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懷寶
摘要 對雞巴氏桿菌病的病原、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剖檢特征、實驗室診斷、類癥鑒別進行了闡述,并總結(jié)了針對性防治措施。
關(guān)鍵詞 雞巴氏桿菌?。话Y狀、類癥鑒別、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18)03-068-03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3.028
Abstract The pathogen,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clinical symptoms, pathologic autopsy, laboratory diagnosis and analogous symptomatic differential of chicken pasturllosis were expounded, an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 Chicken pasturllosis;Symptoms; Analogous symptomatic differenti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雞巴氏桿菌病又稱雞出血性敗血癥,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雞的一種敗血性傳染病。該病常呈急性經(jīng)過,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其病理特征為全身漿膜和黏膜有廣泛的出血斑點,肝臟有大量壞死病灶。慢性病例主要表現(xiàn)為雞冠、肉髯水腫和關(guān)節(jié)腫脹。由于病雞常發(fā)生劇烈腹瀉,所以通稱雞霍亂。該病是目前危害雞的一種重要的細菌性疾病,常給我國養(yǎng)雞業(yè)造成較大的經(jīng)濟損失。文中對雞巴氏桿菌病的病原、流行特點、臨床癥狀、剖檢特征、類癥鑒別進行了闡述,并總結(jié)了針對性防治措施,以期為該病的科學防控提供參考。
1 病原
病原為多殺性巴氏桿菌,該菌分為A、B、D和E四種莢膜血清型,對雞致病的主要是A型(禽型),D型較少見。
1.1 形態(tài)
菌體呈卵圓形或短桿狀,單個、成對排列,偶爾也排列成鏈狀;長約0.6~2.5 μm,寬約0.25~0.4 μm。革蘭氏染色為陰性小桿菌,不形成芽孢,無鞭毛,不能運動,用美蘭、瑞氏或姬母薩氏染色菌體兩端著色深,呈明顯的兩極染色,在顯微鏡下比較容易識別。易從急性病例病雞的血液、肝、脾等器官中分離到病原菌,新分離的菌株具有莢膜,但經(jīng)過人工繼代培養(yǎng)后很快消失。
1.2 特性
該菌對一般消毒藥的抵抗力不強,如5%石灰乳、1%~2%漂白粉水溶液或、3%~5%煤酚皂溶液在數(shù)分鐘內(nèi)即可將其殺滅。病菌在干燥空氣中2~3 d死亡,在高溫下立即死亡,但在腐敗尸體中可生存5個月之久。該菌對青霉素、鏈霉素、土霉素、氟哌酸、氯霉素及磺胺類藥物等都具有敏感性。
2 流行特點
