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玉 春
(重慶市酉陽縣交通委員會,重慶 409800)
我國公路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得到了迅速發(fā)展,隨著公路里程的大規(guī)模增加,我國公路行業(yè)已經(jīng)從傳統(tǒng)的“重建輕養(yǎng)”向“建養(yǎng)并重”發(fā)展[1]。路面再生技術可以實現(xiàn)路面廢舊瀝青混合料(以下簡稱RAP)的資源化利用,不僅可以減少固體廢棄物污染,還可以節(jié)約大量的養(yǎng)護費用,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公路養(yǎng)護工程中。
近年來,玄武巖纖維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瀝青混合料中來改善其路用性能[2,3],但在再生瀝青混合料中的應用還較少。由于玄武巖纖維再生瀝青混合料中同時摻加了一定比例的RAP和玄武巖纖維,所以配合比設計時最佳瀝青用量的確定需要不僅要考慮RAP中舊瀝青的存在,同時纖維的摻量對最佳瀝青用量也有較大影響[4,5]。本文以新疆烏塞高速公路原路面銑刨后的廢舊瀝青混合料作為回收料,應用馬歇爾設計方法對高RAP摻量(45%)的玄武巖纖維再生瀝青混合料配合比進行了設計,確定了最佳瀝青用量和最佳纖維摻量。
對銑刨后的舊料進行抽提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廢舊瀝青混合料中瀝青含量為3.7%,同時對抽提試驗所得的舊瀝青進行三大指標、60 ℃動力粘度測試,試驗結果如表1所示。通過查閱設計及施工資料可知原路面所用瀝青為90號基質瀝青,從表1的試驗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RAP中舊瀝青的針入度和延度兩個指標與JTG F40—2004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中的要求相差較大,已無法滿足使用要求,必須對其進行再生處理。
表1 RAP中瀝青主要指標
對抽提試驗后得到的舊料進行篩分試驗來確定舊料級配,其級配曲線如圖1所示,從圖1中可以發(fā)現(xiàn),礦料中細料含量明顯增多,16 mm,13.2 mm兩檔的集料較少,9.5 mm,4.75 mm兩檔的集料增多,0.075 mm篩孔的通過率為5%,仍在范圍之內。由試驗結果可以看出,原瀝青路面在行車荷載多年作用下以及銑刨機的強制作用下粗集料發(fā)生了破碎,且大多破碎成9.5 mm,4.75 mm檔的集料。細集料大多都在范圍之內,破碎量不大。
目前對RAP中老化瀝青的再生方法主要有加入新瀝青進行再生和使用再生劑進行再生兩種方式。加入新瀝青進行再生的方式適用于RAP摻量較低或其中的舊瀝青老化程度較輕時,且加入的新瀝青為比原瀝青標號較高或同一標號的瀝青;加入再生劑進行再生的方法適用于RAP摻量較高或其中的舊瀝青老化較為嚴重時[6]。在進行舊瀝青再生前,首先應通過試驗確定新瀝青對RAP中老化瀝青的再生能力,進而確定是否需要添加再生劑以及再生劑的使用量。
本論文所選用的瀝青為新疆克拉瑪依生產(chǎn)的90號基質瀝青,其技術指標如表2所示。
表2 90號基質瀝青主要指標
為了確定新瀝青對RAP中老化瀝青的再生能力,將經(jīng)過抽提得到的RAP中的老化瀝青按不同比例與新瀝青混合進行試驗,試驗項目包括針入度、延度、軟化點及60 ℃動力粘度,試驗結果見表3。
表3 老化瀝青和新瀝青不同摻配比例下各指標試驗結果
從試驗結果可見,隨著舊瀝青摻量的增加,混合后瀝青的針入度、延度值逐漸減小,軟化點、動力粘度值逐漸增大。每種摻配比例下,混合瀝青的軟化點、動力粘度指標均滿足90號基質瀝青的規(guī)范要求。當舊瀝青摻量高于30%以后,混合后瀝青的針入度、延度指標已不能滿足90號基質瀝青的標準。綜合分析可知,若不摻加再生劑,從混合瀝青性能出發(fā),舊瀝青用量不得大于30%。通過抽提試驗可知本文研究的RAP的油石比為3.8%,而本文研究對象為高RAP摻量(≥40%)的瀝青混合料,結合上述研究結果可知,僅僅依靠90號基質瀝青對老化瀝青再生是不現(xiàn)實的,必須加入再生劑進行再生。
從表3的試驗結果可以看出,RAP中的老化瀝青經(jīng)過混合再生后其針入度和延度隨著新瀝青摻量的減小而逐漸減小,軟化點和動力粘度隨著新瀝青摻量的減小而逐漸增大。軟化點和動力粘度兩個指標在表3所列的任一新舊瀝青摻配比例下均能滿足JTG F40—2004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中對90號基質瀝青的技術要求,但是舊瀝青摻量大于30%后,經(jīng)過新瀝青再生后的混合瀝青的針入度和延度不能滿足規(guī)范標準。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高RAP摻量下(≥40%)的玄武巖纖維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方法,所以根據(jù)以上的試驗結果可知,采用新瀝青對RAP中的老化瀝青進行再生的方法不適用于本論文的研究,應采用再生劑對RAP中的老化瀝青進行再生。
