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在記憶中的偉岸身影
光陰似箭,一晃外公離開我們已經(jīng)六年了。
在這六年里,每次提筆又止,生怕寫不出什么像樣的文字來表達我對外公深情的懷念。夜深人靜,再憶外公,不禁淚水潸然……情不自禁地寫下此文。
我的童年是在鄉(xiāng)下與外公外婆度過,外公不善言辭,雖然沒有外婆的和藹細心,但他責任心很強,處處呵護我。平時,忙完活后的外公總喜歡坐在村子大榕樹下的石板凳上,翹著腿,一邊用手指拔著下巴上的胡須,一邊看著我在樹下玩耍,調(diào)皮的我偶爾回頭看他一眼,只見他總是微微地點點頭,我當然心領神會,繼續(xù)玩我的。當我鬧著回家的時候,外公就牽著我的手去村里的鋪子買糖果,外公一看“目的”達到,便又笑呵呵地拉著我的手回家去。
外公助人為樂的性格是值得村人稱道的。小時候在家里生活,每當我早上起床的時候,看到外公披著一件舊長袖衫,扛著一把鋤頭從外面回來。無論我起床多早,總是不見外公的身影。有一次我偷偷問外婆,外公一般是幾點起床的?外婆頗帶埋怨的口氣說四五點吧,或是更早,自認為是農(nóng)民當如此。直到長大后我來到城里生活,經(jīng)常聽到媽媽打電話“訓斥”外公,才得知其中原因。其實外公田不多,就那么一畝田,但他每天早早起床把自己的田整理一番后不是直接回家,而是在周圍的田轉(zhuǎn)了一圈,把別人的田也整理了一番,比如拔雜草,松土,灌水……再回家,這樣一來,起床這么早也不足為奇了,但外公性子急,又很倔,無論家人怎么說,電話的另一頭就“好好好我知道了,好好好”幾句就掛了電話,第二天天還沒放亮便又不見外公影子了。
我想,要是村子里多幾個像外公這樣樂于助人,把幫助別人視為舉手之勞的人,鄰里就會和睦共處,團結(jié)友愛,親如一家。當這種助人為樂在村莊里蔚然成風,就會讓“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頂霜”,暗中相互嫉妒的村民關系蕩然無存。受外公的影響,當我面對需要幫助的同學時,我總會挺身而出,樂善好施,收獲了很多同學們真摯的友誼。
外公是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其一生與田地相伴,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nóng)村生活。稻子成熟的季節(jié),每天天剛亮,外公就已經(jīng)在田里揮著鐮刀把水稻割下來,然后使勁摔落稻谷,一把一把地裝在麻袋里,再背回家曬在樓頂。收成后,為了給城里的兒孫們吃上他親手種的“原生態(tài)”好米,外公都不忘寄幾袋米上去給城里工作的兒女。有一天中午,我看見外公把谷攤成一片后蹲在一旁好長一段時間,好像在尋覓著什么,出于好奇的我就爬上樓頂探個究竟,才發(fā)現(xiàn)外公在挑谷堆里的雜物。一開始我覺得蠻有趣,就也蹲在一旁仔細挑。但沒過多久,就感覺到太陽在蒸烤著我的后背,甚至隨即有灼傷的可能,旋即下樓。而外公一蹲就好幾個鐘頭,讓我有時候懷疑外公的后背是鐵打的。等到寄米的時候,外公似乎比任何一天都興奮,他天剛朦朦亮便起床把米裝好,在村口等著去鎮(zhèn)上趕集的車,然后拉著司機千叮萬囑,反復強調(diào)自己多少袋米,什么地方有人來接米,直到司機不耐煩為止,這才安心地回家。
如今,每當我吃著香噴噴的米飯,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外公“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辛勤勞作的身影,都堅持做到“碗中不留一粒米,盤中不剩一片菜”。
