋王欽若《冊府元龜》卷999《負委府縣速與征理處分》:“開成元年六月,淄青節(jié)度使奏新羅、渤海將到熟銅,請不禁斷?!睆囊陨线@兩段記載來看新羅國確實曾盛產銅,中國在歷史上也確實從該國進口過銅。但是說盥盆廝鑼由其國名而來恐不能成立。
首先,中國進口的銅及銅產品肯定不僅限于盥盆,可能還有一些其他銅制品也會從該國進口,為何獨獨盥盆由其國名代稱?
其次,我們在引進外來音譯詞時往往去表達那些本國沒有的事物,如葡萄、咖啡等。中國冶銅歷時悠久,從出土文物來看商周時代已使用銅盆,如圖1:
而此時,新羅尚未立國。據典籍記載,新羅立國在公元前57年。明佚名《朝鮮史略》卷1《三國》:“新羅始祖赫居世立……國號徐羅伐?!北緯∽⒂小皾h宣帝五鳳元年”,“漢宣帝五鳳元年”即公元前57年。所以說認為盥盆廝羅之名是由新羅國名演變而來站不住腳。
第二種觀點,有學者認為盥盆“沙羅”是“用沙和陶土所燒制的盛物容器,故稱‘沙鑼” [5]。這純粹是無稽之談?!吧沉_”“廝鑼”“悉羅”等均有通過換金旁或增加金旁,變?yōu)椤扮r鑼”“鑼”“鈔鑼”“鏭鑼”等以突出其材質的,正說明“沙羅”是以金屬材質為主,典籍也未見有陶瓦沙羅的記載。
第三種觀點,認為盥盆沙羅(悉羅)命名與打擊樂器鑼相關,軍隊中的鑼可以兼作盥洗用具。
這種觀點是宋趙彥衛(wèi)在《云麓漫鈔》中首先提出來的?!对坡绰n》卷9:“今人呼洗為沙鑼,又曰廝鑼。凡國朝賜契丹、西夏使人皆用此語,究其說軍行,不暇持洗,以鑼代之……軍中以鑼為洗,正如秦漢用刁斗,可以警夜,又可以炊飯,取其便耳。”元戴侗也持相同觀點。《六書故》卷4《地理》:“鑼,今之金聲用于軍旅者也。筑銅為之,如盂,亦以為盥盆?!爆F代學者很多也采用其說,如前面我們提到的《中國博物別名大辭典》。又如:
一種打擊樂器,行軍時又作為盥洗用具。(《漢語大詞典》“沙鑼”條)[6]
一種打擊樂器。古代行軍中又可作盥洗用具。(《中國古代名物大典》(下卷)[7]
針對這種說法張自烈在《正字通》中曾提出過質疑?!墩滞āそ鸩俊罚骸鞍磋尫仟氒娦杏弥?,盥用鑼尤迂泥,本從羅?!彼馁|疑是有道理的。古代的鑼在軍隊中是將領發(fā)布退兵命令或打更使用的。清江忠源《練勇芻言》卷1《營制》:“響器之制:眼號炮,每營二竿,但小營非分出在外,不用開放。嗩吶,每營二枝。喇叭,每營中軍二枝,每哨一枝。鼓,每營大者一面,每哨小者一面。鑼,每營大者一面,更鑼二面?!庇郑骸懊繝I之制,五百八名為一營?!币粋€500多人的軍隊只有三面鑼,如果每個人都用這三面鑼作盥洗用具,怎么輪得開?宋謝深甫《慶元條法事類》卷29《榷禁門》:“告獲私有銅鑼(謂堪充軍用者)計斤兩,準銅價倍給?!便~鑼作為響器一般是由“響銅”制作,而從以上謝深甫的這段記述來看,軍用銅鑼較之普通銅鑼制作方法上也應有特殊要求,制作不易,如果在軍隊中人人當作盥盆使用而至產生毀損,戰(zhàn)爭一旦發(fā)生,后果不堪設想。古代可兼做鑼發(fā)出警示信號的,從文獻記載來看一直是做飯用的鍋,最初叫刁斗?!妒酚洝肪?09《李將軍列傳》:“及出擊胡,而廣行無部伍行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擊刁斗以自衛(wèi)。”南朝裴骃集解引三國魏孟康曰:“以銅作鐎器,受一斗,晝炊飯食,夜擊持行,名曰刁斗?!蹦铣河蒴恕对伝魧④姳狈ァ罚骸坝饡鴷r斷絶,刁斗晝夜驚?!碧评铐牎豆艔能娦小罚骸靶腥说蠖凤L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焙笫酪卜Q為鑼鍋?!度龂萘x》第五十回:“馬上有帶得鑼鍋的,也有村中掠得糧米的,便就山邊揀干處埋鍋造飯?!鼻逦髑濉逗邶埥饧o》卷4:“八旗兵,每名例弓一張,梅針箭五十支,腰刀一把,皆官物。而櫜鞬自備外,銅釜一口,兩共之,晝可炊,夜擊以警號,鑼鍋蓋刁斗類也,亦有司掌之?!惫P者搜遍整個中國基本古籍庫,未發(fā)現有軍中把臉盆兼當作鑼使用的,甚至未發(fā)現有軍行攜帶臉盆的記載,是否如趙彥衛(wèi)所說“軍行不暇持洗”,我們不敢妄加揣測,軍隊里如果戰(zhàn)事吃緊,離水源較遠,肯定沒條件洗漱,但如果有條件去洗漱而沒有攜帶臉盆的話,恐怕飯鍋和頭盔更有可能充當臨時的臉盆,而不是數量稀少、用途重要的鑼。