雞易感性較高,雛雞有一定的抵抗力,3~4周齡雞最易感。無明顯季節(jié)性,但在高溫多雨的夏天和氣候多變的春天發(fā)生較多。當飼養(yǎng)管理不良,飼料或天氣突變時,可促進該病的發(fā)生和流行。
3 臨床癥狀
(1)最急性型。爆發(fā)初期,雞突然死亡,不見任何癥狀。
(2)急性型。精神萎靡(圖1),羽毛松亂,翅下垂,食欲廢絕,鼻和口腔流出粘液(圖2),常有劇烈腹瀉,排黃白色或淡綠色稀便(圖3)。體溫43~44℃,冠髯腫脹發(fā)紫,經(jīng)1~3 d死亡。
(3)慢性型。多發(fā)生于疫病流行后期,或由急性轉(zhuǎn)為慢性。病變多限于身體某一局部,如冠髯腫大(圖4),關(guān)節(jié)腫脹引發(fā)跛行,鼻竇腫脹有分泌物,具特殊臭味,有的長期拉稀,產(chǎn)蛋量下降。
4 剖檢特征
(1)最急性型。剖檢常無特征性病變。
(2)急性型。在皮下、呼吸道、消化道粘膜、腹腔漿膜和脂肪上有小點出血;腸道充血、發(fā)炎,尤以十二指腸最嚴重,腸內(nèi)容物含有血液,粘膜紅腫,有很多出血點或出血斑;肝腫大,質(zhì)脆呈暗紅色,肝表面有很多灰白色針頭大的壞死點及出血點;心冠脂肪、縱溝部及心內(nèi)外膜有出血點,心包炎,心包內(nèi)積有淡黃色液體。
(3)慢性型。因病菌侵入部位不同而有差異,鼻腔及上呼吸道內(nèi)積有粘液,一些病例還見肺硬變。公雞肉髯水腫,有干酪樣物。出現(xiàn)關(guān)節(jié)炎時,可見關(guān)節(jié)腫大,切開可見黃色干酪樣物。
5 實驗室診斷
取病雞肝、脾和心臟組織觸片染色,可見兩極著色的巴氏桿菌;取少許病料接種于普通肉湯培養(yǎng)基中分離培養(yǎng),呈一致混濁,接種于加有少量血清或鮮血的固體培養(yǎng)基上,24 h可長出淡灰白色、露珠狀不透明的小菌落,具有熒光;取少許病料或純培養(yǎng)物接種小白鼠、家兔、豚鼠,被接種動物于24~48 h內(nèi)死亡,取病禽血清做瓊脂擴散試驗,可見陽性反應者與抗原孔之間有清晰的沉淀線。
6 類癥鑒別
與雞巴氏桿菌病類似的雞病有雞新城疫、鏈球菌病、綠膿桿菌病、結(jié)核病、偽結(jié)核病、支原體病、衣原體病、球蟲病、隱孢子蟲病等:
6.1 雞新城疫
6.1.1 類似處 有傳染性,體溫高(43~44℃),閉目,翅下垂,冠髯紫紅,口鼻分泌物多、呼吸困難,拉出的稀糞混有血液,站立不穩(wěn),運動失調(diào)。剖檢可見全身黏膜出血,心冠脂肪有出血點。
6.1.2 不同處 病原為雞新城疫病毒。僅雞易感發(fā)病,鴨鵝不感染。倒提時由口流出酸臭液體,常發(fā)咯咯聲。亞急性出現(xiàn)翅麻痹(不是因關(guān)節(jié)炎不能走)、頭頸扭向一側(cè)、癱瘓等神經(jīng)癥狀。病程較長,3~5 d才死亡。剖檢可見腺胃乳頭及乳頭間有出血點或潰瘍和壞死。肝無壞死灶,腸黏膜有纖維壞死灶。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可見到細胞核邊緣呈棕褐色的酶染斑點。
6.2 雞鏈球菌病
6.2.1 類似處 有傳染性。成年雞易感,委頓閉眼,嗜眠縮頸,毛松亂,冠髯發(fā)紫、髯水腫,腹瀉,糞綠色,產(chǎn)蛋減少。剖檢可見肝腫大、暗紫,有壞死點,心冠、心外膜有出血點,心包積液有纖維素。