外公一生沒有上過學,但他的品行一直影響著我,使我終生受益。小時候,有一次我去隔巷的一個小伙伴家玩,無意間看到雞舍的干草窩上有幾枚干凈圓滑的雞蛋,頓起貪心,趁伙伴不注意偷偷鉆進雞舍取兩顆雞蛋藏口袋里,以尿急為借口慌慌張張跑回家。恰逢外公在家,我一邊把帶有體溫的雞蛋拿給外公,一邊激動地跟外公描述我如何機智地竊取雞蛋,沒想到一向和藹的外公竟板起面孔,馬上對我重重地“訓斥”一番,指出這種不對的做法,還拉拽著我?guī)У交锇榧医贿€雞蛋,認錯道歉。事后,外公語重心長跟我談起他青年的那個時代,到處都是饑荒,很多人為了吃飽飯甚至偷竊鄰里的東西吃,而外公寧愿終日饑腸轆轆也絕不干偷雞摸狗的事來填充饑腹……聽完后我感到我的行為多么無地自容。直到現(xiàn)在,我還經(jīng)常用外公對下一輩教育事例開導表弟、表妹們做人做事要堂堂正正,時時懷有一顆仁慈善良的心,堅守道德底線。
外公雖話不多,但一說起來語速奇快,對于外公語速快的原因,我好奇問了媽媽,媽媽說“思維邏輯好,反應快,說話自然就快”。我硬是刨根問底,媽媽才談起外公年輕時候驚人的數(shù)字能力和超凡記憶力。外公年輕時是在生產(chǎn)隊當出納的,生產(chǎn)隊的數(shù)目核算他一般是口算,但這么多年來無論你怎么查賬,卻究不出一點錯誤。而且生產(chǎn)隊每天都分糧,外公先是把糧發(fā)給隊里的幾十號人,然后當場記住每人分得多少斤糧,晚上再憑記憶登記在賬簿中,從不出現(xiàn)漏登、錯登的現(xiàn)象,令群眾心服口服,贏得別人愛戴。
后來,我家漸漸步入小康生活,爸媽就把外公接來城里安享晚年,沒想到外公積勞成疾,住院不久,就檢查出胃癌,家人如晴天霹靂,那段時間,悲痛的心情如同一抹抹揮之不去的陰霾,籠罩著每位家庭成員的心,讓人無法呼吸。這可是我最刻骨銘心的記憶了。一天晚上,爸爸開車送外公回村子里,車經(jīng)過我家樓下的時候,媽媽趕忙叫我下樓看看外公,我的心“咯噔”一下,全身好像被什么支空,腦子突然一片空白。當后排的車窗拉下來的時候,只見外公身軀消瘦,臉色蒼白,面容憔悴靜靜地躺在車里,外公看到我時,還是勉強地笑了笑,吃力地輕輕地動了動手,點點頭。這情形,我已分明意識到外公病情是多么嚴重,所剩下的時日不多了,此情此景,我淚流滿面,凝呆的望著接送外公回村的車子慢慢離去……
夜闌人靜,我常常夢回童年:每天拉著外公的手,來到村子大榕樹下、小巷里自由自在地玩?!?/p>
如今,外公已仙逝多年,每念及此,我心中便有不盡的懷念,但愿我這篇粗淺的文字化作他墳頭上的一抔抔紅土,伴其長眠。
顫巍在心底的苦痛
夜幕降臨,村子散落著星點的燈光,那間屋子里靜悄悄,月光灑在院子上,女人像往常一樣安撫著孩子睡覺。
一聲嚎叫劃破夜空的寂靜,女人不以為然,村里頭偶然的狼叫再正常不過,況且自己住在村頭。
嚎叫聲剛過不久,又緊跟著一聲聲的嚎叫,一聲比一聲凄厲,似遠似近,又如越來越近?!斑诉诉诉恕保俏蓓?shù)耐咂趧?!瓦片間碰撞的聲音讓人膽顫。女人開始有種不祥的預感,她輕輕關上孩子小房間的門,拿起旁邊一條拳頭大的木棍,雙手緊緊握著,倚著墻一步一步地挪到院子上。
她心頭猛猛一顫,黑暗中她看到了十幾雙瑩綠色的眼睛在眨動,而且緊緊地盯著她,不帶一絲善意。男人不在家,這種場面她只有在故事里看到,在老人口中聽到。汗水從指尖間輕輕滑下,順著木棍,滴落在地上。突然狼群中有一絲騷動,狼群中傳來的叫聲使人心驚膽顫,毛骨悚然。
猝然,她發(fā)現(xiàn)離自己僅三米的柴堆旁,有一頭母狼在向自己逼近。住在村頭只有寥寥幾戶人家,而且距離甚遠。她心里明白,這時只有她才能保住孩子弱小的性命,她決定殊死一搏。這時孩子從房間走出來,她朝孩子吼叫;“回去!回去房間關好門,快!”說時遲那時快,母狼馬上朝孩子的方向撲上去,她大叫一聲舉起木棍狠狠向狼的身上打去,只敲中母狼的一條腿,木棍滑出了手心。母狼嚎叫一聲撲向她,發(fā)瘋似的在她的身上亂抓,亂咬。她重重地摔在地上,雙手拼命地推,揮舞著拳頭捶在狼的身上。