至于鑼為什么又被稱為沙羅、廝鑼,趙彥衛(wèi)認為:“中原人以擊鑼為篩鑼,今南方亦有言之者,篩、沙音相近。篩之為廝,又小轉也。書傳目養(yǎng)馬者為廝,以所執(zhí)之鑼為洗曰廝鑼。”(《云麓漫鈔》卷9)趙彥衛(wèi)以擊鑼為篩鑼,篩音轉為沙,又轉為廝顯然是附會之說。雖然語言中一詞兼名、動兩種詞性很常見,但是名物詞語由動詞加上與相當于自身等價物的名詞轉過來這種現象很是奇怪。說廝為養(yǎng)馬人,在軍隊中兼負責執(zhí)鑼也是沒有根據的。
還有學者認為鑼被稱為“沙羅”“廝鑼”與樂器自身的特點有關?!拌屖莵碜陨贁得褡宓囊环N打擊樂器,銅制,圓形,表面淺凹,聲音紓緩。聲音粗糙、不清脆謂‘沙,猶今言‘沙啞…… 聲音沙啞又叫‘嘶…… 中國傳統(tǒng)打擊樂器大多聲音或清澈或響亮或渾厚,這種樂器相較而言發(fā)音低緩、沉悶,故名之‘沙鑼或‘嘶鑼……同音替代為‘砂鑼‘廝鑼” [8]402。這種觀點顯然還是站不住腳。鑼既然能夠在軍隊中使用,顯然聲音能夠傳得很遠,雖然聽起來較鼓聲略微低沉,但還沒有到達沙啞的程度。古代文獻中也每以震地、響亮來形容鑼聲。元施耐庵《水滸傳》卷34:“又聽得東山邊鑼聲震地假響,急帶了人馬又趕過來?!鼻迨窭ァ秱b義傳》卷16:“只聽那邊當當當鑼聲響亮,原來是巡更的二人?!鼻遑潐舻廊恕杜砉浮肪?0:“蘇永祿安排好了,聽見寨內鑼聲響亮,不見動靜?!庇炙嗡抉R光《類篇》卷40:“,桑何切,鑼,銅器?!边|釋行均《龍龕手鑒》卷1:“鑼,上音娑,下音羅,鑼,金銅器也?!彼卧摹懂Y牖閑評》卷五:”鈔鑼二字……鈔,素何切。鑼與羅同音?!泵鲝堊粤摇墩滞āそ鸩俊罚骸吧沉_即鑼?!薄啊薄扳n”的讀音為平聲歌韻,與“沙啞”之沙并不一樣,“沙啞”之沙《廣韻》為所嫁切,去聲禡韻。“”“鈔”在“沙”字基礎上加金字旁形成,“沙羅”之“沙”讀音也應近似于“”“鈔”,而“沙”在《集韻》有“桑何切”一讀,與“”音同。所以說“沙鑼”是由于聲音沙啞而命名不能成立。
筆者認為盥盆悉羅(沙羅)命名確實與打擊樂器“鑼”相關。《通典》卷142《樂》描述龜茲樂的特征說:“自宣武(北魏孝文帝年號)已后,始愛胡聲,洎于遷都,屈茨琵琶、五弦、箜篌、胡鳘、胡鼓、銅鈸、打沙羅,胡舞鏗鏘鏜錯,洪心駭耳;撫箏新靡絕麗,歌響全似吟哭,聽之者無不凄愴。琵琶及當路,琴瑟殆絕音?!泵鞣揭灾恰锻ㄑ拧肪?0《樂器》:“沙鑼、羯鼔皆外國器,而中國用之,鉦與鑼近,故用相代也?!笨梢钥闯觯瑯菲魃沉_確實是一個外來事物,今語源已不可考,沙羅詞性多變說明說明它詞無定型,我們沒必要追究沙、廝等的意義。而盥盆悉羅(沙羅)之所以叫沙羅是由于它們在形制上近似于樂器沙鑼。古代的金屬洗漱用具最初叫“洗”?!秲x禮·士冠禮》:“夙興,設洗直于東榮?!编嵭ⅲ骸跋?,承盥洗者棄水器也。士用鐵?!薄跋吹脑煨?,有淺如盤的,也有深如甕的?!盵9]而很多出土的洗鑼都作淺盆樣,正近似于鑼。如圖2:
淺如盤的“洗”古代又被稱為“澡盤”{1}。三國魏曹操《上雜物疏》:“御雜物有純銀盤,又有容五石銅澡盤也?!蹦铣蝿⒘x慶《世說新語·紕漏》:“王敦初尚主,如廁……既還,婢擎金澡盤盛水,琉璃盌盛澡豆,因倒箸水中而飲之,謂是干飯,群婢莫不掩口而笑?!碧品ú亍惰缶W經菩薩戒本疏》:“澡盤取水與吾洗足?!保ā洞笳亍稵40P623b)
除了盥盆叫沙羅外,古代還有一種薔薇科的花也叫沙羅。明高濂《遵生八箋》卷16《燕閑清賞箋》下卷《薔薇花同類七種》:“金沙羅,似薔薇而花單瓣,色更紅艷奪目?!迸c之同列的還有金缽盂,“金缽盂似沙羅而花小,夾瓣,如甌,紅鮮可觀。”清汪灝等《廣群芳譜》卷42《花譜》:“金沙,原金沙羅,似酴醿,花單瓣,紅艷奪目?!焙芏嗷ǘ际且蚱渫庑翁攸c而得名,如風鈴花音形似風鈴而得名,蝴蝶蘭花因形似蝴蝶而得名。而金缽盂顯然是由其外形形似缽盂而得名,根據高濂的描述,金缽盂比金沙羅花略小,而缽盂一般也要小于臉盆,說明金沙羅花很可能也是由其形制特征而得名,觀之今天的單瓣薔薇花、荼蘼花正做淺盆形,形似鑼。