6.2.2 不同處 病原為鏈球菌。急性步行蹣跚,驅(qū)趕時走幾步跌倒而不易翻過來。亞急性頭藏于背羽,消瘦,頭震顫,有的角膜炎、結(jié)膜炎腫脹流淚,有圓圈運動,角弓反張。翅爪麻痹和痙攣。剖檢可見肺淤血、水腫,喉有干酪樣粟粒大壞死灶,氣管、支氣管黏膜充血,表面有分泌物,慢性主要表現(xiàn)纖維素性關(guān)節(jié)炎、腱鞘炎、輸卵管炎、卵黃性腹膜炎,纖維素心包炎、肝周炎。病料涂片、染色,鏡檢可見革蘭氏陽性單個或成對或短鏈排列球菌。
6.3 雞綠膿桿菌病
6.3.1 類似處 有傳染性,多發(fā)于幼雛,精神不振,拉黃綠色稀糞,呼吸迫促,關(guān)節(jié)炎跛行。剖檢可見心內(nèi)、外膜有出血點,肝有壞死點,腸黏膜充血、出血。
6.3.2 不同處 病原為綠膿桿菌。腹部膨大,眼周、頸部、腿內(nèi)側(cè)水腫,腫脹破潰流出液體。頸部、臍部皮下呈黃綠色膠凍樣浸潤。在一定的培養(yǎng)基上菌落呈藍綠色,肉湯培養(yǎng)液接種于雞腹腔24 h死亡,病料能分離出綠膿桿菌。
6.4 雞結(jié)核病
6.4.1 類似處 有傳染性,精神不振,減食,冠髯蒼白,關(guān)節(jié)炎,長期拉稀,蛋產(chǎn)量下降。
6.4.2 不同處 病原為結(jié)核分枝桿菌,病初癥狀不明顯,隨后才現(xiàn)癥狀,漸進性消瘦,胸骨突出如刀,翅下垂。剖檢可見肝、脾、腸道、氣囊、腸系膜等均有結(jié)核結(jié)節(jié)(粟粒大、豆大、鴿卵大),切開干酪樣,涂片后用萋——尼氏染色法染色,鏡檢顯紅色桿菌(其他分枝桿菌呈藍色)。禽結(jié)核菌素注于肉髯皮內(nèi)呈陽性反應。
6.5 雞偽結(jié)核病
6.5.1 類似處 有傳染性,委頓,低頭縮頸,閉目打盹、行走困難,不愿下水,食少或廢食,下痢,糞呈綠色。剖檢可見心包充滿液體,心冠脂肪、心內(nèi)膜有出血點,腸道充血、出血,尤以小腸嚴重,肝有壞死點。
6.5.2 不同處 原病為偽結(jié)核耶爾辛氏菌,呼吸困難,下痢,糞有時呈暗紅色,肛門外翻,消瘦,衰弱。剖檢可見肝、脾、肺有黃色壞死灶或乳白色結(jié)節(jié),肺有出血點或出血斑,切開流紅色泡沫液體。氣囊粗糙,有高粱大小干酪樣物,瑞氏染色菌體兩極染色。生化試驗有特性。
6.6 雞支原體病
6.6.1 類似處 有傳染性,精神不振,步態(tài)不穩(wěn),離群掉隊,有的關(guān)節(jié)炎跛行,鼻流黏液,下痢,糞綠色。剖檢可見心冠脂肪出血點。
6.6.2 不同處 病原為禽支原體。結(jié)膜炎,流淚,以5~7周齡最為嚴重。剖檢可見鼻腔、氣管有大量黏稠液,胸、腹腔、氣囊、心包有多量混濁液和纖維素蛋白絮片,腹腔臟器覆有黃色纖維膜,肝色深。用肝、脾、心包、心肌壓片,姬姆薩染色,支原體呈紫色。
6.7 雞衣原體病
6.7.1 類似處 有傳染性,精神不振,減食,冠髯蒼白,流鼻液,下頜髯水腫,拉稀。剖檢可見心包、氣囊有纖維素滲出物,肝棕黃、有出血點、壞死點,鼻腔多量黏液,卵黃破裂。
6.7.2 不同處 病原為衣原體。眼半閉,縮頸,頭掩翅下,毛松亂,喜蹲,髯、眼瞼、下頜水腫,嚴重消瘦,胸骨隆起,眶下竇有干酪樣物,腹腔有棕紅色液體。用肝、脾、心包、心肌壓片,姬姆薩染色,衣原體呈藍色。
6.8 雞球蟲病
6.8.1 類似處 有傳染性,委頓,閉目打盹,少食或不食,渴欲增加,不愿隨群活動,下痢腥臭。剖檢可見腸道充血、出血,尤以小腸前段嚴重,腸內(nèi)容物呈紅色。
6.8.2 不同處 病原為球蟲,糞桃紅或暗紅色,有時有黃色黏液,剖檢可見小腸腫脹出血,十二指腸有出血點或出血斑,卵黃蒂前后尤為明顯,紅白相間,覆有糠麩樣或干酪樣黏液或膠凍樣。刮取腸黏膜涂片,鏡檢可見裂殖子、裂殖體和卵囊。