使用添加再生劑的方法對RAP中的老化瀝青進行再生時,再生劑用量的確定需要綜合考慮再生后的瀝青的軟化點、延度、針入度、粘度等指標,其中延度這一指標常常被用來表征舊瀝青的老化程度及進行再生后瀝青性能的恢復程度。本論文選用了RA-101再生劑進行研究,主要針對老化瀝青中摻加不同比例的再生劑后的瀝青軟化點、延度、針入度、粘度等指標進行試驗分析,試驗結果見表4。
表4 90號回收瀝青和RA-101再生劑混合試驗結果
對表4中的試驗結果進行分析可得,調和后的瀝青針入度、延度、動力粘度值隨著再生劑摻量的增大而增大,軟化點值隨著再生劑摻量的增大而減小。對RA-101再生劑摻量在6%~9%之間的各指標的試驗值進行線形插值可得,RA-101再生劑摻量在6.5%~8.5%范圍內時,再生瀝青的各項試驗指標滿足表1中90號瀝青的規(guī)范要求。所以本文暫定RA-101再生劑摻量為7%。
本論文采用馬歇爾設計方法對玄武巖纖維再生瀝青混合料進行配合比設計。由于本論文主要是為了研究高RAP摻量下玄武巖纖維再生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方法,所以首先確定RAP的摻配比例為50%。配合比設計流程按照JTG F40—2004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進行。
本論文所研究的再生瀝青混合料用于下面層,因此選用級配為AC-25C。RAP的摻配比例為50%。新集料分為5檔:0 mm~5 mm石屑,5 mm~10 mm碎石,10 mm~18 mm碎石,18 mm~23 mm碎石,23 mm~30 mm碎石。填料為礦粉和水泥(增加瀝青與集料間的粘附性)。RAP摻量為50%時的級配(以下簡稱RAP50)如表5所示。
本文試驗所用的玄武巖纖維外觀見圖2,其技術性能見表6。
確定RAP50再生瀝青混合料AC-25C級配組成后,根據(jù)經(jīng)驗預估不同玄武巖纖維摻量下再生瀝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并按0.5%的間隔進行不同油石比下的馬歇爾試驗,試驗結果見表7。
表5 RAP50再生瀝青混合料AC-25C級配組成
表6 玄武巖纖維技術性能
項目技術指標公稱長度/mm3,6單絲直徑15外觀合格率/%≥95密度/g·cm-32.5~2.7斷裂強度/MPa≥2.0×103彈性模量/MPa≥7×103斷裂伸長率/%≤2.8可燃物含量/%0.1~0.8含水率/%≤0.2耐熱性斷裂強度保留率/%≥90耐堿性斷裂強度保留率/%≥80
表7 不同纖維摻量及不同油石比馬歇爾試驗結果
根據(jù)馬歇爾設計方法中最佳油石比的計算方法對表8中不同玄武巖纖維摻量下的最佳油石比進行計算分析,計算結果見表8。
表8 不同玄武巖纖維摻量下再生瀝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
從表8看出,最佳油石比OAC隨著纖維摻量的增加而增大,但是在纖維摻量為0.4%時最佳油石比達到最大,繼續(xù)增加纖維摻量最佳油石比將減小。表明再生瀝青混合料中纖維摻量的增加使得纖維的比表面積增大,從而可以吸附更多的自由瀝青,最終體現(xiàn)為再生瀝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OAC增大。但是纖維摻量繼續(xù)增加后,過多的纖維在瀝青混合料中的分散性降低,所以纖維的比表面積反而減小,導致其吸附的瀝青也減小,最終體現(xiàn)為再生瀝青混合料油石比的下降。所以,通過最佳瀝青含量OAC的變化情況可以反映出纖維在瀝青混合料中的分散程度,在工程應用中選擇纖維分散程度最好即使得瀝青混合料油石比最大時的纖維摻量作為纖維的最佳摻量。對于本論文研究的再生混合料類型而言,纖維最佳摻量為0.4%,其對應的最佳油石比為5.3%。
1)按照玄武巖纖維在瀝青混合料中的分散效果,玄武巖纖維的最佳摻量可以根據(jù)玄武巖纖維對自由瀝青的吸附能力來確定,即取最佳油石比最大時的纖維摻量為玄武巖纖維的最佳摻量。2)對于回收瀝青的再生方式應根據(jù)RAP的摻量、回收瀝青的老化程度通過試驗進行確定,以能夠將回收瀝青恢復到原標號瀝青的技術要求為條件。3)將對RAP進行抽提獲得的廢舊瀝青進行指標檢驗,結果表明,廢舊瀝青老化嚴重,若僅使用90號新瀝青將其再生,廢舊瀝青的最大摻量不應超過30%。4)將RAP進行抽提篩分獲得舊料級配,對舊料級配及舊料進行試驗研究,結果表明,舊料發(fā)生細化,大顆粒的粗集料細化為小顆粒的粗集料,說明瀝青路面在行車荷載作用下集料發(fā)生了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