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地妖嬈
導語:一部部血淚交加的“女性殘酷史”,在進行隱秘而偉大的“復仇”,其中細節(jié)觸目驚心,為“平權(quán)運動”源源不斷地提供能量。
1996年的某一天夜里,一位女性正在自己家中撰寫電影劇本,中途接到消息——電影院已被塔利班定為非法場所。這對伊斯蘭女導演薩芭.薩哈爾來說是意料之中的事,她沒有停筆,堅持將手頭這部警匪片寫完。反正這一年已經(jīng)見證過太多殘暴的事,包括阿富汗國立電影公司的辦公室被焚毀,她的朋友們因為看電影被警察活活打死......
可即便如此,薩哈爾還是完成了六部影視作品,期間她接到過無數(shù)的死亡威脅電話,長年不能回家,關(guān)乎丈夫和孩子的情況更是無法向外人提及,稍有不慎,她的故鄉(xiāng)喀布爾就會有許多人受牽連。在最壞的時代、最惡劣的環(huán)境里,薩哈爾也沒有打消過用影像向全世界呼吁女性平權(quán)的念頭。
影視以鮮活的畫面?zhèn)鬟_著追求自由信仰的意志,圈內(nèi)的工作者不斷通過這一雅俗共賞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告訴所有人:“女人可以說不?!?/p>
這大抵便是女性平權(quán)運動中,最優(yōu)雅亦最智慧的一步棋。
好萊塢“me too”運動愈演愈烈之時,多數(shù)女性難以啟齒的“性騷擾”困擾被搬上了臺面,哪怕是看似開明的歐美國家,這種敢怒不敢言的侵犯也令多數(shù)獨立女性倍感焦慮,于是乎,勇于揭發(fā)娛樂圈大亨性騷擾丑行的女人們被定位成“勇者”??墒聦嵣?,真正為平權(quán)運動作出過巨大犧牲的女性,要的不僅僅是讓猥瑣男人縮回他們的“咸豬手”。
早在2015年,也就是“me too”還未冒頭的時候,英國女導演薩拉.加夫隆的傳記片《婦女參政論者》上映,且不論電影本身品質(zhì)如何,究其內(nèi)容來講,卻是一部“英國女權(quán)史教科書”。片中巨細靡遺地展示了二十世紀初期,英國底層女性受到的身心迫害,付出同樣的體力勞動,工資卻拿得比男性要低,既要顧全家庭,又要外出打工維持生計,被工頭騷擾之類的簡直是小兒科。在這樣的情形下,有一批“悍婦”站出來了,她們脾氣火爆、手段兇狠,隔三差五在參議院大樓前集會,要爭取的可不只是小恩小惠,卻是當年男權(quán)世界里無法想像的大權(quán)力——選舉權(quán)。
在男性政客眼中,這無疑于“天方夜譚”,他們輕蔑地將女性定為“低智商生物”,對于她們的呼聲選擇裝聾作啞。于是,悍婦們憤怒了,動用了專屬于勞動婦女的“下三濫”招術(shù),最初只是絕食,使得英國警察不得不把她們抓進牢里,綁在椅子上,用皮管強行灌食。后來她們變本加歷,在市街的郵筒里投燃燒的火把,終于把男人們都唬住了。當這些絕招都沒有得到理想反饋的時候,一位叫埃米莉.戴維森的女政客終于歇斯底里,她在國王出席的賽馬會上,用血肉之軀撞向國王的坐騎,幾天后不治身亡。這意味著,女人的平權(quán)渴望已不容忽視,越來越多的人敢于直面鼻飼(皮管塞進鼻孔強迫進食)的恐怖,坐牢之類的懲罰對她們來講更是小菜一碟。
終于,在1918年12月的新政府選舉中,英國30歲以上婦女都得到了投票權(quán)。
《婦女參政論者》中塑造的正是這樣一批“亡命之徒”,她們主張用生命來平權(quán)。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奧斯卡影后梅里爾.斯特里普扮演的角色正是有“婦女選舉權(quán)之母”之稱的女權(quán)代表人物埃米琳.潘克赫斯特。正是她主張采取激進政策與政府博弈,才換來了英國女性今天的合法權(quán)益。
