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光瑩
炎炎夏日,吃一支香甜可口的雪糕,真是一件快樂的事。對于“雪”這個字,我們已經(jīng)很熟悉了,不過從古至今,“雪”的字形發(fā)生了比較大的變化。看,甲骨文 ,上面的 就像小水珠從天而降,它表示“雨”。下面的 看起來像兩根小羽毛,其實它是“彗”的本字。如果只從字形來想象,天氣寒冷,空中的水珠兒凝結,天上也就落下了一片片羽絨狀的雪花。哇,“雪”這個字的意境很美呢!
篆書的“雪”下面有一個“手” ,是不是意味著用手可以捧住雪花呢?
隸書“雪”的字形和篆書很像,楷書字形則更簡省了。
和雪有關的小故事也有很多。據(jù)說,宋代有個叫楊時的人去拜訪大學問家程頤。那天下著大雪,而程頤正好在睡覺,楊時不敢打擾,就在門口的雪地里等候。程頤睡醒的時候,積雪已經(jīng)深達一尺了。這就是有名的“程門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