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世界上有好些成人和孩子都會害怕的東西,黑暗是其中之一。面對黑暗,成人可以借助理性,勸慰自己和別人不必怕黑,因為黑暗終將退去,被光明取代。古希臘人在他們的神話中,甚至把這種晝夜交替的現(xiàn)象當成是黑夜孕育光明的生命誕生過程。對孩子們來說,怕黑問題的處理恐怕沒有這樣直截了當。他們有時求助于成人,有時則需要單獨面對、應付黑暗的來臨。其實,在黑暗面前,無助的孩子們并不是全然無所作為,他們至少可以想象。只不過,在那些時刻,敏感、活躍的思維非但不能幫助他們打敗黑暗,反而還會使怕黑的狀況愈演愈烈。當年,加拿大男孩兒克里斯的情況正是如此。
長大后的克里斯依然清晰地記得那些早年的夜晚,那些一關(guān)上房間的燈,屋子里就會出現(xiàn)黑黢黢的外星人的夜晚。由此可見,黑暗給他留下的印象是多么刻骨銘心??!他曾一度認為,黑暗是可怕的,外星人的降臨完全源于黑暗的吸引力。面對這種事,他只能逃避,只能躲到被單下瑟瑟發(fā)抖。直到有一天,他的生活出現(xiàn)了偉大的轉(zhuǎn)機。一夜之間,他便長大,成為有著堅定夢想的孩童。
那是1969年的一個夏夜,克里斯和鄰居們在電視機前,一同見證了人類在月球上留下足跡的時刻。在暗影交替的房間里,克里斯不僅看見了人類在太空中略顯奇怪的步態(tài),而且第一次意識到,黑暗有著不同于他之前所了解與想象的面目。作為一個小航天迷,僅僅通過電視,他就足以領(lǐng)略浩瀚宇宙中黑暗所具有的神秘力量和難以言表的美麗。這種感知很快變?yōu)轭D悟——假如一個人不再害怕宇宙中深邃、浩大的黑暗,那他房間中的黑暗又算得了什么呢?夜空中熠熠生輝的星光讓人心動,而房中的黑暗不過是從宇宙深處蔓延出來的一部分,是宇宙與人類相遇的一種形式。這其中,黑暗與星光同在的體驗,與古希臘人的神話在本質(zhì)上并沒有區(qū)別,這兩者之中都蘊藏使生命個體與自然寰宇發(fā)生互動的力量,一種人類主動想象世界,解放被壓抑心靈的力量。憑著這樣的見識,男孩兒克里斯終于與黑暗徹底和解,從此踏上追尋太空之中“最黑的黑暗”的旅程。
后來,這個男孩兒經(jīng)過幾十年堅忍不拔的訓練與準備,終于從一個平民孩子成長為人盡皆知的加拿大航天員——克里斯·哈德菲爾德上校。那些早年關(guān)于黑暗的體驗,一直留存在克里斯的記憶中,最終變成了一段親切的故事,由他親口講給自己的孩子聽。他們通過這種方式討論怕黑問題,希望找到面對恐懼的辦法。關(guān)心夜晚題材的美國插畫家范氏兄弟受此感召,用閃動著幽藍之光的深沉筆調(diào),將這段回憶變?yōu)樯畛?、博大、動人的繪本藝術(shù),以至可以將這個怕黑故事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樣的書籍將鼓勵孩子們正視自身畏懼黑暗的心理,也可以點燃他們看似渺茫的童年理想。
當大小讀者為克里斯的成長心潮澎湃時,也許可以進一步猜測一下,“最黑的黑暗”對他而言,到底意味著什么?繪本收錄了克里斯在航天飛機上欣賞宇宙中“最黑的黑暗”的圖景,而在他的另一本給成人看的書——《宇航員地球生活指南》中,則記錄了他在緊貼軌道飛行器外部時暫時失明的經(jīng)歷。無論對誰而言,這兩者都足以構(gòu)成不折不扣的“最黑的黑暗”。但對克里斯來說,“最黑的黑暗”屬于孕育夢想的神奇世界,是一種在黎明到來后仍然召喚他的景象。那當中發(fā)散出一種將夢幻般的遠方與夢想者心靈相連的光亮,一種引導人類不斷以新奇目光、堅韌毅力回應自然與自我的力量。
克里斯一定還記得,在那個夏夜里,宇宙中的黑暗向他閃動夢想之光的情景。他用“最黑的黑暗”命名自己的故事,也許就是為了銘記夢想本身的奇?zhèn)ヅc迷人。對于人類而言,這種關(guān)乎夢想,亦講述普通人生活的故事總是常講常新。它值得講給每一個愛做夢的孩子聽,也應該講給每一個荒疏了夢想的成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