如果說,《婦女參政論者》里的故事是女性平權(quán)運動中的光輝一筆,那么時至今日,依舊有這束光未曾照亮的陰暗角落。女人難以言喻的傷痛還在悄然蔓延,令平權(quán)看起來宛若一片虛假的美景。2018年,英國BBC電視臺動用全女性陣容,推出了一部八集迷你劇,將那些隱藏起來的苦難連根拔起,這便是凡妮莎.卡斯威爾等女導演炮制的《她說:女性人生瞬間》。
這個劇每集只有十五分鐘,一集邀請一位女演員出鏡,不停述說她生命中某段最特殊的時期,揭開了平權(quán)底下血淋淋的事實。從順從性侵害、反抗性別及種族歧視,到七十年代的女性宵禁制度,一一進行剖析。其中一集講述的事實觸目驚心,一位離婚婦女面帶憂愁道出了長期被前夫強暴虐待的經(jīng)歷。這才讓大家不得不注意到,英國在1991年之前一直將“婚內(nèi)強奸”視為合法。當年“悍婦”們以生命作代價換來的成果,亦未能完全顛覆女性的弱勢地位。
這意味著,在權(quán)力與義務上,男女依舊“有別”,甚至因“平權(quán)”的偽普及,女人無法把“me too”順暢地進行到底,將那些根深蒂固的觀念毒瘤一塊塊切除,需要付諸巨大的精力和勇氣。
除了《她說:女性人生瞬間》,BBC電視臺還有一部女權(quán)之作震撼全球,那便是將觸角伸到了日本的紀錄片《日本之恥》。在許多不明真相的外國人眼里,日本是一個溫良的國度,“性侵害”不可能在那兒成為主流。畢竟,阿米爾.汗主持的訪談類節(jié)目《真相訪談》里展示的無數(shù)強奸血案,才能證明一個國家蒙受的巨大恥辱真實存在。而日本,紅燈區(qū)比比皆是,性服務與性文化并駕齊驅(qū),女性從小被教育得溫順而乖巧,似乎是自行物化,專為滿足男人的性欲而存在。因此,就比率來講,日本的強奸案少之又少,它如此“安全”,卻又如此可怕。
2017年5月,27歲的女記者伊藤詩織公開指認知名新聞人兼作家山口敬之在兩年前侵犯了她。事情的起因很簡單,伊藤詩織想在一位名記者那里找份實習工作,于是對方與她在酒館約談,她喝得酩酊大醉,醒來時發(fā)現(xiàn)自己全身赤裸躺在酒店的床上,這才意識到被侵犯了。這一重磅消息,最初引發(fā)的只有一片嘲笑和質(zhì)疑。顯然,在大男子主義盛行的日本,多數(shù)國民認為一位給安倍晉三首相寫傳記的“御用名記”,是不可能做出這種事的,尤其依據(jù)案情細節(jié)一為講,事發(fā)之前伊藤詩織還與山口喝過酒,她也承認自己醉得不輕,這一系列的線索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酒后亂性”而非性侵。
即便伊藤在事發(fā)次日便報了警,尋求針對性的公益組織進行援助,可依舊未能雪恥。相反的,性侵事件當事人山口敬之利用自己的名人效應,頻頻上電視洗白,不僅得到廣大男性的支持,甚至許多女人都認為伊藤詩織對山口另有所圖,系蓄意抹黑。而伊藤在接受警方調(diào)查的時候受到的二次傷害更是揪心,警方要求她在案發(fā)現(xiàn)場與人偶擺出受侵犯時的姿勢,甚至與其對接的還都是男警員。所以被強奸的女性才多數(shù)選擇隱忍,不愿跨出維權(quán)的一步,這就是該國強奸案報案率低的根本因素。
可能換了別人,在強大的勢力面前會選擇退怯,默默掩蓋傷痕,重新投入平靜的生活。但伊藤詩織沒這么做,通過這一次的抗爭,她反而變得愈發(fā)堅強起來。為了給自己伸冤,她通過奔走呼吁,鼓勵受侵犯而不敢出聲的女性站出來,給me too運動添磚加瓦。與此同時,她也在各個高等院校舉辦演講,樹立女性的自我防范意識,告訴她們一切被強迫接受的性關(guān)系都應受到審判。
