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基
【摘要】目的 探討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作用。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行常規(guī)管理模式的23名護士資料作為參照組,另外選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行分層級管理模式的25名護士資料作為研究組,比較兩組護理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護理后,研究組護理質量評分分別為:病房管理(87.93±5.25)分、基礎護理(93.75±4.47)分、病歷書寫(95.62±4.79)分、護理操作(91.36±5.85)分、健康宣教(89.72±3.81)分,均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4.12%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結論 分層級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護士分層級管理;護理管理質量;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0..02
護理干預是臨床治療中重要輔助手段,可對療效產生直接影響[1-2]。因此,探討一種行之有效的護理管理模式顯得尤為重要。本文著重研究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作用,目的在于提高全體護理水平及護理質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行常規(guī)護理管理模式的23名護士資料作參照組,另外選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行分層級管理模式的25名護士資料作研究組。其中,研究組男3名,女22名;年齡23~42歲,平均(31.42±5.47)歲;工齡2~17年,平均(9.72±2.33)年;職稱:主任護師1名,副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5名,普通護士17名。參照組男2名,女21名;年齡22~41歲,平均(31.25±5.33)歲;工齡2~16年,平均(9.45±2.13)年;職稱:主任護師1名,副主任護師3名,主管護師4名,普通護士15名。兩組基線資料(P>0.05)。
1.2 方法
參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管理,包括輪班制、輪崗制、實施常規(guī)護理操作等。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實施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具體方法為:(1)成立護士分層級管理小組,根據護士的職稱、學歷、工作經驗、業(yè)務水平等方面進行合理分配,分為五個等級。(2)其中,工齡≤2年,由上級指導進行臨床護理工作的護士為N0級;工齡3~5年或取得護師任職資格,能獨立護理病情輕微患者的護士為N1級;工齡≥5年,學歷大專以上,且能獨立護理病情較重患者、能夠參與臨床管理或教學的護士為N2級;工齡≥10年,本科或本科以上文憑,并取得護師或護師以上資格證,可對急重癥患者進行獨立護理的護士為N3級;擔任主管護師≥5年或取得副主任護師資格的護士為N4級。(3)由副主任擔任組長,N0、N1、N2級護士均在副主任護和主管護師領導下進行工作,患者日常護理工作由責任護士負責。(4)所有人員均嚴格執(zhí)行護理制度及操作規(guī)程,遵醫(yī)囑完成各項工作,防止醫(yī)療事故發(fā)生。
1.3 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觀察并比較患者對兩組護理質量的評價,主要通過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針對護理人員病房管理、基礎護理、病歷書寫、護理操作、健康宣教等5個內容進行評分,分值與護理質量成正比例關系。同時調查患者護理滿意度,包括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3個等級,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以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1.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護理質量比較
患者對研究組護理質量評分為:病房管理(87.93±5.25)分,基礎護理(93.75±4.47)分,病歷書寫(95.62±4.79)分,護理操作(91.36±5.85)分,健康宣教(89.72±3.81)分;參照組分別為:(80.25±3.72)分、(85.42±3.25)分、(88.31±3.52)分、(83.50±4.12)分、(70.83±2.65)分,研究組均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研究組護理滿意度調查結果為:非常滿意45例,滿意37例,不滿意3例,總護理滿意度為94.12%(80/85);參照組護理滿意度調查結果為:非常滿意33例,滿意30例,不滿意17例,總護理滿意度為78.75%(63/80),研究組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
3 討 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和法律意識不斷提高,患者對于護理質量也越來越關注,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必須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同時也要求整體護理管理質量不斷提高。傳統(tǒng)護理管理模式有著分工不明、責任不明、管理不到位等缺點,已逐漸不符合現代護理要求[3-4]。因此,探尋一種優(yōu)質的護理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是一種分層級、分階段進行的護理管理模式,其根據護士職稱、學歷、工作水平、工作經驗等方面分為5個層級,層級之間分工明確,落實責任負責制[5-8]。通過對各層級護士定期培訓與考核,可提高護士的業(yè)務水平和護理管理質量。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參照組,表明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管理模式更具優(yōu)勢,且被廣大患者所接受。原因分析為:在分層級管理模式中,護士分工明確,深知自身護理工作均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進而認真醫(yī)囑完成各項工作,預防醫(yī)療事故發(fā)生。另外,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患者的護理工作進行分管,N0級護士負責協助患者辦理相關入院手續(xù)、轉院手續(xù)及出院手續(xù)等,詳細詢問患者基本信息,并登記在冊;于患者出院當日向其進行健康宣教以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項。N1級護士按照護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嚴格落實消毒制度、輸血制度、隔離制度等,同時負責危重癥搶救工作,做到分管護理并在主管護師的指導下進行危重癥患者護理工作。所有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實踐、總結經驗,并定期參加培訓學習,不斷加強自身專業(yè)技術水平。真正做到盡心盡責、把患者放在服務首位進而提高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由于受到時間等因素的限制,關于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探討尚有不全面之處,有待進一步臨床研究。
綜上所述,分層級管理模式不僅能夠合理安排相關人員、優(yōu)化人力分配,還能明確各層級護士的責任制,讓每位護士都充分意識到自身的工作責任和工作價值,有助于提高護士的責任感以及積極性,進而為患者提供更優(yōu)質服務,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李鐵英,王莉茹.護理組長在實施護理人員層級管理中的作用[J].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2017,4(1):99-100.
[2] 陳 萍.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產科護理質量的意義[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7,12(21):183-184.
[3] 程 萍.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作用[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7,27(7):171-172.
[4] 韓 旭,姜 丹.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作用[J].中國高新區(qū),2017,(16):226.
[5] 胡玉華.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作用[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7,12(23):118-119.
[6] 張愛軍.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作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2017,2(31):144-145.
[7] 高春玲.實施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于提高護士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的作用[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7(36):204-205.
[8] 秦 煒.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量的價值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1):230.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