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紫,陳加弟,黃慧芳
范可尼貧血(Fanconi anemia,F(xiàn)A)是一種常染色體或X連鎖的隱性遺傳性疾病,為最常見的遺傳性骨髓衰竭綜合征,其發(fā)病率為1/106~5/106,基因攜帶率為1/300,臨床表現(xiàn)主要有多樣化先天畸形、進行性骨髓衰竭、皮膚黏膜色素沉著和易發(fā)惡性腫瘤等[1-3]。細胞染色體斷裂實驗是診斷FA的經(jīng)典方法,但是存在診斷周期長、細胞培養(yǎng)及染色體制備有失敗風險等缺點;且FA嵌合患者對絲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不敏感,可使染色體斷裂實驗出現(xiàn)假陰性,所以染色體斷裂實驗對體細胞嵌合FA患者常不適用,因此分子檢測對FA的診斷顯得尤其重要。以往常采用FA各相關(guān)基因外顯子測序及與多重連接探針擴增技術(shù)相結(jié)合或Western-blot、免疫沉淀法、逆轉(zhuǎn)錄PCR等方法對FA進行突變檢測[4]。這些方法雖也能有效檢測蛋白表達、點突變和大片段缺失/插入,但常需多種方法聯(lián)合使用,操作繁瑣,耗時長。二代測序技術(shù)因其高通量、高準確性及高速度等特點,已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臨床診斷中[5]。本實驗采用二代測序聯(lián)合染色體斷裂實驗對2例疑似FA的患兒及其父母進行5種常見FA相關(guān)基因突變的檢測,報道如下。
1.1 對象 收集2015年就診于血液科的患兒2例?;純?,女,3歲,以“血小板減少”為主訴就診。貧血面容,全身皮膚黏膜蒼白,可見陳舊性瘀點、瘀斑,未見其他明顯色素沉著。血常規(guī)示:白細胞3.60×109L-1,中性粒細胞0.87×109L-1,血紅蛋白46g/L,血小板14×109L-1。生化檢查、B超、X線拍片均未顯示異常,Coombs實驗陰性,抗血小板抗體陰性。骨髓形態(tài)學檢查:有核細胞增生減低,粒系略減低,紅系增生減低,全片巨核細胞8個,血小板少見?;純?,男性,7歲,以“面色蒼白5月余”為主訴就診。貧血面容,全身皮膚黏膜蒼白,未見明顯肢體畸形、色素沉著。血常規(guī)示:白細胞2.79×109L-1,中性粒細胞0.63×109L-1,血紅蛋白68g/L,血小板35×109L-1。生化檢查大致正常,Coombs實驗陰性,抗血小板抗體陰性。骨髓形態(tài)學檢查:有核細胞增生極度減低,且粒紅細胞比值減低,非造血細胞易見,全片巨核細胞2個,血小板罕見,就診時擬診“再生障礙性貧血”,但經(jīng)治療后血象未見明顯好轉(zhuǎn)。同時收集2個患兒父母的外周血,另取無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兒童的外周血作為對照組。
1.2 方法
1.2.1 MMC誘導的染色體斷裂實驗 采集肝素抗凝的外周血2mL。5mL外周血培養(yǎng)基(1640培養(yǎng)基+15%小牛血清+PHA+青/鏈霉素)中分別加入0.5mL外周血和 MMC(終濃度為0,25,50,100ng/mL),培養(yǎng)66~72h后加入秋水仙胺應用液,阻斷3~5h,收獲,低滲15min,常規(guī)制片,Gimsa染色,鏡檢。染色體斷裂計數(shù):染色體(單體)斷裂、染色體(單體)裂隙、染色體的碎片、末端丟失和中間丟失各計為1斷裂;雙著絲粒、環(huán)狀染色體、三射體、四射體各計為2個斷裂。每組各計數(shù)30個分裂相,分析患兒與對照(n=10)的平均斷裂率。
1.2.2 二代測序檢測FA相關(guān)基因突變 采用Ion AmpliSeqTMDesigner進行引物設計及合成;采用Ion AmpliSeqTMLibrary Kit 2.0試劑盒(美國Thermo Fisher公司),按照說明書構(gòu)建文庫。之后進行 模板 制 備,主要采 用 Ion PGMTMHi QTMTemplate Kit試劑盒(美國 Thermo Fisher公司),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使用Ion One TouchTM2Instrument進行乳液PCR,采用Ion One TouchTMES富集模板陽性的ISPs,然后使用Ion PGMTMHi-QTMSequencing Kit試劑盒、Ion 316TMChip Kit v2以及Ion PGMTMSystem,按照說明書進行測序操作。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Ion ReporterTM軟件分析突變,利用dbSNP、1000Genome與PolyPhen2數(shù)據(jù)庫進行變異注釋以及氨基酸突變分析。
2.1 患兒1的染色體斷裂實驗和基因突變檢測結(jié)果 染色體斷裂實驗結(jié)果顯示,未加入MMC時,染色體均未發(fā)生斷裂。MMC濃度為25ng/mL時,染色體畸變率未明顯高于對照組;MMC濃度為50與100ng/mL時,染色體畸變率分別為23.33%和44.33%,均高于相應濃度對照組的畸變率(14.67%和26.67%)。二代測序結(jié)果顯示,檢測到FANC C的基因突變,突變位點為C.973G>A/p.A325,該突變?yōu)殡s合型,其母親基因結(jié)果為陰性,而其父親檢測到了對應位點的基因突變,表明雜合突變基因遺傳自父親。
2.2 患兒2的染色體斷裂實驗和基因突變檢測結(jié)果 染色體斷裂實驗結(jié)果顯示,MMC濃度為25,50和100ng/mL時,染色體畸變率分別為13.33%,56.67%和76.67%,均明顯高于相應濃度對照組的畸變率(5.33%,14.67%和26.67%),且較易見到有三射體或四射體的分裂相(圖1)。二代測序結(jié)果顯示,其父親有FANC A基因突變,突變位點有c.A796G>p.T266A、c.A3982G>p.T1328A,其突變屬于雜合型;其母親的基因結(jié)果為陰性。另患兒2還檢出2個位點的突變:c.G2426A>p.G809D、c.G1235T>p.A412V(表1)。