孩子此刻就蜷縮在角落,臉色蒼白。她的左手在抵抗時被母狼緊緊咬住,鮮血順著手臂流淌下來。此時,她卻絲毫感覺不到劇痛,只是拼命地把身子移向孩子的方向,堵住狼向孩子攻擊的路線。狼似乎發(fā)現(xiàn)了什么,掉頭往孩子的方向躍去。她不知哪來的勇氣,牢牢地握住狼的一條腿,猛力往回一拽,狠狠地咬住狼的脖子。
她不知道狼為什么會向孩子發(fā)起攻擊,她的腦子一片空白,只知道狠狠咬住狼的脖子死不松牙,任憑狼在她身上肆意痛苦地撕抓。
終于,經(jīng)過一個小時的搏斗,母狼在悲慘的嚎叫聲中死去,狼群也逐漸散去,精疲力盡的她把母狼推開,躺著地上急促粗重地喘氣著,這時左手的劇痛蔓延全身,使她感到萬箭穿心。
她翻過身看孩子,突然愣了一下,只見孩子手中抱著一只小狼崽。
我的解夢者
我是一位文學愛好者,在千千萬萬愛好者中,我只是太倉一粟,渺若星辰。因為對文學有著獨特的熱愛,我在孩提時就開始懷揣一個文學的夢想,遇見馮老師后,在相伴走過的文學歲月中,他不斷給予我力量與希望,讓我堅信在未來能擁抱自己的文學夢。
馮老師既是一名先進教師,還是一位作家,他經(jīng)常發(fā)表作品于各家報刊,雜志以及書籍,頗富名譽,我經(jīng)常搜索他的作品來品讀,學習。在認識馮老師之前,我只是他的讀者之一。
外公亡故后,我惄焉如搗,寫下一篇散文《追憶外公》,一者把對外公的思念訴褚文字,以作紀念,二來把外公遺留下來的精神財富薪火相傳,分享他人。于是,我很快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發(fā)表《追憶外公》。我先是對文章進行多次修改,接著向各報社,雜志投稿。兩個月的審稿期轉(zhuǎn)眼過去,我投出的文章石沉大海,十多家報社與雜志均無回音,這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我對自己的寫作水平產(chǎn)生懷疑,變得心灰意冷。
這時候我想起了馮先生,我渴望得到他的指點,于是我嘗試聯(lián)系馮先生,向他表明自己的情況。第二天早上,我收到了馮先生的回復,他不僅爽快地答應給我一些指導意見,還熱情地約我當晚出來見面。我早早到了約定地點,很快馮先生也來到了,馮先生雖兩鬢略有斑白,卻容光煥發(fā),氣宇不凡,這也許是因為“腹有書詞氣自華”吧。一陣寒暄后,我迫不及待拿出文章,請求指點迷津。馮老師耐心地看完文章后,先是肯定了文章的優(yōu)點,然后指出文章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和修改方向,文章發(fā)表應具備的各種條件等等。我恍然大悟,感慨道:聽君一席言,勝讀十年書!離別之際,馮老師用堅定語氣對我說:“不要氣餒,繼續(xù)努力,你有很大的潛質(zhì),你一定會發(fā)表成功的,如需幫助,盡管找我!”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我讀了馮老師推薦給我的許多名家佳作,受益匪淺,我逐漸掌握散文的技巧與文章的修改方法。我不斷吸收那些作品的精華,取長補短,再巧妙地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上,每一次修改后,我都滿懷信心再次投稿。我一直保持著與馮先生的密切聯(lián)系,經(jīng)常向他詢問一些寫作上的問題,他總會耐心地回答,甚至對癥下藥,推薦一些作品來讓我參考學習。再過了一個多月,8月24號那天上午,我突然收到馮先生在微信上給我發(fā)來報刊電子版鏈接,緊接著“恭喜你,你的文章今天在XX上發(fā)表!”我瞬間感覺一股暖從腳趾沖上大腦,漲紅了臉頰,竟來不及回復,就攥緊手機沖出教室,在操場上狂奔,邊跑邊吼叫著:“我的夢想實現(xiàn)了,我的夢想實現(xiàn)了……”