6.9 隱孢子蟲病
6.9.1 類似處 有傳染性,精神不好,縮頸閉目,翅下垂,呼吸迫促,絕食。
6.9.2 不同處 病原為隱孢子蟲,咳嗽,打噴嚏,伸頸張口呼吸。剖檢可見喉氣管水腫,多泡沫狀液體,肺腹側(cè)嚴重充血、表面濕潤,常有灰白色硬斑,切面滲出液多,其他臟器無明顯變化。用生前呼吸道分泌物在飽和白糖溶液將卵囊浮集,鏡檢可見卵巢。
7 防治措施
7.1 預防
預防主要應采取加強飼養(yǎng)管理,隔離消毒,注射疫苗或不定期投藥的綜合性措施。
目前使用的疫苗有弱毒菌苗和滅活菌苗。弱毒苗一般在6~8周齡首免,10~12周齡再次免疫,常采用飲水途徑接種。滅活苗10~12周齡首免,肌肉注射2 ml,16~18周齡再次免疫。有條件的雞場可用病雞肝臟制作成雞霍亂組織滅活苗,每只肌肉注射2 ml。
7.2 治療
早期治療可獲得較好的效果,應用青霉素肌肉注射3萬~5萬IU,3次/d,連續(xù)2~3 d。鏈霉素對成年雞每只肌肉注射10萬IU(0.1g),2次/d,連用2~3 d。應用磺胺類藥物,如磺胺二甲基嘧啶、復方新諾明等效果良好。應用抗巴氏桿菌免疫血清,皮下注射10~15 ml,還可配合抗生素治療。
參考文獻
[1] 黃法水.土雜肉雞巴氏桿菌病的診治[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09(2):207,210.
[2] 徐波,孫吉虎,陸君榮,等.禽巴氏桿菌病的防治[J].中國畜禽種業(yè),2009(4):33-34.
[3] 劉英蘭,劉英波,丁丹.淺談禽巴氏桿菌病的防治[J].農(nóng)業(yè)與技術(shù),2009,29(1):103-105.
[4] 丁志華,劉吉花.禽霍亂的流行特點與防治[J].養(yǎng)殖技術(shù)顧問,2009(9):49.
[5] 徐海軍,劉俊良,胡方宏,等.禽霍亂蜂膠滅活疫苗研制中的鐵螯合劑適宜濃度確定[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7,35(5):1378-1379.
[6] 張振軍,張艷敏,王艷芹.一例禽霍亂與雞傳染性法氏囊炎混合感染的診治[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09(1):239,243.
[7] 陳粉仙,童顯紅.禽霍亂的綜合防治[J].中國畜禽種業(yè),2009(9):125.
[8] 劉維紅.肉雞巴氏桿菌病的診治[J].中國畜牧獸醫(yī),2009(9):165-166.
[9] 王紅琳,楊峻,邵華斌,等.禽霍亂-新城疫二聯(lián)油乳劑滅活疫苗研究(Ⅳ報)——疫苗的田間試驗[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37(10):4513-4516.
[10] 王紅琳,楊峻,邵華斌,等.禽霍亂·新城疫二聯(lián)油乳劑滅活疫苗研究(Ⅲ報)——疫苗對鴨和鵝的安全性及免疫效力試驗[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8,36(36):15902-15903.
[11] 徐金鳳,李曉彬,高永峰.禽霍亂病的診治措施[J].養(yǎng)殖技術(shù)顧問,2009(9):59.
責任編輯:劉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