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三四
我久久佇立在英雄紀念碑下,腦海中浮現(xiàn)出那段崢嶸歲月。往事滄桑,驀然回首,已是潸然淚下。
那是七一前夕,我興致勃勃地前往英雄之城江西南昌。
從綠城機場登機,約兩個小時的穿云破霧后,飛機緩緩降落。透過機倉往外看,茫茫蒼穹。不禁心生感嘆,想起毛主席的詩句:蒼茫大地,誰主沉???
正當隆隆作響的飛機劃出一道倒形的拋物線,縱座標點降為零時,心情從緊鎖的片刻,立即松綁;機倉的空氣好似被太空濃縮打包,經(jīng)物流送達人間片刻立即開包松綁一樣,體材猛增;乘客們個個如從太空傲游隨回收倉回歸地球地面的片刻一樣,傾刻全場熱烈鼓掌表示平安到達目的地。
此時南昌的天空有些陰沉,好似老天爺快要流淚,不為別的,只為逝去的勇士和英雄!不多久,天空陰云密布,大雨傾盆!特別的淚給特別的你!淚的表現(xiàn)就是我踏上這片英雄土地的心情流露,淋漓盡致,無以言表!南昌對我來說,尤如一位歷經(jīng)南昌起義、井岡山斗爭、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抗美援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老英雄,每當下雨天,總會老淚縱橫,關(guān)閉不住久經(jīng)沙場的血雨腥風,控制不了槍林彈雨,抑制不住復雜的經(jīng)歷和復雜情緒,自然而然會流淚。英雄,讓我崇拜讓我敬仰!英雄,向來讓我擁有一種崇敬之情、敬佩之心。我崇拜英雄,他給我奮斗的力量,給我人格的尊嚴,給我學習的榜樣,給我前進的方向。
回顧大半生,我一直在商海里打拼,經(jīng)歷甜酸苦辣,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經(jīng)歷花開花艷,春風得意,意氣風發(fā);經(jīng)歷春花爛漫,風花雪月,風情萬種;經(jīng)歷有情有愛,互幫互助,共創(chuàng)雙贏。作為一名基層的企業(yè)黨組成員,一個普普通通的共產(chǎn)黨員,此次來南昌學習,更是難得的自我提升的機會。
經(jīng)過兩個多小時的風雨洗禮之后,雨量漸小。而內(nèi)心卻出現(xiàn)了一個巨大的問號。這問號不是屈原的《天問》里的千古問號,不是《十萬個為什么》里兒童好奇的問號,也不是福爾摩斯神探驚嘆的問號,更不是數(shù)學家陳景潤“哥德巴赫猜想”里神秘的問號。這個問號,讓我迫不及待地要踏上南昌的古城,感受和閱讀英雄城市的百年風采。我精神振奮,激情澎湃,又心情沉重,扛著這個沉甸甸的問號前行,行走在大街小巷,行走在尋常巷陌,行走在橋廊亭閣,行走在歷史與未來交錯的十字路口。
沿著綠蔭掩映的街道,一路來到了八一廣場。最初映入眼簾的,是矗立著的八一起義紀念塔。紀念塔是廣場中的標志性建筑,高53.6米,由塔基、塔座、塔身、塔頂四部分構(gòu)成,塔座正面鐫刻著“八一南昌起義簡介”的碑文,東、南、西三面各有一幅反映武裝起義的人物浮雕,分別是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斗爭、紅都瑞金、萬里長征、敵后抗日、解放戰(zhàn)爭和鋼鐵長城。浮雕背面是江西現(xiàn)存的八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即井岡山、廬山、三清山、三百山、龍虎山、仙女湖、梅嶺、龜峰。塔身正面為“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銅胎鎏金大字,塔頂由一支直立的巨型“漢陽造”步槍和一面八一軍旗組成。整座紀念塔造型雄偉挺拔,塔頂?shù)陌艘卉娖煊L飄揚,十分壯觀,令人肅然起敬。
紀念塔前,有一條河,名為“金水河”。河上架設(shè)有兩座造型別致的金水橋。金水橋上有八一音樂噴泉,此起彼伏的噴泉與《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黃河頌》《咱們工人有力量》《咱當兵的人》《為了誰》《走進新時代》等著名歌曲,形成水舞歌飛、色彩斑斕的視聽與聽覺壯景。
廣場南面設(shè)置了雄偉的八一升旗臺。這里是舉行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授旗儀式和升國旗儀式的地方。升旗臺北側(cè),一方高大的漢白玉鐫刻著江澤民同志的親筆題詞“軍旗升起的地方”,突出了南昌在中國革命中特殊的歷史地位。升旗臺南側(cè),與之相對稱的漢白玉鐫刻著毛澤東手書“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了井岡山道路對于中國革命勝利的偉大意義。
廣場南部直通升旗臺的中軸線上,鋪設(shè)了一條長達49米,寬約4.9米的由透明玻璃構(gòu)成的步行道。步行道由三十二塊漢白玉鐫刻而成,石雕用八千余字,展示了從1927年8月1日八一南昌起義至2003年“神舟”五號升天,展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成長史,堪稱一幅雄渾壯觀的軍史碑廊。
我想起不久前,與中國著名作家、中國當代小說王——陳紙先生,去紅色井崗山、瞻仰革命圣地井岡山紀念碑的難忘日子,我的心靈得以進一步凈化和提升,也可以說得到了一次心靈的洗禮!
