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宏峰 喬毅斌 史留夆 劉曉東
摘要:目前,我縣養(yǎng)殖情況來看,存欄羊140000只,人均養(yǎng)羊0.8只,近一段時間以來,我縣一部分養(yǎng)殖場發(fā)生了羊痘,經過治療,羊痘疫情已基本得到了控制,現就筆者在治療羊痘過程中的一些經驗和體會記錄下來,供羊養(yǎng)殖戶參考應用。
關鍵詞:羊痘;疫情;防制
中圖分類號:S858.26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8.04.040
1 流行病學
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種病毒性傳染病,此病毒主要感染綿羊,山羊也感染但死亡率低于綿羊,羔羊感染后會引起大面積死亡,多發(fā)于冬春比較寒冷的季節(jié),且治愈率極低,病程為7~12 d,多數病羊治療后可以痊愈。但后期生產緩慢,給養(yǎng)殖戶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2 臨床癥狀
羊痘是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它可以通過病羊的唾液,排泄物等感染,也可以經過混合飲水、食物引起感染發(fā)病初期 ,病羊表現為精神沉郁,不吃不喝流鼻涕,體溫升高,可在眼睛周圍、鼻子附近以及頭等處出現小紅尖,并形成丘疹、水泡、經過2~6 d左右形成膿泡、破裂,最后成為褐色的痂皮而治愈[1]。
3 病理變化
初期可見到形式多樣的痘疹塊。在消化道呼吸道剖檢可見粘膜上有出血點,淋巴結腫大,心肌出現變性,肝臟脂肪變性,其主要特征及在咽、喉、肺、真胃等部位出現不同階段的豆疹。
4 鑒別診斷
此病通過流行病學,病理變化臨床癥狀。臨床上可當傳染性膿胞病做出鑒別診斷,羊痘疹塊周圍為圓形,有明顯的邊緣界結,膿胞疹常常形成較大的增生物,它的上面有堅硬的痂皮[2]。別外,臨床上容易與羊傳染性胸膜炎作出區(qū)別診斷,傳染性胸膜炎臨床上呼吸道癥狀較明顯,呼吸急促困難。
5 治療
對羊群進行緊急預防接種,當發(fā)現周圍羊群中個別發(fā)現羊痘病時,可作緊急預防接種,可以用羊痘活疫苗免疫。
加強群羊管理,做好保溫工作,對弱小羊只挑揀出來,另對其增加飼料營養(yǎng)。
對患病羊只隔離飼養(yǎng)并積極治療:(1)對皮膚上的水泡進行消毒處理,可用0.1%碘伏局部涂擦消毒,對口腔糜爛的可用2%硼酸溶液清洗。(2)另外可用羊痘血清配合多種抗生素,如青、鏈毒素,思諸沙星、磺胺類藥等對癥治療,也可用地塞米松和頭孢混合稀釋后對患病羊進行點注射,每天1次,連續(xù)治療1周即可治愈(3)加強飼養(yǎng)管理,防止繼發(fā)感染。(4)消毒,一旦發(fā)生羊痘即對羊群進行消毒處理,每天1次,可用成桐等交叉使用。
6 預防
定期做好羊痘疫苗的免疫預防工作,做好春秋兩季免疫,即對羊只進行免疫,做到應免盡免,對2~3周的羔羊接種羊痘疫苗可產生免疫。
對發(fā)病的羊只進行隔離,對病死羊消毒后進行無害化處理,可采用焚燒、深埋等方式。采用全進全出制,羊只出欄后對羊舍進行消毒措施。
7 體會
羊痘是一種季節(jié)性傳染病,羊痘病毒對紫外線敏感,平時飼養(yǎng)過程中多讓羊群多曬太陽,發(fā)病后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防止病情蔓延擴大,每天應定期給羊群接種羊痘疫苗,減少羊痘病發(fā)生機率。終上所述,應該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7.1 加強飼養(yǎng)管理
患病或病愈的羊只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病毒污染周圍環(huán)境、飼料、飲水等,如果不隔離,病羊與健羊在一起放牧,互相接觸,共同飲食,呼吸被污染的空氣,健羊很易被傳染。應加寬羊舍,若羊舍狹窄,羊只過多,擁擠,通風不良,不及時清除糞便,就會升高有毒氣體的濃度,降低羊的抵抗力。另外,飼料不足,營養(yǎng)價值不全,也會導致羊的抵抗力下降,病毒侵襲羊只機體,使其發(fā)病[3]。
7.2 抓好季節(jié)變化因素
我國大多數地區(qū)四季分明,不同的季節(jié)羊痘病的發(fā)病率不同。羊痘病對寒冷和干燥抵抗力很強,因此在寒冷的冬末春初季節(jié)多發(fā)。而本病毒對熱耐受力差,夏季陽光充足,長時間的紫外線照射可殺死病毒,因而少發(fā)。
7.3 搞好病苗防護工作
生物制品貯存有一定的要求,本疫苗要求0℃以下保存,如果保存溫度過高,很易失效,達不到免疫效果。在疫苗運輸途中,不采取相應措施,同樣降低保護力,使用不當,也達不到免疫目的。
7.4 做好體外寄生蟲預防工作
寄生蟲也是本病毒的攜帶者,如果不及時驅蟲和搞好滅蟲工作,將使羊只發(fā)病。
7.5 提高人員素質
不能按照說明書上的方法正確使用疫苗,則降低甚至達不到免疫效果。使用不消毒舊針頭注射,亦能傳染健羊,提高發(fā)病率。飼養(yǎng)員素質較低,不懂管理方法,未能及時消毒病羊舍,飼槽等接觸物件,使該病迅速蔓延。
參考文獻
[1] 許樂仁,周碧君,陰正興,等.山羊痘病變的超微病理學研究[J].畜牧獸醫(yī)學報,2005, 36(5):492-497.
[2] 金輝,蔡新欣,陶臻輝.羊痘病的綜合防治技術[J].當代畜禽養(yǎng)殖業(yè), 2015(3):32-33.
[3] 柯尊軍.淺析羊痘病發(fā)生的原因與防治措施[J].獸醫(yī)導刊, 2016(1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