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彪
(海軍駐武漢461廠軍代室,湖北430084)
某公司訂購的組合式兩拐曲軸,鍛件的尺寸為1630 mm×960 mm×440 mm/ ?630 mm×1500 mm,見圖1。由于法蘭跟桿部的截面差較大,并且偏心較大,鍛造存在極大困難。
圖1 鍛件圖Figure 1 Forgings size
(1)鍛件法蘭尺寸較大,為保證鍛造比,要經(jīng)過反復鐓粗和拔長,并且鍛件偏心較大,局部鐓粗料會反方向長很多,鍛件背料嚴重,鍛造時外形控制十分困難。
(2)由于法蘭截面尺寸較大,局部鐓鍛變形不宜過大,要保證所下坯料截面尺寸不能太小,否則不能保證鍛件最終成形。
(3)為防止漏料,利于法蘭鐓鍛成形,傳統(tǒng)鐓鍛方法都是漏盤尺寸比坯料桿部尺寸稍大,并且相對于坯料法蘭四周都要留有一定的量,綜合考慮鍛造過程的各種因素,只能選擇?660 mm的漏盤,但此漏盤的外徑比鍛件的尺寸小,不能一次鐓鍛成形,并且車間沒有合適的工裝可供使用。
采用兩次鐓粗,兩次拔長,第二次鐓粗采用扁方鐓粗的方法,保證鍛造比,又易于保證下料尺寸,最后再局部鐓粗成形法蘭(見表1)。
表1 鍛件主要工序Table 1 Main working procedure of forgings
局部鐓粗時,坯料會往臺階差較小的部分走料,考慮此種情況,最初我們考慮下料時可以直接把小臺階拉平,但經(jīng)過電腦模擬軟件進行模擬發(fā)現(xiàn),坯料放在漏盤局部鐓粗時,坯料會往下漏料很多,并且小臺階鍛造不出來,曲臂上面局部缺肉,于是我們采用的是把高度差較小的臺階壓出來的坯料。
坯料在局部鐓粗時,坯料的外緣超過漏盤尺寸,不能保證一次成形,在操作中采用鐓粗成形左邊大部分,然后更換工裝,鍛件沿著走臺方向把需鐓粗的部分放在下平臺上,用砧子踩壓到鍛件尺寸,鐓粗完畢后,用操作機夾持桿部精整。
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生產(chǎn)得以順利進行,該產(chǎn)品一次生產(chǎn)成功,順利轉(zhuǎn)入下道工序。
(1)通過模擬軟件模擬出了鐓粗成形時金屬流動方向,進而確定所下坯料的尺寸和形狀,為生產(chǎn)同類產(chǎn)品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
(2)最終成形時把鍛件法蘭部分放在下平臺上,平臺高度可通過加減方鐵來調(diào)整,使局部鐓粗法蘭時不拘泥于工裝的限制,為后續(xù)生產(chǎn)此類產(chǎn)品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法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