圖1 MMC誘導的染色體斷裂示意圖( ×1 000)Fig 1 Chromosome breakage after MMC treatment( ×1 000)
表1 患兒2FA相關(guān)基因突變檢測結(jié)果Tab 1 Results of FA genetic mutation detection
FA是一種常染色體或X連鎖隱性遺傳病,常有各種先天畸形,如指趾畸形、泌尿生殖系統(tǒng)發(fā)育不全、橈骨缺如等。隨著年齡的增長,F(xiàn)A患者逐漸表現(xiàn)出體格、智力發(fā)育滯后和血細胞一系或多系減少[6-7]。國內(nèi)對FA疾病的認識不足,根據(jù)典型的肢體畸形及全血細胞減少等臨床特征只可作出初步的診斷,F(xiàn)A的遺傳學診斷尤其是基因水平的診斷在國內(nèi)開展還較少,因此,國內(nèi)FA的診斷率遠遠低于國外。FA患者尤其是無明顯的先天畸形、智力發(fā)育障礙、骨髓衰竭和繼發(fā)腫瘤的患者,診斷較為困難,易漏診和誤診。
FA的診斷除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外,還需有FA致病基因檢測陽性或染色體斷裂實驗陽性[8]。染色體斷裂實驗是最經(jīng)典的FA確診方法,但是染色體斷裂實驗有可能出現(xiàn)假陽性,特別是3月內(nèi)接受化療或放療者;且FA的嵌合體患者對DNA交聯(lián)劑不敏感,常出現(xiàn)假陰性結(jié)果。有報道指出,部分FA患者血中存在2個細胞亞群[1,9-11],一個對 DNA 交聯(lián)劑如MMC敏感,另一個對交聯(lián)劑不敏感,此現(xiàn)象稱之為嵌合現(xiàn)象。嵌合現(xiàn)象在FA患者的發(fā)生率為20%~30%,染色體斷裂實驗對體細胞嵌合FA患者常不適用,且染色體斷裂實驗特異性不足,因為有些罕見基因改變也會導致染色體不穩(wěn)定,從而引起陽性結(jié)果。本研究中,患兒2的染色體斷裂實驗結(jié)果顯示,在低濃度MMC誘導下即表現(xiàn)為染色體斷裂實驗陽性;而患兒1在MMC濃度>50ng/mL時染色體畸變率才明顯高于對照組,而在MMC濃度<50ng/mL時,染色體畸變率并無明顯變化,提示該患者可能為FA的嵌合體。但要確診為FA還需提供更有力的證據(jù),基因檢測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對于該病的認識已從染色體水平發(fā)展到基因?qū)W診斷水平。由于FA涉及17種基因,這些基因散布于整個基因組,大多數(shù)FA患者存在FA基因突變,且每個基因存在多種突變形式,如基因大片段缺失和插入、終止突變、錯義和框移突變等[12]。FA基因突變類型與其相應的FA亞型臨床表現(xiàn)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guān)。比如FA的G亞型比C與A亞型更易進展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或急性髓細胞白血?。?3]。也有研究表明,基因亞型的分析對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很重要,如A亞型患者傾向于晚期發(fā)生骨髓衰竭,C和G亞型則有更嚴重的臨床過程,可能需要較早進行骨髓移植。本實驗采用二代測序的方法對2個患兒及其父母進行基因突變的檢測,患兒1檢測到FANC C的基因突變,位點為C.973G>A/p.A325,且其父親也檢測到同一位點的基因突變,表明突變是由其父親遺傳的,這不僅為其診斷提供了有力的證據(jù),也可以確定其基因型,有利于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讓醫(yī)生能夠在患者的醫(yī)療中準確利用基因型或表型之間的關(guān)系?;純?也檢測到FANC A的基因突變,除了有其父親的2個位點突變(c.A796G>p.T266A,c.A3982G>p.T1328A)外,還檢出了另外2個位點的突變:c.G1235T>p.A412V,c.G2426A>p.G809D。不僅證實了雜合突變基因為其父所攜帶的突變基因,也對其治療及預后的判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研究表明,影響FA預后的最主要因素是基因型[14]。Faivre等報道,F(xiàn)ANC A雙等位基因無效突變所導致的FANC A蛋白缺失的患者有早發(fā)貧血傾向且更易進展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且診斷后的生存期更短[15]。
FA病因為累及單個FA基因的純合突變或復合雜合突變。大多數(shù)FA基因都需要2個等位基因均喪失正常功能才會引起疾病。因此,有效開展FA基因檢測鑒定FA患者不同的基因突變至關(guān)重要,二代測序可以應用于任意基因突變的檢測[16]。本研究利用二代測序技術(shù)對FA患者進行常見FA相關(guān)基因突變的檢測,為2個患兒的臨床診斷和確定亞型提供了有力的證據(jù)。本研究采用的二代測序可為臨床提供更加全面的基因信息,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檢測速度,減少FA基因測序的時間,縮短診斷周期[17-18],提高臨床診斷的可靠性,還可進一步明確FA基因突變與FA臨床表型的關(guān)系。因此,對懷疑FA的患者建議進行FA基因測序以識別基因缺陷,有助于確診FA,尤其是嵌合的患者,還有利于鑒別診斷FA與其他非FA的染色體斷裂性疾病。