伊藤詩織的“復仇”是理智而強大的,盡管她打輸了官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卻是大獲全勝。要知道,直到伊藤詩織勇敢發(fā)聲的那一年,日本憲法中關(guān)于強奸的法律規(guī)定還是延用了明治時代的那一套,也就是說,必須是女性做出過反抗動作,有過尖叫行為,才被定性為“強奸”,失去反抗能力的女人受到的傷害一律默認為“合法”。因此,在諸多日本男性的理念中——女人說“不要”就是“要”。
“復仇”期間,伊藤詩織得到的支持節(jié)節(jié)攀升,同時也接到了無數(shù)的恐嚇信,甚至受到不明人士的跟蹤監(jiān)視。但是日本的強奸法案因她不遺余力地揭短而進行了更改,也為無數(shù)有口難言的日本女性爭取到了挽回尊嚴的機會。也就是說,在2017年3月,國會已經(jīng)提案將日本的強奸罪改名為“強制性交罪”等罪,除了罪刑法定,男性被害者的場合和并沒有提起訴訟的案件,會采取一并問罪。除此之外,多年來在便利店都能隨意購買的色情漫畫刊物紛紛下架,日本政府下意識地開始引導民眾樹立正常的性觀念,不允許再普及任何“變態(tài)”意識。
日本之外,亦有一塊平權(quán)未果的惡土,那便是伊斯蘭國度。伊朗導演執(zhí)導的電影《德黑蘭禁忌》也于2017年上映,這部電影將伊斯蘭女性未受平權(quán)眷顧的殘酷現(xiàn)狀揭露得淋漓盡致。電影中的德黑蘭,系女人的地獄,警察到處監(jiān)視,一旦發(fā)現(xiàn)有女性與男人牽手并行便要被抓捕。女人禁止婚前性行為,否則要受重刑,于是無數(shù)的未婚女性都會找地下醫(yī)生為其修補處女膜,不惜為此支付巨額費用;在那兒也不存在“強奸”的概念,女性受到強暴,就得嫁給強奸犯。片中一名溫良賢淑的家庭主婦,因一個冒充妓女的惡作劇電話,被丈夫嫌棄,最終選擇跳樓自殺......最諷刺的是,片中的法官在對自己媳婦嚴加管教的同時,又在外包養(yǎng)情婦,并帶著兒子去嫖妓,可見這個國家男權(quán)當?shù)乐牒贰?/p>
這部電影挑戰(zhàn)了伊斯蘭女性的全部“禁忌”,而這些禁忌在外人看來,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人生小節(jié),根本無須付出巨大的代價。
最讓人絕望的是,伊斯蘭國度也有不少“伊藤詩織”揭竿而起,面對龐大的宗教勢力和男權(quán)暴力不肯低頭,她們中的大多數(shù)換來的卻是被公開處刑的下場。
一部部血淚交加的“女性殘酷史”,在進行隱秘而偉大的“復仇”,其中細節(jié)觸目驚心,為“平權(quán)運動”源源不斷地提供能量。
喚醒女性平權(quán)意識的影視作品百花齊放,故事不同,然而態(tài)度統(tǒng)一,旨在改善女人們的生存環(huán)境,哪怕是用一個廁所來換取一份尊重。2017年出品的印度電影《廁所英雄》里,一個普通人家的媳婦為了能讓家里有個如廁的地方,甚至不惜跟丈夫提出離婚?!渡衩鼐扌恰防锬鎭眄樖艿哪赣H,在家暴的低氣壓環(huán)境中爆發(fā),拿起一疊離婚協(xié)議摔在了丈夫臉上......由此可見,平權(quán)之路走得曲折而辛苦,但曙光就在前方,這絕非所謂的“政治正確”,而是“生而為人”的權(quán)力不容踐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