另外臉盆“沙羅”在古代又可被稱為叵羅。宋邵博《聞見后錄》卷8:“近世以洗為叵羅?!彼稳~適《永嘉端午行》:“立瓶叵羅銀價踴,冰衫雪袴胭脂勒?!彼侮悤P《潁川語小》卷下:“葉文定公《端午》詩云:‘立瓶叵羅銀價踴。是直以沙羅為叵羅。沙羅者,今之盥,古之洗也。當俟博古者?!必狭_本指一種酒器,《北齊書》卷39《祖珽傳》:“神武宴寮屬,于坐失金叵羅,竇泰令飲酒者皆脫帽,于珽髻上得之。”唐李白《對酒》:“蒲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备鶕稘h語大詞典》的解釋,“叵羅,西域語音譯,當地的一種飲酒器,口敞底淺” [10]。臉盆沙羅能被稱為叵羅,恐怕也是由于二者形似的緣故。
現代陜西把一種制作涼皮的器具叫“穰鑼”?!白鲳ζぷ有栌刑刂频拇毒?,名曰‘穰鑼,是一種用白鐵皮制成的平底帶淺幫的圓形容器。”{2}[11]又稱“鑼鑼”“鑼”?!白銎ぷ右锰刂频摹岃?。先把‘鑼鑼底用油布擦一下,再把和好稀稠合適的面糊舀入一勺,左右前后斜傾使其流勻,放在燒滾的鍋里漂在水上。蓋好鍋蓋,大火燒約五分鐘后就熟了。從鍋里取出‘鑼鑼,用竹扦子沿‘鑼鑼邊劃一圈,然后反扣在案板上就可掉下整張皮子來。”[12]“秦鎮(zhèn)每年農歷正月二十二日,家家戶戶忙碌著用大米漿汁、或用小麥面糊攤在籠屜上蒸或攤在鐵皮鑼里在滾水里煮,做好的‘穰皮兒一邊吃,還要喝著自家釀的黃酒?!盵13]圓形、平底淺幫也正近似于鑼鼓之鑼。
事物因其外形相似于另一事物而被用另一事物的名稱命名,這在語言中是很常見的,我們認為盥盆悉羅(沙羅)的命名也屬于這種現象。張自烈《正字通·金部》:“鑼,筑銅為之,形如盆。大者聲揚,小者聲殺。”而筆者認為悉羅(沙羅)最初就是指澡盤類的金屬洗具,因其形近與樂器鑼,而被命名為沙羅,后來在使用中范圍有所擴大,可泛指臉盆類的器具。
三 悉羅(沙羅)材質及功用考
悉羅(沙羅)除常見的銅質和木質的外,文獻中記載還有一些是金質的或銀質的。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卷34《正俗》:“嘗訪嘉興一友人,見其家設客,用銀水火爐、金滴嗉。是日客有二十余人,每客皆金臺盤一副,是雙螭虎大金杯每副約有十五六兩,留宿齋中。次早用梅花銀沙鑼洗面。”明邵經邦《弘簡錄》卷254《西夏》:“又遣內臣就賜襲衣、金帶、金花、銀匣,銀沙鑼盆合千兩,錦彩千匹,金涂銀鞍勒馬,副之以纓,及賜冬服。”明鄭麟趾《高麗史》卷9《文宗》:“寄所進謝恩御衣二領,金腰帶二條,金鐁鑼一面?!鼻逍焖伞端螘嫺濉ざY六二》:“每年金國賀正賀生辰,使人錫類格目到關。使一百兩金花鈔鑼、唾盂盂子一副,副使八十兩金花銀鈔鑼、唾盂盂子一副。”當然,享有這些金銀沙羅的無不都是王公大臣或富貴人家。
典籍中未見有鐵質沙羅的記載,這恐怕與鐵不耐腐蝕、不適合做成盛水器具有關。
從典籍的記載看悉羅的功用并不限于作洗沐用具,如我們第一部分所舉醫(yī)書諸例,均與中藥制作加工相關。從佛教文獻的記載來看,“悉羅”(沙羅)還可以在做法事時盛放佛像。如:
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隊念佛,以銀、銅沙羅或好盆器坐一金銅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楊枝灑浴。(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10《十二月》)
以沙羅盛金佛一尊坐于沙羅內香水中,扛臺于市中,宅院鋪席,諸人浴佛求化。(宋西湖老人《西湖繁勝錄》)