暑假我回到雷州,馮先生邀我到家中做客。馮先生的墻壁上懸掛著各種書法作品與催人奮進的名句,其中有一句以篆書所寫“學乃身之寶,儒為席上珍”。整個房間飄滿書香墨韻。馮先生把我引進書房,眼前所見,書盈四壁,各類書籍整整齊齊地擺放著,每一本書都一塵不染,其中有許多泛黃的書,馮先生告訴我這些書是二十世紀出版的。我小心翼翼地翻開一本1980年出版的書,里面的筆記密密麻麻,尤其顯眼。他打開一旁的柜子,拿出幾本筆記本,每一本的封面都寫著“XXX集”,每一頁都粘貼著精心剪切下來零零碎碎的文章,同樣有筆記,這些文章都是作者在這幾十年在各報刊發(fā)表的作品,紙質(zhì)從黃到白,讓人見證了時代的變遷,也見證了馮先生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與虛心學習的品質(zhì)。高度是由人一步一個腳印爬上去的,每一個作品的收集,每一頁的筆記,都是馮先生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足跡。在我感慨萬千的時候,馮老師語重心長地教誨道:“每一個作家,必定是一個收藏家。”這句話,讓我想起了印象深刻的一幕:雪小禪指著家里書柜上數(shù)以萬計的書對讀者說:“沒看完一萬本書,別想當作家?!?/p>
為了讓我了解雷州博大精深的文化,馮先生在百忙之中擠出時間帶我去參觀了“家生博物館”與“清端園”。見到馮老師的時候,看他氣色不太好,說話時聲音有些沙啞,交談時我才得知學校臨近期末教學任務繁重,馮老師熬夜備課已經(jīng)幾天沒休息好,身體難以支撐而感冒了。我們騎了半個小時的電瓶車才到了清端園,下車時馮老師已經(jīng)被烈日曬得滿臉通紅,又連續(xù)咳了幾聲,讓人看著十分心疼,同時又為他的師表品質(zhì)而感動。他對雷州文化研究多年,知識淵博,時而像一位歷經(jīng)滄桑的老人,聲色俱到地在文物前演繹舊時代的人民生活狀況,時而像一位跨世紀的史籍撰寫人,把陳瑸的事跡娓娓道來。在幾個小時的講解中,馮老師我已仿佛穿越時空隧道,見證了這一段段歷史。后來,在學校開展的“大學生社會實踐之訪文化古跡”活動中,我憑借著《清端園的來去》一文摘得桂冠,并再次發(fā)表,這些成果,都與馮先生付出的心血有著很大的聯(lián)系。
直到如今,即使我與馮老師相隔千里,卻依舊保持著緊密的聯(lián)系??吹胶梦恼聲r,第一個想到就是分享給彼此,然后一起交流學習。若是自己的作品得到發(fā)表,就相互勉勵。記得有一天晚上,我與馮老師對《奧斯維辛》中幾個問題各抒己見,談到了深夜一點,真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樂此不疲。
遇見馮先生,正如千里馬遇伯樂,文學上,我們是師生,生活上,我們是摯友。他是一面引領我不斷進取的精神旗幟,是一座我在茫茫大海迷失自我時總會看到光芒的燈角樓。他日,我將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之成就報答恩師東風化雨之情,春泥護花之意。
不朽的鋒芒
雷鋒,一位影響了我們半個世紀的年輕士兵,一個傳遍神州大地的名字,一種激勵著中國半個世紀的精神,一支永遠照亮中國人內(nèi)心的火炬。
“向雷鋒同志學習”,這是毛主席的聲音,像擂響的戰(zhàn)鼓,使冰冷的空氣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刻變得亢奮了。從此,全國掀起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浪潮,推動了人們道德覺醒,激發(fā)人們對思想建設的熱情,涌現(xiàn)出了“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祿,“鐵人”王進喜等光輝典范。雷鋒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在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上創(chuàng)造更多的社會價值。
