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根據(jù)ICO咨詢公司Satis集團最近的一項研究,2017年發(fā)生的五起ICO項目中有四項被列為詐騙。
ICO在加密貨幣世界中一直十分流行,因為它們允許公司通過發(fā)行用戶購買并在交易所進行交易的加密貨幣,來為各種風險投資籌集資金。
這個概念與IPO類似,只不過不是股票,而是公司發(fā)行代幣。并且一些公司承諾在產(chǎn)品成功且代幣的價值增加后從用戶那里回購代幣。
81%的ICO是詐騙
Satis研究根據(jù)他們的現(xiàn)狀組織了六個類別的ICO。只有擁有5 000萬美元或更高市值的ICO才被納入研究結果,如果研究人員考慮較小的ICO,則可能會導致詐騙性質的ICO比例上升。
研究結果顯示,81%的ICO是詐騙,6%被列為失敗,5%死亡,只有8%在交易所繼續(xù)進行交易。
在交易平臺上包含ICO代幣中,2.8%處于低風險狀態(tài),1.6%被認為有希望,只有3.8%被歸類為成功。
六個ICO類別
詐騙(交易前):任何宣傳ICO投資渠道(通過網(wǎng)站發(fā)布、ANN Thread或附有參與地址的社交媒體投稿),沒有/無意使用這些資金履行項目開發(fā)職責,且/或被社區(qū)(留言板、網(wǎng)站或其他在線信息)認為是騙局的項目。
失?。ń灰浊埃撼晒Φ鼗I集到資金,但沒有完成整個過程并被放棄,且/或由于融資不充分導致向投資者退款。
消亡(交易前):成功籌集資金并完成了流程,但未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并且從該時間點起,也沒有在三個月內為Github做出代碼貢獻。
萎縮(交易):成功籌集資金并完成流程,并在交易所上市,但“不滿足以下成功標準或只滿足一個,這些標準包括:(至少在測試階段)部署區(qū)塊鏈/分布式賬本(基礎層協(xié)議)或產(chǎn)品/平臺(應用程序/實用代幣);在其網(wǎng)站上公布透明的項目路線圖;在三個月內為Github做出代碼貢獻。
有前途(交易):上述兩項成功標準。
成功(交易):以上所有成功標準。
該研究的結果間接揭示了,為什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自去年秋季開始嚴厲打擊提供ICO的公司,這些調查在最近幾周開始累積起來。
ICO資金的10%因黑客和詐騙而損失
但Satis集團的研究將ICO視為單獨的衡量單位。另一項研究顯示,去年所有ICO基金中有10%因黑客和詐騙而流失。這個數(shù)字表明,盡管Satis發(fā)現(xiàn)大量可疑的ICO,但用戶通常很聰明,主動遠離可疑的代幣產(chǎn)品。
但是ICO的詐騙性質也是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特有的。例如,Bitcoin.com的一項調查顯示,2017年的新加密貨幣中有近一半已經(jīng)失敗,其中許多預計在2018年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