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探微
大數據時代,我們獲取信息變得前所未有的便捷,但也讓個人方方面面的信息都被記錄下來。身份戶籍、房產記錄、住址、賬號密碼、醫(yī)院診斷、全國開房記錄……這些涉及個人隱私的信息在網絡上可以被輕易獲取,很多人成為了網絡上的“透明人”。在本刊聯(lián)合問卷星進行的問卷調查中,89.8%的網友表示有過個人信息在網絡上被“泄密”的遭遇。
85.71%的人認為互聯(lián)網對個人信息
有過度收集之嫌
當你在網上搜索完一條關于“裙子”的信息,下次打開網頁,立馬就有很多相似的推薦“彈”了出來。當你剛在買房網填寫了個人信息,轉頭就收到裝修公司打來的電話,詢問“是不是買好了房子,需要裝修嗎”?
這樣的經歷,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大數據時代,互聯(lián)網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一個讓人擔憂的事實是,個人隱私的保護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在調查問題“你在網上遇見過隱私被泄露的事情嗎”中,40.82%的網友選擇了“有,經?!?,48.98%的網友選擇了“有過一兩次”,僅有10.2%的網友選擇了“沒有”。
許多受訪者都反映,當前,網絡上存在著各式各樣過度收集用戶信息、侵犯個人隱私的問題,你所實名注冊的每一個賬號,你在網絡上瀏覽的每一條信息,你在社交軟件上分享的每一條生活動態(tài),都可能“出賣”自己的隱私。調查中,高達85.71%的人認為“大數據時代,互聯(lián)網對個人信息有過度收集之嫌”。
71.43%的人遭受過推銷或騷擾電話
個人信息在網上淪為“透明”,讓很多人感到不安。調查發(fā)現(xiàn),16.33%的網友“在網上搜索過一些私密話題,結果每次彈窗都會有類似的推薦內容出現(xiàn)”;71.43%的網友“實名注冊過一些網站,結果總能收到推銷或者騷擾電話”;6.12%的網友“因為個人信息在網上泄露,自己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財產損失”;還有6.12%的網友選擇了以上皆有。
商務人士馬先生至今還忘不了一年前遭遇的一個騙局:“我頭一天訂了從廣州飛貴陽的機票,第二天就有電話打過來,通知我航班受天氣影響取消,給我發(fā)了鏈接,讓我點擊進去辦理退票手續(xù)?!瘪R先生按照電話提示的操作,點擊了“退票”鏈接,結果自己的信用卡被盜刷了一萬多元。讓馬先生在意的是,自己的航班預留信息是如何被犯罪分子精準掌握的?
王釗是一名網絡信息安全員,他說,每天都會處理大量用戶信息被泄露的工作?!澳壳昂芏嗷ヂ?lián)網公司及公共服務部門,網絡安全基礎建設總體薄弱,網絡安全風險和隱患突出,”王釗說,更有一些互聯(lián)網企業(yè)把實名制視為商機,通過隱秘收集、誘騙收集、“一攬子協(xié)議”等多種方式,主動完成對個人信息的過度采集。
59.18%的人認為實名注冊網站
有義務保護好用戶信息
在調查問題“您認為應該如何更好保護個人隱私”中,32.65%的網友建議“相關部門加強信息監(jiān)管工作”;59.18%的網友認為“實名注冊網站有義務保護好用戶的個人信息”;還有8.16%的人認為“自己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識,盡量不在網絡上暴露個人隱私”。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王勝俊曾建議,處理好大數據時代互聯(lián)網與個人隱私的關系,應進一步加大用戶個人信息的保護力度?!拔覈鴳摷涌靷€人信息保護法立法進程;加強安全防護;認真研究用戶實名制的范圍和方式,堅決避免信息采集主體過多、實名登記事項過濫問題;加大監(jiān)督檢查力度;完善投訴受理機制?!?/p>
關于公眾擔憂的問題,我國已有行動:在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我國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多項民生問題精準施策,其中就包括個人信息保護。會議提出,著力解決網上虛假信息詐騙、倒賣個人信息等突出問題。
政策信號顯示,我國將從立法打擊、技術防范、重點業(yè)務規(guī)范等多方面共同推進構建信息安全保障體系。隨著個人信息“安全鎖”不斷得到加固,個人信息保護有望取得實質性進步,一個清靜、安全、高效的信息時代值得期待。
(摘自《時代郵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