浴佛又稱灌佛,是佛教的一種重要習俗。唐寶思惟譯《佛說浴像功德經》:“若欲浴像,應以牛頭栴檀、紫檀、多摩羅香、甘松、芎藭、白檀、郁金、龍腦、沉香、麝香、丁香,以如是種種妙香,隨所得者,以為湯水,置凈器中。先作方壇,敷妙床座,于上置佛。以諸香水次第浴之。用諸香水訖,復以凈水淋洗。其浴像者,各取少許洗像水,置自頭上,初于像上下水之時,應誦以偈:‘我今灌沐諸如來,凈智功德莊嚴聚;五濁眾生令離垢,愿證如來凈法身?!保ā洞笳亍稵16P799b)可以看出,浴佛儀式十分莊嚴神圣。浴佛盆要求必須是“凈器”,而悉羅(沙羅)作為人們日常洗浴身體的用具,正是“凈器”的上佳之選。
又可在做法事時代替凈水瓶使用。
乃見一梵僧,手把楊枝,復有一俗人,如今維摩詰像,手擎銅娑羅水。此僧即持楊枝拂偕,取水賜漱。問:“病得幾日?”偕答:“五日。”僧云:“六日當差?!保ㄌ苹菰敗逗胭澐ㄈA傳》卷7《誦持》)
余 論
悉羅(廝鑼、沙羅)的叫法在現代方言中仍有保留。1926年《象山縣志》:“《蓬島樵歌·注》:邑呼盥盆曰沙羅,又曰廝羅。《甕牖閑評》:鑼。《演繁露》:銅廝羅,如今之銅面盆?!盵14]按,象山應屬吳語區(qū)。
參考文獻:
[1]杜朝暉.敦煌文獻名物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11:434.
[2]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M].湖北長江出版集團,崇文書局,四川出版集團,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4576.
[3]山田業(yè)廣.九折堂讀書記·千金方·外臺秘要[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603。
[4]孫書安.中國博物別名大辭典[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758.
[5]李湧,李喬.中華事物別稱溯源趣典[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740.
[6]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第5冊[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963.
[7]華夫.中國古代名物大典:下[M]. 濟南:濟南出版社,1993:403.
[8]陳敏.說“沙鑼”[M]//黃金貴,編.解物釋名,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402.
[9]傅克輝.中國設計藝術史[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4:83.
[10]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第1冊[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957.
[11]胡武功.藏著的關中[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3:90.
[12]劉英雄.潏水流夢[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1999:212.
[13]劉裕泰.千古食趣·中華美食文化探尋[M].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11:111.
[14]陳漢章.象山縣志:中[M].方志出版社,200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