在火紅的年代里,雷鋒精神詮釋了熱愛祖國,對黨忠誠,為人民奉獻,艱苦奮斗的內(nèi)涵。雷鋒精神是我國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高貴品質(zhì)的生動反映,是代表我國軍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作風。在新時代,雷鋒精神被賦予新的內(nèi)涵,雷鋒精神包含的熱愛黨和祖國,熱愛社會主義事業(yè),體現(xiàn)了昂揚精神斗志和高尚道德追求,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要求。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下,人們的精神道德受到金錢的挑戰(zhàn),良知的燭火被利益的狂風吹滅,道德的航船被貪婪的惡浪擊沉,街頭扶人的學生被訛,撫育嬰兒的奶粉遭摻假,荒漠吞噬了森林,廢水污染了河流,人們對“雷鋒精神”的呼聲日益高漲。2014年3月11日,習近平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說:“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xiàn)。你們要做雷鋒精神的種子,把雷鋒精神廣播在祖國大地上?!崩卒h精神是一顆種子,它蘊含了美好思想品德,它能匡正道德失范,矯正誠信缺失,提升社會道德水平,它亦是一條長河,可洗世間污濁和心頭惡念。習近平的話語,飽含著濃濃的深情和殷切的期待。
三月春風暖,雷鋒精神揚。無數(shù)“學習雷鋒精神”活動的旗幟在神州飄揚,無數(shù)感人的事跡在上演。我們學習雷鋒精神,弘揚文明新風就得落實到行動,從切切實實做起,每當我看到大人們帶著小孩助人為樂時,我隱約中看到了精神的傳承,尤為感動。這就是榜樣的力量,我們?nèi)巳藗鬟f正能量,人人樹立好榜樣,雷鋒精神就會在社會蔚然成風,一個雷鋒倒下了,就有千千萬萬個雷鋒站起來。
一張笑臉,永如明燈,當我每次看到照片上雷鋒的笑容時,我感受到了一種無私奉獻的偉大力量直逼胸膛,讓人蕩氣凜然,將拘泥于生活中一得一失的顧慮一沖而凈。他的生命如曇花一樣短暫絢麗,留下來的精神卻是后世景仰的道德豐碑,一本《雷鋒日記》始終閃耀著共產(chǎn)主義思想的光輝。我曾捧讀《雷鋒日記》,那一個個平實樸素的文字,“假如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假如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黑暗……”一句句鏗鏘有力的話語,“為了人民的事業(yè),犧牲個人的一切,直至最寶貴的生命。為了黨和國家利益,上刀山,入火海,我愿意”,曾多次拍打我的心靈,點燃我“為人民服務”的理想之火。透過文字,我能感覺到英雄的氣息與澎湃的熱血,它深刻影響了我對人生價值的思考。
說一尺不如行一寸,集小善為大善,學雷鋒應當落實到行動,從身邊小事著手。去吧,學習雷鋒精神,弘揚文明新風,記住,我們躬行的是人性的光輝,光輝是生命的不朽。
通往明天的燦爛