第二天下午,我參觀了八一起義紀念館。紀念館座落在中山路,這里原為江西大旅社。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chǎn)黨發(fā)動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武裝斗爭的第一槍,江西大旅社成為南昌起義的總指揮部。多年來,紀念館致力于館藏文物的征集和研究,不斷豐富館藏文物,同時對總指揮部舊址進行了維修和翻新,對現(xiàn)有陳列品進行了翻修,并運用高科技手段,采用聲、光、電同步進行的大型沙盤模型,真實地反映了當年八一起義的戰(zhàn)斗過程,又運用多媒體影視合成景像,生動地再現(xiàn)了“朱德施計”的故事,還運用電動圖表、繪畫、雕塑等現(xiàn)代化手段,豐富了整個大廳的陳列內(nèi)容,將新的陳列物和復原陳列品相結(jié)合,使整個紀念館更富有生動性和教育性。歷史是一門教科書,它給我們以啟示,賦予我們責任感與使命感。
接下來的日子,有幸來到南昌大學聆聽教授們的授課。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研究國際形勢的教授,講述美國通過操縱和精密運作,導致蘇聯(lián)解體、中東亂象之后,以同樣的招數(shù)用在不同的國家上,目前他們的最佳對象無疑是中國。英國一家知名智庫最近研究發(fā)現(xiàn),美國對中國的封鎖和絞殺發(fā)生了戲曲般的變化,美國在15年前就展開了針對紅色中國“新療法”——文化精神摧殘戰(zhàn),簡稱“文化戰(zhàn)”,即計劃用25~30年徹底推翻中共政權(quán),并把中國分裂為6至8個由美國控制的國家。美國還組織職業(yè)寫手每日編纂成千上萬的文章和段子,通過美資背景控制這些網(wǎng)絡(luò)平臺,并精心打造導師、偶像和大V將這些反動文章廣泛傳播。如果將這些文章集中起來看,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正日夜侵蝕著國人的民族自信心。滅偶像,換祖宗,滅自尊,反智識,唱衰你,亡其史,污政府,散鴉片,成千上萬精心炮制的橋段,構(gòu)成了可怕的精神鴉片。美國實施文化戰(zhàn)的真實目的,是要利用輿論將中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甚至是世界觀重新打亂,導致文化思想體系混亂,讓中國人民找不到中心感、歸屬感,像一盤散沙一樣游離在各個角落,這才是美國最終的目的。教授的課,讓我意識到,我們必須時刻提高警惕,保護自己的文化安全,堅定文化自信,中華文化才有未來。
還有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南昌一位紅軍后代丁老師,講述她爺爺參加革命的動人故事。戰(zhàn)爭年代的勇士們不怕犧牲、機智勇敢、艱苦卓絕的奮斗精神,讓我思索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應(yīng)該以自己的什么方式,才能報效祖國,不負革命先烈的囑托。
雨,仍在淅淅瀝瀝地下著,在某個瞬間,突然瓢潑而下。我的內(nèi)心在吶喊:雨,你繼續(xù)下吧,哪怕是暴風驟雨!來吧,來得更猛烈些吧!我將和先輩位一樣,不畏艱難,挺起精神的脊梁,迎接輝煌的明天。
——選自中國西部散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