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瓊
摘 要 技術要求翻譯作為科技翻譯的一種,規(guī)定了產(chǎn)品相關的技術參數(shù)、指標、驗收、使用、檢驗、維修、存放等技術要求。語言表達精確、標準,甚至形成了通用的規(guī)范性句式結構,專業(yè)性強。在敘述過程中要保證譯文思路邏輯清晰,避免造成理解歧義,以致日后出現(xiàn)隱患。要求譯員正確、簡潔翻譯原文,傳達重要安全信息。此文以洗衣機和冰箱的使用技術安全要求為例進行分析。
關鍵詞 俄語 科技類文本翻譯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科技類文本在翻譯策略選擇方面,考慮到文本的嚴謹性,在翻譯過程中,若遇到名詞化結構,則采取名詞化結構動詞化,譯為符合漢語習慣的動詞結構,在必要時對主體或進行一定補充,展現(xiàn)出其中的因果關系;針對常見的復合長句,按照漢語的表達習慣拆分成短句翻譯,并適當調整語序。
翻譯的質量控制方面,主要有以下幾點:一在于此技術安全要求雖涉及電器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但涉及到很多零部件方面的內容都是所不熟悉的,需要就此進行專業(yè)術語的補充以便譯文質量的提高;二在于語言表達偏生活化,而非書面化、專業(yè)化,行文易按照俄語原文格式進行,因此對原文的理解和對譯文的準確翻譯也是保證提升翻譯質量的必經(jīng)之路。
科技文本專業(yè)性高,對譯文要求較高,也使得我們在翻譯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難。下面將從詞匯和句子兩方面入手,對譯稿進行了分析。
1詞匯
技術安全要求的文本敘述具有規(guī)約性,要求消費者必須按照其操作進行使用,故而在詞匯表達上專業(yè)詞匯使用較多,通過專業(yè)詞匯的專業(yè)性來保證使用的安全。并且在翻譯時也應注意符合標準、約定俗稱和文化契合的原則。
例1:
翻譯之初選擇的譯文為“預防措施”,就字面意思而言這種譯法也算可行,但就文本的專業(yè)性而言,“預防措施”不符合約定俗稱的譯法,利用網(wǎng)絡資源查詢了相關技術安全要求文本之后,將原譯文改為“安全措施”,更貼近于中文的實際和消費者的理解。
例2:
若將該詞組翻譯為“停止工作”,原句為“ ”即“若違反操作可能會導致冷凍箱停止工作”,這種直譯法譯出了句子的內涵也容易理解,雖不影響理解但譯文略顯生硬,有翻譯腔的體現(xiàn),將譯文確認為“出現(xiàn)故障”,既體現(xiàn)出冰箱在此種情況下無法工作的內涵,也更符合中國的文化特色。
還有一些類似詞匯翻譯如下: (用途)、 (技術要求)、 (安裝)、 (配件)、 (分電器)、 (接地線)等。在確定對等譯文之后,遇到這些重復率非常高的詞匯時便可以做到上下文用詞統(tǒng)一,方便理解。
2句子
首先,文中大量使用不同程度的帶有命令意義的句式結構,對商品使用的各種細則作出了詳細的說明和提示,很少使用帶有感情色彩的句式和結構。故而在翻譯時需避免代入個人感情。
例1: .
首次洗滌之前,必須在沒有無衣物的情況下進行一次全程洗滌。
例2: , .
請使用新的水管,停止使用舊水管。
例3: - .
請勿過度彎折網(wǎng)線,或者用重物擠壓 ,否則會損壞電源線。
在全文中多次出現(xiàn)命令式結構,根據(jù)上下文內容,大致為這些結構補充上“請勿”、“切記”、“注意”等字樣,避免直接出現(xiàn)命令動詞的生硬,和上下文的重復感。
其二,大量使用名詞化結構。在翻譯時適宜選擇將名詞結構動詞化,來完整、客觀、毫無遺漏的向消費者傳遞其中的信息。
例1: , .
在清洗、維護或更換冰箱內燈時應把插頭從插線板上拔下。
例2: ( ) ( , ) .
勿在清理冰箱時在冰箱內使用干燥劑,或在清除異味時使用蠟燭。
若根據(jù)俄語原文將“ , ”譯為名詞結構,則會造成譯文的啰嗦、拖沓,故而將名詞結構動詞化,通過“清洗、維護或更換冰箱內燈”的譯稿省去名詞結構再加動詞的復雜句式,使譯文簡潔明了。故而在處理“ ”時亦采取了同樣的方法。所以在翻譯名詞時,需要按照中文的表達習慣,對名詞進行引申、變通,使得譯文盡可能符合譯語的規(guī)范。
此類文本敘述內容具有科學性和客觀性,敘述形式具有程式化,以便于消費者準確地了解產(chǎn)品的結構和性能,往往大量使用相關領域的技術術語和主題詞匯,使用一些書面語體的公文文法和名詞性結構,以表達產(chǎn)品的性質、特征、用途等抽象意義。文章各個段落之間相對獨立,敘述通俗易懂,表達精確,翻譯時我們應切忌堆砌術語,上下文主次不分,注意保持文章邏輯。
在翻譯時主要通過名詞結構動詞化、長句拆分短句等方法來翻譯,考慮到面向的消費者群體廣大,文化水平參差不齊,所以需盡量簡化句子,力求精確簡潔,避免復雜冗長的譯文。
3結語
翻譯不僅僅是對文字的轉換,更是要追求信達雅的過程。譯者需要根據(jù)文本特點,充分利用網(wǎng)絡、工具書等各類資源,如百度、GOOGLE、維基百科等網(wǎng)站,靈格斯、千億詞霸等在線翻譯軟件,避免出現(xiàn)低層次的錯誤,至少需要保證譯文內容的正確性。在中文文本的表達中,也要反復檢查避免低級錯誤,注意漢語、俄語標點符號的差別,注重表達的地道和流暢,有效傳遞文本內容。并在譯后及時總結。翻譯是一項復雜的技術,滲透著譯者對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和目標語言的表達力。要做好翻譯,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來提升自己的水平。多接觸各種類型的科技文本,不斷進行實踐、總結和反思。
參考文獻
[1] 安新奎.科技翻譯理論及實務研究[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6.
[2] 傅勇林,唐躍勤,戴若愚.科技翻譯[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