梭羅在《瓦爾登湖》寫道:“假如文明人的追求并不比野蠻人高尚,假如他把生命的大部分時間都只用于謀取基本的必需品和舒適品,那么他為什么要比野蠻人住的好呢?”這句話說的是:若你擁有的條件比別人優(yōu)越,就應該肩負重任追求更高的夢想。前不久,我在朋友圈看到同學小A曬出了自己的初級會計證書,并配文:“如果你在店里看到一個捧著會計資料的服務員,那一定是我?!毙是我的初中同學,家境貧寒的他來到大學不得不在課余拼命兼職維持生活費。其實這一年考證的通過率很低,全校通過率低至百分之二十,很多同學在朋友圈里面都立下豪言壯志,“厲兵秣馬,明年凱旋”“破釜沉舟,明年還是一條好漢”……實際上他們當中大多數(shù)人考前連續(xù)幾個周末都在朋友圈曬周游各地的美景,某某地方的美食。每一個追求夢想的寒門學子,必須比別人多幾分對當下生活條件,家庭負擔的思考,這也意味著他只有付出更多汗水才能觸摸到夢想,即使這個夢想看似很簡單。成功對于富家學子而言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里的東風是指行動。他們只要付出行動,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與資源,便可創(chuàng)造無限價值,實現(xiàn)夢想,只可惜很多人“把生命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于謀取基本的必需品和舒適品”,缺少了一顆責任與擔當?shù)纳线M心,談何雄心壯志。
來自富裕家庭的孩子,比起那些貧困家庭中學習之余還得為溫飽奔波的孩子,他們生來就擁有許多條件與優(yōu)勢去追求成功和夢想,比如優(yōu)質(zhì)的教育,雄厚的資金,健康的體魄,充沛的學習時間等。在起跑線上,父母就已經(jīng)為他們贏得了距離優(yōu)勢,為何多年后當他們同處一室時,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富家孩子卻泯然眾人矣,甚至遜色于那些寒門子弟?因為在溫室看不到冰天雪地中寒梅的百折不撓,看不到磐石下小草的頑強不屈。溫柔鄉(xiāng)滋生了惰性,使他們?nèi)鄙倭伺c自身條件相匹配的理想抱負,即使是有,他們依然缺失夢想的執(zhí)行力。
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很少人是只為自己活著的。欲戴王冠,先承其重,若我們從父輩手中繼承并接過的是一柄金鑰匙時,應感受到其中蘊含著的責任與期望。父輩希望的是我們能利用這些條件變得更加優(yōu)秀,再為下一代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但很多人用這把鑰匙打開的是花天酒地的大門,在風華正茂之時揮霍金錢與青春。血氣方剛之時想著成就一番事業(yè),在社會中磕磕絆絆后,最終向現(xiàn)實妥協(xié),接受一份體面的工作,碌碌終生。試想一下,若把這些優(yōu)越的條件給予那些“手握咸魚,依然在堅持夢想”的人,便是如虎添翼,其所達到的高度,怎會是一份體面的工作為上限。
復旦教授陳果說:“人生只有兩件事有意義:第一是讓自己幸福,第二是讓更多的人幸福。”一個生于富家的孩子,是“天降大任者”,他要更加努力奮斗,他的責任是不但使自己幸福,還要使更多人幸福。包括家人,朋友,同學甚至是身陷囹圄的陌生人。我們經(jīng)常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兩者應該相對平衡而存在,這才是真正的成功。社會各界的佼佼者,他們大多都會成立基金會,參與各種各樣公益活動,目的就是讓更多人得到幸福。
責任有大有小,救一二饑寒,責之小者;以堅定的勇氣去救天下黎民,責之大者。杜甫窮困潦倒,茅廬為秋風所破時,首先想到的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口銜金匙,朝氣蓬勃的富家子弟何不以“達則兼濟天下”為己任,更加努力奮斗?
——選自中國部散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