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利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我時常在這山水之間徘徊、留戀,那錚錚鐵骨的山魂一如勢不可擋的千軍萬馬一次次的驚醒我的睡夢;那潺潺的山泉又似繞指的溫柔讓我留戀不愿醒來!對于蒼山、流水這種由衷的感情,讓我不得不拿起畫筆來傾訴我深深的眷戀。每次置身于山水之間世俗的紛擾再與我無關(guān),只剩下了天高地闊、清凈和氣的內(nèi)心世界;每次置身于山水之間紅塵的瑣碎也與我無關(guān),只有如月色微涼的一片素心與我相伴。歷代山水畫家在道家思想崇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中國哲學(xué)觀念的引領(lǐng)下,竭力將老莊“天人合一”的思想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在畫中,讓山水畫產(chǎn)生了無窮韻味和巨大魅力。這也是我作為一名山水畫愛好者所極力追隨的,唯有人和自然的完美融合才能產(chǎn)生讓觀者動容,讓自己心安的藝術(shù)作品。已是天命之年的我面對這承載了多少歷史輪回的蒼山、流水唯一能做的就是將我所見、所思、所夢、所悟通過我的一只畫筆揮灑在這一張張薄薄的宣紙上。
我畫山水也曾一度在別人的影子里徘徊,我追隨著傳統(tǒng)、追隨著前輩、追隨著名家卻忘記了自己的存在。漸漸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多,我悟到了不管是傳統(tǒng)、前輩還是名家他們所依賴的只有瞬息萬變的大自然和這豐富多彩的生活!于是我懂得了回歸,讓自己回歸于大自然,讓心回歸于本位。唯有這樣的回歸才能讓靈魂踏實(shí)而寧靜。每一次拿起畫筆我雖不能如大家一般“掃千里于咫尺,寫萬頃于指下”但我的一筆一式也必然是探求著大自然的本真生命縱使機(jī)緣相隨,奔涌而出。我雖沒有通達(dá)天地的魄力,但我亦是竭盡所能將這大自然無窮的生命、無盡的生氣融于筆端,揮灑于紙上。我若心有愧疚也定是因我的愚鈍不能淋漓的抒寫鳥鳴山澗時的自在,不能盡致的揮灑清風(fēng)明月里的意蘊(yùn)。
我愿為這山水中的一枚石、一棵草、一株崖邊或盛開或零落的山花,伴著那傳唱已久如山風(fēng)一樣縹緲的歌謠,在每一個清晨醒來在我的土壤里耕耘,在每一個深夜睡去在我的夢里遨游!我來自塵土,歸于塵土。我的存在伴著世俗的起起伏伏,伴著人間的冷冷暖暖。而我卻要尋找一種和我的靈魂更貼近的東西,來傾盡我如歌如訴的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