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旭鋒
(寧波通途投資開發(fā)有限公司,浙江 寧波 315010)
斜拉索是斜拉橋的重要組成構件,快速精準的確定其無應力索長是斜拉橋設計中的關鍵性問題之一。在設計過程中,通常是根據(jù)成橋線形及索力確定斜拉索的無應力長度,然后考慮錨頭構造的影響,并給出一定的富余量,據(jù)此確定斜拉索的制造長度[1,2]。隨著斜拉橋跨徑的增大,拉索長度不斷增加,拉索在自重和軸向拉力的共同作用下,呈現(xiàn)出較強的非線性力學特征,其空間線形為懸鏈線,采用懸鏈線理論可以精確計算拉索的無應力長度,但計算中需多次迭代,過程繁瑣,不便于工程應用[3,4]。在工程實踐中常采用規(guī)范推薦的基于彈性伸長和垂度修正的Ernst等彈性模量理論,該方法不需迭代,計算簡單,對于短索計算精度較高,對于大跨度斜拉橋的長柔索,忽略高次影響的拋物線理論計算斜拉索無應力索長,會帶來多大的誤差,值得研究。本文結合寧波中興大橋,探討采用拋物線理論計算大跨度斜拉橋無應力索長的適用性。
斜拉索的曲線形狀和受力狀態(tài)見圖1,假定斜拉索為完全柔性索,只承受拉力和沿全長均布的自重。此時,斜拉索索形為塔壁內側錨固點和主梁錨固點之間的懸鏈線[4]。斜拉索上任意一點(x,y)處的拉力為T,其水平分力為H,垂直分力為V;上下錨點之間的水平距離為,垂直距離為h,對于任一微段進行平衡分析,可得:
圖1 斜拉索受力示意圖
式中:q為單位索長重量,索張力和水平分量的關系如下:
對式(1)進行積分,并考慮邊界條件(x=0,y=0)和(x=l,y=h),可得懸鏈線方程為:
懸鏈線索由張拉力T引起的彈性伸長量ΔS為:
則,無應力索長S0為:
由式(4)、式(5)知,采用懸鏈線理論求解無應力索長關鍵是拉索水平分力H的確定,實踐過程中通常假定初值H0,通過迭代計算進行求解。
在分析斜拉橋結構時,常將斜拉索模擬成桁架單元,只考慮索自重沿拉索弦線垂直方向的影響,采用拋物線簡化拉索實際的懸鏈線線形。由此帶來了計算模型和實際結構之間的誤差,通??刹捎肊rnst公式修正彈性模量[5]。
當索張力由T1變化到T2時,索長的變化量為:
式中:l0為斜拉索弦線長度,即拉索錨固點之間的距離。由式(8)可知,索長變化量ΔL可等效視為彈性效應ΔLe和垂度效應ΔLf兩部分之和。
斜拉索的彈性效應:
斜拉索的垂度效應:
當拉索張力為T時,無應力索長為:
由式(11)可知,當給定索張力T,無需迭代計算即可得到無應力索長?,F(xiàn)行斜拉橋設計規(guī)范[6]關于無應力索長的計算就是采用拋物線線理論。一般認為,該方法對于短索的計算精度較高,對于長柔索則存在一定誤差。
寧波中興大橋為雙塔單索面矮塔斜拉橋,跨徑布置為64m+86m+400m+86m+64m,主跨400 m。邊跨采用組合梁,中跨采用鋼箱梁結構,中跨無索區(qū)長度88 m。主塔設計為“V”字形鋼結構塔。全橋采用高強平行鋼絲斜拉索,共計18對(邊跨S1~S9,中跨M1~M9),大橋總體布置見圖2。
圖2 寧波中興大橋總體布置圖(單位:m)
根據(jù)前文的公式推導,分別采用兩種方法計算了18對拉索S1~S9、M1~M9(從橋塔到跨中編號)的無應力下料長度,計算結果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兩種方法計算得出的斜拉索無應力索長差別很小,對于邊、中跨最長索S9、M9,其差值僅為0.88 mm和0.81 mm,遠低于工廠的制造誤差。這表明對于主跨跨度在400m以內大跨度斜拉橋,采用拋物線理論計算斜拉索無應力下料長度,完全可以滿足精度要求。
圖3 S1~S9、M1~M 9號拉索無應力索長計算誤差
由表1及圖3知,對于S1~S9,M1~M9號拉索,采用懸鏈線理論計算得到的無應力長度比拋物線理論計算結果偏大;隨著拉索長度的增加,斜拉索垂跨比增大,拋物線理論的計算誤差也進一步增大。
(1)基于懸鏈線理論和拋物線理論,對中興大橋斜拉索無應力下料長度進行計算分析,計算結果相近,端索的無應力索長差值約1.0 cm。
(2)隨著拉索長度的增加,斜拉索垂跨比增大,拋物線理論的計算誤差也進一步增大。對于主跨跨度在400 m以內大跨度斜拉橋,采用拋物線理論計算斜拉索無應力下料長度,完全可以滿足精度要求。考慮到施工過程中溫度等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在上述理論計算無應力下料長度的基礎上,應根據(jù)現(xiàn)場安裝場景預留適當富余量。
表1 中興大橋斜拉索無應力索長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